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導手記 06

青春期女孩,臉上長了很多痘痘,媽媽讓她忌口,少吃薯片、爆米花這些油炸食品,可是女兒不聽。
“你說,我女兒有時候也挺臭美的,可是怎麼就不能為了少長痘痘不吃那些油炸食品呢?”
媽媽坐在我對面,說起13歲的女兒頗有些“恨鐵不成鋼”的感覺,似乎不解一個青春期的女孩怎麼能不在乎自己的美貌呢?
我問:“你問過你女兒自己怎麼看待長痘痘這個問題嗎?”
媽媽說:“沒有呢,可以問問。”
媽媽又說起另一件事:女兒皮膚有點黑,有一天她的同學竟然說她可以去代言黑人牙膏了!
“她看起來很生氣,可是我感覺她并沒有真的很生氣。”媽媽依舊有些不解。
我問:“你為什麼這麼在意女兒的容貌呢?”
媽媽深思片刻,說:“我也不是特别在意,但好像關注的程度确實超出了一般的關注度。”
我又問:“那你為什麼這麼關注呢?”
這一次,媽媽沉思許久,說:“我希望她在這方面對自己有信心,因為我對自己的容貌就挺有信心的,也希望她有。”
哇~~我在心裡默默為媽媽點贊!這是一位希望女兒和自己一樣自信,甚至希望孩子超越自己的媽媽。
我又問:“那你女兒知道你這個想法嗎?”
“當然不知道啊”,媽媽說:“要不是你這麼問我,我自己都不知道是這麼想的。”
我說:“這是一個很好的覺察。”
我們常常懷着對孩子美好的期望和祝福,可行動上卻常常讓孩子感覺說教和挑剔。
如果媽媽了解孩子的想法,如果孩子了解媽媽的願望,青春痘就可以不再是母女的煩惱,而是共同面對的問題。
接着,我們一起探讨了就這件事情可以怎樣和女兒溝通:
1、問問女兒自己對青春痘的看法;
2、讓孩子知道媽媽的期待:媽媽希望你和我一樣對自己的容貌有自信;
3、讓孩子了解媽媽不僅希望你在容貌上有自信,還希望你在其他方面也有自信,可以超越媽媽。
這個溝通的模式是:先傾聽孩子,再表達期待,對結果不強求,充分了解和尊重孩子。
我和媽媽說,青春期的孩子需要的是充分的尊重、充分的了解、充分的支援。除了青春痘的問題之外,青春期的衣着、學習、和家人的關系等等都可以用這個模式進行溝通。
很多人說,青春期的代名詞是“叛逆”。其實,孩子眼裡沒有叛逆一說,他們隻是在努力地成為自己,一個完全獨立的自己。
當我們能夠傾聽、了解,孩子感受到的就不是被說教、被挑剔,而是尊重、支援,青春期自然就能少些鬥争,多些和諧。
相關閱讀
輔導手記 | 那些不想上學的孩子都怎麼了?
育兒經 | 父母能否在孩子面前親吻?
育兒經 | 當孩子說:“我不想換老師…...”
我是凱媽
兒促會認證家庭教育輔導師
正面管教協會認證講師
“育兒先育己”家庭教育理念踐行者
一個“隻雞自己不雞娃”的教育部落客
關注我
還有視訊号
歡迎你來,感謝你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