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尹阿珂
來源:十點讀書會( ID:sdclass)

被拐賣14年的孫卓;
以為一切都是開玩笑的孫卓;
兩邊父母說不上誰輕誰重的孫卓;
終于真正回到了親生父母的身邊,回到深圳,回到他丢失的故鄉。
圖檔來源:微網誌@濟南時報
還記得前幾天他“認賊作父”的時候,全網憤怒,罵他不明是非。
從拒絕回家到願意回家,隻過去了18天。
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讓孫卓幡然醒悟呢?
果然,還得看孫海洋。
有人說:
“在孫海洋身上,我看到了平凡人的影子,也看到了英雄的輪廓。”
确實,孫海洋不僅了不起,還非常聰明。
他的智慧,值得所有人學習。
原來,一個人真正的實力,不在表面,而是内力。
尊重孩子,但有是非觀
12月6日,孫海洋終于找到了丢失的孩子。
沒想到,這根本不是結局。
面對親生父母,孫卓一臉懵,根本無法消化。
面對家不是家,父母不是父母,自己不是自己。
孫卓第一反應是想維持現狀。
親口說出:“不會留到親生父母那邊,他們應該會很失望吧。”
圖檔來源:果然視訊
但是,孫海洋不但沒有失望,還表示了了解:
“這麼小的孩子,你讓他放下,他放不下。
他本來就是一個很善良的孩子。
他還需要一點時間,一個過程。
他會回來的。”
圖檔來源:新黃河視訊
他很清楚14年的煎熬和想念是什麼樣子。
但他尊重孩子過去14年的感情,也相信孩子是個好孩子。
這份尊重和信任,讓所有人動容,自然也能打動被愛的那個人。
孫海洋的善良,是帶着理智的底色。
他的善良隻留給自己的孩子,和幫助過自己的人。
對于買孩子的人,他絲毫不退讓。
他明确表示了不見面,不和解,不原諒。
“我跟他們沒話說,讓法律去教育他們吧。”
買家父母還強行解釋說,他們聽說孫卓是離異家庭棄養的孩子,隻是收養。
孫海洋一句話便怼了回去:
“有人冒着槍斃的危險把孩子偷到山東,還說是棄養,簡直是笑話。”
圖檔來源:紅星視訊
為了孩子,他那麼恨,但卻一句狠話都沒有說。
每一句,都是克制着感情,理性回答。
帶刺的善良,才有鋒芒。
堅持原則,但不強求
孫卓的态度一直在搖擺。
而孫海洋一直在堅持原則。
沒有溺愛孫卓,也沒有屈服。
堅定的表達:
“我們希望你回家,但是不強求。”
一開始,孫卓堅定要回山東。
孫海洋表示:“沒問題,你留在山東,我回來陪你。”
後來,孫卓又表示:
“兩邊都是我的父母,說不出誰輕誰重。以後有時間兩邊多串下門,走動走動。”
孫海洋和彭四英面無表情的低着頭,沉默不語。
視訊截圖來源:騰訊視訊
他們明知道不可能,但是卻沒有責怪和說教,而是用沉默表達自己的态度。
最後,孫卓決定回深圳上學。
孫海洋一天都沒有耽擱,立刻開了17個小時的車,帶孩子回家。
明确态度,但給足孩子自由空間。
孫卓想回山東,孫海洋便開車送他回去,然後和妻子獨自傳回深圳。
孫海洋知道,他們留在山東,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壓力。
這種壓力,隻會疏遠他們的關系,并沒有任何意義。
孫卓走的時候,朋友送了一大袋饅頭,怕深圳吃不到。
孫海洋夫妻沒有拒絕,而且說:
“我們在學山東菜和山東饅頭了,回家可以做給孫卓吃。”
視訊截圖來源:極目新聞
這個男人在這件事中,方方面面都做得很體面。
換了其他人,可能真不行。
人的感情就像流沙。
握得越緊,逃得越快。握得太松,幹脆一點都抓不住。
隻有愛和适度的包容,才能讓關系越來越緊密。
情緒穩定,但會表達愛
很多人都很佩服孫海洋的高智商和高情商。
高智商展現在理智、聰明、有能力。
高情商展現在溝通能力強,共情能力強,能赢得大家的喜愛。
但其實,孫海洋的高情商還展現在一個重要的方面——情緒控制能力。
控制情緒,不是指沒有情緒。
而是情緒在合理的範圍内抒發,并且能及時地控制住。
他的情緒控制能力,是逐漸養成的。
圖檔來源:網絡
孩子丢了之後,孫海洋也崩潰過。
但是,他意識到,情緒崩潰一點幫助都沒有,反而拖累了家人。
他振作起來,控制自己的悲傷,才把生活和找孩子都處理得很好。
見到孩子之後,他崩潰大哭,問孩子的第一個問題是:
“你不記得了嗎?一點都不記得了嗎?”
