天天看點

一生不長,要做個“心裡有數”的人

一生不長,要做個“心裡有數”的人

文 | 看花回

來源丨十點讀書(ID:duhaoshu)

知乎上有個問題:“真正成熟的人是怎樣的?”

下面有一個高贊回答:“内心保持清醒,面上難得糊塗。”

處世越久,越覺得清醒和糊塗,并不是兩個對立面。

而是要留有七厘清醒,讓自己活得明白;留有三分糊塗,讓自己活得自在。

無論何時何地,能夠做到心中有數,點到為止,就真正豁達了。

年少時,很多人看穿一件事時,總會忍不住當場戳穿。

而長大後,當我們看透了很多世事,心裡哪怕有一百次想要拆穿的沖動,也會有一百零一次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不去拆穿。

前些年,我想要結束四處租房住的漂泊日子,打算在機關附近買一套房子,穩定下來。

當時,盡管我已經非常克制,挑選了一套面積很小的兩房間。

可當我湊首付時才發現,即使我把所有的積蓄都拿出來,父母再倒貼一些錢,還是差了兩萬塊錢。

那個時候,我能想到的隻有閨蜜小艾。

我知道,她工作這些年,攢了一些錢,平時一個人生活,日常花銷也不算太大,就鼓起了勇氣和她借。

一聽到我要借錢付首付,她的臉色立刻就變了,稱自己也剛買了房,正準備裝修。

我也沒想太多,買房确實需要一筆大開支,沒有多餘的錢借給我也正常。

隻是後來,和一個朋友聊天中,無意中聽說,小艾根本沒有買房,隻不過是她不想動用銀行卡裡的錢,也害怕我工資太低,短期内還不上她的錢。

從那以後,我就再也沒有提過借錢的事,也沒有拆穿她沒有買房的事實。

一生不長,要做個“心裡有數”的人

有些事看透就行,拆穿了反而連僅有的體面也沒了。

很多時候,大家心知肚明的事情,就像一塊石頭似的壓在彼此的心中,沒有挑明時,是大家一起承受一塊石頭的重量。

隻要你挑明了,這個石頭就會松了綁,砸在你的心頭上,就成了你一個人去承受被石頭砸傷的疼痛。

生活中的很多事,其實都是這樣,看穿不說穿,面子上才好過。

一旦說穿了,對方或許反倒釋然了,而最後承擔後果的卻成了你自己,尴尬和難堪你都逃不脫。

成年人的世界,講究一個“朦胧感”,看事别太清,看人别太真。

不提及,不拆穿,才是留給彼此最好的體面。

知乎網友@落落講過一個故事。

她畢業那一年,通過校招,進入一家規模不小的公司。

她說,剛進入那家公司時,有一個看起來很友好的姑娘,又是幫她打掃工位衛生,又是幫她熟悉工作流程。

她們很快便成了要好的朋友,平日裡有什麼話,落落也不再有所防備,偶爾聊起公司裡的事情,她們還會互相吐槽一番。

剛開始,落落沒有覺察出異常情況,過了一段時間,她在一次部門集體會議上,從部門經理的口中,聽到了自己曾經吐槽公司的話。

她倒抽一口涼氣,心想自己說的話,隻有她和那個姑娘兩個人知道,怎麼會傳到第三個人耳朵中呢?

她在心裡問了自己無數遍,還是沒有勇氣承認就是姑娘在中間打小報告。

一生不長,要做個“心裡有數”的人

直到後來有一天,她試探性地和姑娘吐槽經理辦事效率太低,導緻大家要每天加班,大家心裡都恨透了經理。

第二天上班,她就被經理喊話,勸她把心思放在工作上,少吐槽多幹活。

這一次,她才徹底看清了姑娘的真面目。

從那以後,她再和姑娘說話時,都會有所保留,也不再吐槽工作上的任何事情,最多聊一聊生活裡無關緊要的事情。

有朋友問她,遇到這樣愛打小報告的人,直接翻臉多解氣。

她說:“直接翻臉很容易,也很解氣,但把關系處得太僵,對誰都沒有好處。知道她是什麼人就行,不必翻臉。”

