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劉邦和劉備都是靠蜀國取天下,劉邦從來不缺糧,孔明為何總是缺糧

導言

“兵馬未動糧草優先”,古代軍隊戰鬥,糧食是獲得勝利的根本所在,其跟現代化戰争不一樣,一旦交戰就是攻堅戰,無法保證快速制勝,強迫另一方撤兵,是以十分地消耗時間。

而在這個過程中,沒有糧食的時候,戰士就得餓肚子,那麼退兵是必然的結果,是以後方及時性的物資補給也很重要,一定要在要求的時間内送達,不然後果是很嚴重的。劉邦和劉備都是靠蜀國取天下,劉邦從來不缺糧,孔明為何總是缺糧。

劉邦和劉備都是靠蜀國取天下,劉邦從來不缺糧,孔明為何總是缺糧

戰國時期諸侯混戰為什麼很少出現缺糧現象

戰國時期有貯備,那時候的強國常說“地方五千裡,車千乘,騎萬騎,帶甲百萬,粟支十年”。盡管粟支十年有浮誇的可能在,但也表明那時候确實有存糧可以調整。

楚漢階段相距東漢結束也并沒有多少年,那時的漢中到達陳倉确實友善快捷,可是三國時期的地貌就完全不一樣了。

繞一個大圈,後勤物資補給的不僅是部隊,還要供應運輸糧草的民夫和馬匹,戰線一長,必然工作壓力就變大。

更何況戰國到秦一統天下,從公元376年三家分晉到公元221年秦始皇統一天下,這期間一百五十多年,并不是每天戰鬥。

秦朝有時候會利用外交關系,讓山東六國互相攻伐,是以不會因為缺糧而兵敗。諸葛亮北伐總計從公年228年到公年234年,才六年時間,在其中五次北伐的撤離緣故也都是由于缺糧,為何諸葛亮北伐總缺糧,戰國七雄打過幾百年都沒缺過?

劉邦和劉備都是靠蜀國取天下,劉邦從來不缺糧,孔明為何總是缺糧

商君書中以前有那樣一段記述,“方圓十裡的土地資源,産出率能夠供給一萬名戰卒出戰”

那麼他受到糧草的限制,是否會是道路運輸的麻煩的緣故呢,畢竟古時候的運送标準特别差,再加上蜀漢的容身之地是巴蜀地域,從古至今就會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的叫法。

其實不是,遠在秦末農民起義階段,劉備的先祖劉邦,就是此後巴蜀地域起家。當時劉邦從川地出兵,一直到進駐中原,造就帝業,期間從沒因糧草而犯愁,為何到諸葛亮這裡,糧草難題就變成他過不去的坎呢

劉邦和劉備都是靠蜀國取天下,劉邦從來不缺糧,孔明為何總是缺糧

劉備和劉邦都是億四川為根據地,為何劉邦取天下不缺糧

秦朝攻占蜀中是為了糧食,可不會管蜀中世家的權益是不是遭受侵害,秦軍能夠強征糧食,蜀中世家也并沒有那一個勇氣抵制秦朝。

可作為蜀漢剝削階級的一員,蜀中世家卻完全能夠給諸葛亮導緻不便,在漢朝,糧食這類戰略資源是集中在世家手上的,由于絕大部分土地資源是在她們手上,諸葛亮要征糧,隻有和她們商議,而不可以強征。

假如蜀中世家适用北伐,諸葛亮也不會有缺糧的不便,蜀漢軍隊少,蜀中完全能供貨得起,可最重要的是,蜀中世家是果斷抵制北伐的。

例如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上出師表規定北伐,第一個站出去抵制的樵周是蜀中名儒,他的觀點是代表着蜀中世家。諸葛亮去世後,為抵制姜維北伐,樵周還曾讀過一篇意味着投降主義的《仇國論》,對北伐曹魏的發展戰略倍加抨擊。

劉邦和劉備都是靠蜀國取天下,劉邦從來不缺糧,孔明為何總是缺糧

諸葛亮北伐總是缺糧和兵制也有關

為何東漢打過數百年也沒有發生過缺糧食的狀況,諸葛亮北伐的時候卻一直由于缺乏糧食而失敗呢,實際上用兩字就能回應這個問題,那便是兵制。

春秋戰國時代,諸侯王使用的全是全員兵役制,戰争爆發的時候,全部年紀合适的男生都有上前線戰鬥,直到戰争終結就回家種田了。但三國時期實行的是職業兵制,部隊和農戶沒有利益關系,造成需求和供給一直是沖突的兩端。

曹操在很早就看到了這一點,是以最先推行了屯田制,是以魏國一開始就特别地富強,可是蜀漢在中後期才看出這一點,要想推行的時候,魏國的部隊已經進攻過來了。

而且由于蜀漢的所在位置特别獨特,地形地貌特别難走,後人都說蜀道難,是以運輸糧草的路特别難走。而相比于魏國,别人是在自身大門口戰鬥,後方物資補給十分地友善快捷。因而蜀漢最後滅亡,是在意料之中的。

參考文獻:《三國演義》

(聲明:内容文字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部分圖檔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告知删除,謝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