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能源車專屬保險來了!與傳統車險有什麼不同?

綠色可持續已經成為全球發展的重要課題,能源革命和數字革命共同推動全球汽車産業進入新能源時代。

12月27日,上海保交所宣布,新能源車險交易平台(以下簡稱“交易平台”)上線,并首批挂牌12家财險公司的新能源汽車專屬保險産品,意味着新能源汽車專屬保險終于落地。未來新能源汽車保險市場格局如何重塑,新賽道上的競争将會怎樣進行,車險市場面臨重新洗牌态勢。

新能源車專屬保險來了!與傳統車險有什麼不同?

新能源車市場有多大?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資料顯示,2021年三季度,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已達678萬輛。申萬宏源證券金融分析師葛玉翔團隊預測,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将達1046萬輛,保有量達3565萬輛。

新能源車險與傳統車險有什麼不同?

新能源汽車的核心動力系統是由電池、電機和電控組成,替代了燃油汽車的發動機、變速箱等裝置,傳統車險汽車核心部件的保障已不适配新能源汽車;另外,傳統車險條款中的責任範圍無法覆寫新能源汽車面臨的特定風險因素,包括電池故障、充電故障責任等,是以在發生風險後新能源車主将難以索賠。對保險公司而言,新能源車出險頻率和賠付率都高于傳統燃油汽車,長期來看沿用傳統車險産品不利于車險行業的良性發展。

在目前車險行業存量競争激烈,經營利潤微薄的背景下,新能源專屬車險無疑打開了全新的增量市場。對保險公司而言,新能源專屬車險有助于更精準的定價,進而緩解賠付壓力、提升經營利潤;對消費者而言,新能源專屬車險填補了傳統車險保障不足的痛點,有助于消除消費者購車疑慮并提升消費者的用車體驗。

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對車險行業的影響不僅展現在專屬産品和營銷關系上,而且車險的商業邏輯也發生着巨大變化。

滬上一位車險專家對《金融時報》記者表示,傳統車險經營模式是以管道為核心,産品同質化現象嚴重,保險公司無法掌握車主用車資料,是以在産品設計上仍然是“從車”的離線定價方式。而在智能汽車時代,資料的價值将會被最大限度地利用,在資料安全合規的前提下,車主的駕駛行為、行駛裡程、用車時長都将成為車險定價的重要依據,進而提供給車主個性化的車險産品。另外基于傳感器資料及人工智能算法解析,智能汽車能夠有效幹預危險駕駛行為,進而降低事故發生率,控制車險賠付率。在理賠階段,行車過程資料能夠輔助保險公司遠端認責定損并推薦修理廠,進而提升保後服務效率。

“新能源提供了全新的賽道,讓汽車産業鍊各個環節的參與者都有了新的合作方式,進而建設全新的使用者生态。”對于新能源車險市場,車車科技CEO張磊表示,在目前車險行業存量競争激烈、經營利潤微薄的背景下,專屬附加險無疑打開了全新的增量市場。

艾瑞咨詢分析師指出,在全新的車險服務鍊條下,車企将成為重要的參與者,占據車險營運的主導權,汽車行業變革将給車險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未來,随着技術進步、市場擴張,資料将成為所有參與方的寶貴資産,有效運用資料才能推動各方的利益最大化。資料“礦産”将成為行業前進的“基石”,使用者、車企、保險公司各方将協同扮演“引擎”角色,推動深度數字化轉型。

新聞多一點

新能源車險

交易平台上線

12月27日,上海保險交易所正式上線新能源車險交易平台,并首批挂牌人保财險、平安财險、太保産險等12家财險公司的新能源汽車專屬保險産品,預計覆寫市場佔有率将超九成,為新能源汽車專屬保險産品落地服務提供支援。

據悉,新能源車險交易平台定位于為新能源車險專屬産品服務的綜合交易服務平台。前端為保險消費者提供投保、查詢等服務,降低交易成本,增強消費者滿意度、獲得感;後端會同有關機關,通過對接大資料平台等,提供風險管控、産品創新、資料共享、交易監測等配套服務。這是繼《新能源汽車商業保險專屬條款(試行)》和《新能源汽車商業保險基準純風險保費表(試行)》之後,保險行業在新能源車險服務模式上的又一重大創新,是車險交易市場模式改革的有益實踐和探索。

記者了解到,平台上線後将從兩方面為行業賦能:一方面,服務行業機構降本增效。作為專業化的第三方交易平台,新能源車險交易平台能夠通過标準規範的數字化交易流程,實作資料流和業務流的融合統一和高效管理,有效提高産品交易的品質和效率,縮短交易鍊條,降低行業交易成本、獲客成本和操作風險,提升新能源車險業務線上化、智慧化水準;另一方面,提升行業新能源車險供給服務水準。交易平台對接新能源汽車承保理賠資料,為行業積累真實準确的純風險損失率,為行業開展産品創新及提升理賠服務提供資料基礎,并通過連結新能源汽車大資料,提供定價、核保、核賠等支援,提升行業風險管理能力和服務水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