一生不長,要做個“心裡有數”的人

生活中,或許我們都會在不經意間,看清某一個人的真面目,信任瞬間瓦解。

會讓你覺得自己曾經付出的真心,在一瞬間變成了笑話,失落和失望,全都湧上你的心頭。

也許,你會在某個生氣的瞬間,想要徹底撕破臉。

可撕破臉的殺傷力,從來抵不過不再交心來得更徹底。

撕破臉,隻是一時發洩了情緒,而不再交心,卻是一場看淡後的解脫。

就像一句話說的:“成年人結束一段關系的最好方式,不是争吵,也不是憤而絕交,而是從心底悄悄地遠離。”

看清,不如看輕。

看清一個人時,可能會傷心;而看輕一個人,則會釋然。

到那個時候,翻不翻臉就已經不重要了。

前段時間,朋友冬子從他幹了十年的私立學校辭職了。

說起原因,冬子一臉無奈地苦笑:“你說我傻不傻,居然會對校長說的那些鬼話深信不疑?”

深聊下去,我才知道,在這十年裡,冬子的校長一直給他們畫大餅。

說要以學校的名義,申請一塊地皮建教師較高價的電梯大廈,隻要工作滿五年,都可以按市場價的一半購買。

還說工作滿十年的老師,就可以入股學校,成為學校的股東,不必再依靠固定工資生活,年底有分紅,完全不用擔心一不小心沒了飯碗。

一生不長,要做個“心裡有數”的人

冬子從一畢業就在這個學校工作,如今十年過去了,他對校長說的話,從來都是深信不疑,也幻想着有朝一日,能在這座城市有一套屬于自己的房,有一份養得活一家老小的事業。

校長曾經說要建的較高價的電梯大廈,如今變成了,要建成三房間的精品房。

隻是一年一年往後拖,卻始終沒有看到地皮的影子。

冬子後來有些動搖了,但一想到幹滿十年,還可以持股做股東,就又幹勁十足。

結果,如今真到了十年這個節點上,除了漲幅緩慢的工資,和日漸衰老的身體,他什麼也沒得到。

他錯過了房價最低時買房的機會,也錯過了創業的黃金時期,徒留一顆自己都要嘲笑自己的心。

一生不長,要做個“心裡有數”的人

都說,話如風輕,而冬子卻把校長說的話,重重地放進了自己的心裡。

人們總是喜歡在好聽的、充滿美好幻想的話中得到滿足,但這些話卻最容易讓人迷失自我,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别人給你灌的迷魂湯再好喝,也終是會有看清現實的一天。

保持清醒的頭腦,無論什麼話,不要全聽全信,一半入耳随風散去,一半入心取其精華。

看過一段特别紮心的話:“人有千面,心有千變,知道的不要全說,聽到的不要全信,因為心可以藏,話可以假。”

有些話,聽聽就算了,不必太過當真,太當真你就輸了。

人活一生,很多人很多事,真真假假虛虛實實,可以“眼花缭亂”,但不可過分亂了自己的心。

有些事看透就行,不必拆穿;

有些人看清就行,不必翻臉;

有些話聽聽就行,不必當真。

就如林語堂說的:“一個心地幹淨、思路清晰、沒有多餘情緒和妄念的人,是會帶給人安全感的。”

一生不長,清醒地活着,就是給人給己最大的安全感。

往後餘生,隻願我們看慣世間一切是非真假,仍能做到“心中有數”。

作者:看花回。來源:十點讀書(ID:duhaoshu),深夜十點,陪你讀書,美好的生活。好書/故事/美文/電台/美學。看書有道經授權釋出文章。

今日書叔推薦:

所謂“斷舍離”,

斷掉的不僅是物質,

更是精神枷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