悲痛之中,還帶着指責情緒。
下一刻,他立即控制住了,不再指責,而是關心孩子過得好不好。
他不可能沒有失望,但是他忍住了,反而給孩子愛的鼓勵。
在記者輪番轟炸的這些天,他能保持耐心和風度,從容回答。
網絡主播堵住家門,甚至騷擾到了孫卓的時候,他沒有發脾氣,而是和主播溝通,希望他們不要打擾孩子。
孫海洋是遭受生活重擊的人,他太有資格發洩情緒了。
但是他沒有。
孫海洋不僅會表達情緒,也很擅長表達愛。
孫卓能這麼快回家,與孫海洋的愛分不開。
他握住孫卓的手,仔細撫摸,告訴他和姐姐的手很像。
他找回孫卓後,親手給孩子包包子,嘗嘗爸爸的手藝。
他對孫卓的寵愛,充滿智慧。
去接孫卓的時候,他知道孫卓不想高調,也不想打擾同學和老師。
晚上11點達到學校附近,孫海洋和跟随的記者們說,要休整一晚,第二天再走。
結果晚上就偷偷從學校側門,開車帶走了孫卓。
跟丢的記者和直播間數百萬網友又氣又笑。
但是他們都尊重,一位父親保護孩子的愛心。
堅持不懈,但沉得住氣
14年的尋找,18天的等待,孫海洋的堅持換來的是圓滿。
但其實,這很難。
這麼多年,我們見到很多孩子丢失之後,父母或瘋狂或絕望。
絕望到最後,往往自殺了結。
但是孫海洋從來沒有放棄過,他始終相信,孩子一定能找到。
圖檔來源:微網誌@人民日報
為了找孩子,他跑遍全國各地,至今家裡還有數千張尋人啟事。
他沒有買房子,沒有搬離當初孩子丢失的地方,希望能等到孩子歸來。
他還組織成立了尋子聯盟,一邊找孩子,一邊幫助别的家庭。
希望破滅了無數次,承受的壓力也非常人能扛住的。
但他很少和别人訴苦,總是給大家積極的一面。
曾經有一個節目邀請了孫海洋,想幫他做心理疏導。
心理治療師讓他背着一個成年人,把成年人的重量當作自己背負的多年仇恨自責憤怒等情緒,一直走。
他竟然背着一個人,走了一個半小時。
可以想象他背負着這些壓力,走了多久都不願放棄。
最了解父親辛苦的,是孫海洋的家人。
女兒在日記的寫過一段話,讓人感受到孫海洋的力量:
“尋找孫卓這14年的跋涉,爸爸一直都是堅強的形象。
我沒有看他哭過,他身上有種力量,像燒不滅的流火,像既枯又榮的草一樣野蠻生長。
爸爸靠着這種信念堅持下去。
14年,他一直用手掌護住這一簇火焰。”
這團火,一直燒到了14年後,直到真正見到孫卓,等待孫卓回家的這18天。
在等待孫卓回心轉意的這段時間裡,孫海洋想:
“一百步已經走了九十九步了,隻差最後一步了。”
“這一步我也會走過。”
他不慌不忙,走完了這場路,到達了終點。
孫海洋不止找回了那個被拐的孩子,也真正找回自己的兒子。
成年人的體面,那麼難,卻那麼珍貴。
有家庭責任感,也有社會責任感
有人說,孫海洋是個好爸爸,也是一個被拐兒童的好爸爸。
孫卓沒找到之前,孫海洋想把女兒藏起來。
一是怕女兒受到影響,二是不想聽有些人說:
“你們不是還有一個,為什麼還要找孩子。”
藏起來的行為,其實不太尊重孩子。
但是孫海洋的一系列做法,都獲得了女兒的了解。
女兒反而說:
“我覺得在找弟弟這段漫長的跋涉,我什麼忙都沒有幫上。”
女兒這麼懂事,不難想象孫海洋的教育很成功。
孫卓的弟弟孫輝,是在2012年出生的。
這時距離孫卓被拐,已經過去了5年。
原本,孫海洋覺得,再生孩子是對孫卓的背叛。
但是他看到其他尋親的家庭,因為新生命的到來而煥發生機,沒有影響找孩子,才松了口。
圖檔來源:剝洋蔥people
“輝”的隐喻,是“回”,代表着對孫卓回歸的期盼。
孫輝被守護的很好,父母一刻也不敢把視線離開。
但是對小兒子越好,孫海洋對孫卓就越愧疚。
“如果當時是這樣的話,孫卓怎麼會弄丢呢。”
孫輝長大後才知道哥哥的事情,是姐姐告訴他的。
姐姐還說,如果爸媽老了,找不動了。也許他們也會接過這個擔子,繼續找下去。
孫海洋的責任感,言傳身教傳給了孩子。
更可貴的是,他的責任感不止對家人,還對社會。
最近的新聞裡,經常能看到孫海洋拿着尋人啟事。
尋人啟事不是他的,是他身邊還沒有找到孩子的朋友。
圖檔來源:紫牛頭條
他找到了兒子,但是還有很多家庭沒有找到。
孫海洋要繼續幫助他們,因為他們是“尋子聯盟”。
《親愛的》最後一位沒有找到孩子的原型是杜小華。
2011年3月6日,兒子杜後琪在内蒙古標頭市青山區興盛鎮頂獨龍貴村離奇失蹤。
他把孩子的尋人啟事貼在車上,開着車跑遍全國,但仍然沒有下落。
看到孫海洋找回了孫卓。
杜小華百般滋味,依然說了一句:
“我相信我的孩子已經在回來的路上了。”
孫海洋從買家手裡搶回孫卓的故事,讓我想到了一個寓言。
太陽和風比賽,誰能脫掉趕路人衣服。
風狠狠地吹起來,吹得那人腳底踉跄,可他愈加用力地把衣服裹在身上。
風失敗了。
太陽出來了,它把溫暖的光和熱灑在人身上。
路人感覺到暖,于是把衣服脫了。
那些讓人心悅誠服改變的力量,從來都不是流于表面的強勢。
而是發自内心的感化。
孫卓啟程回家了,新聞直播間裡有将近500萬網友一路陪同。
圖檔來源:湖北新聞
17個小時的車程,沒有一個人覺得漫長,反而能分享到幸福。
24号白天,孫海洋和彭四英看到孫卓心情有一些緊張,于是在江西停下車。
帶着孫卓,遊覽了廬山。
一家人展開了最舒心,最燦爛的笑容。
這就是這個故事最好的結局。
圖檔來源:微網誌@鄧飛
今年這個年,對于孫海洋一家來說,才算是真正的新年吧。
一家人整整齊齊,圓圓滿滿。
是真正的小團圓。
文末點個【在看】,
祝福孫海洋一家人平安夜快樂,餘生順遂
特别聲明:本公衆号僅用于湖南圖書館公共文化服務及閱讀推廣,不用于任何商業用途。轉載文章及圖檔、視訊、音頻等版權均屬原作者。如有侵權,請及時與本公衆号聯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