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周天子更重視的是中原,燕國的地位才如此之低,是山那邊的國家!

燕國的位置偏離中原,位于春秋戰國時代主流區域的東北方向,鄰近大海,也鄰近北戎蠻荒之地。或在中原人的觀點中,燕國就是山那邊的國家,遠到幾乎可以是不存在。但是,燕國真的就這麼不重要嗎?

周武王周成王時代,王室們的戰略地圖中,大家都非常重視東方和北方的土地,第一是殷商舊族逃奔的方向就是東北,第二是北方散居着大量戎狄族群,對周王室造成了極度的困擾。

周天子要在東北之地分封燕國,還要在燕國以南分封齊魯,以形成從北向南的戰略縱深,顯然是要在這個區域徹底建立周人的堅實力量。而在燕國往鎬京城的道路上,又有晉衛宋虢等強國,星羅棋布的分封模式,周天子們是更多的把注意力放在北方的,而在南方,除了楚國以外,不過就是一些江漢地區的姬姓封國,在鎬京城往南方的道路上,有着秦嶺淮河一線的衆多山川阻隔。

周天子更重視的是中原,燕國的地位才如此之低,是山那邊的國家!

南方,在周人的整體意識中,雖不屬于主流族群,但南方對周人是造不成徹底威脅的,當然後來的楚國崛起或在周王室看來,不過就是個意外。北方,才是戰略的重中之重,是以很有可能曆代周天子們,都在對北方諸侯國們重點關注,比如晉國虢國還有後來很快發展起來的齊國,大緻都更為靠近北方。

隻是燕國跟這些諸侯國相比,是屬于北方偏遠的偏遠地區,晉國齊國乃至鄭國,都相對要靠近中原得多,其間幾乎沒有連綿不斷的高山大川,即便是有太行泰山之地,也還有峽谷小道可穿越,而這些峽谷道路,又多為諸侯們所占據,還為這些峽谷之道的歸屬發生了衆多搶奪戰争,比如崤函之地,比如江漢諸姬所占據的地盤,比如泰山的齊魯邊界,比如太行山的晉宋衛齊燕等邊界之地,都是戰争的多發地。

曆代周天子乃至衆多諸侯們,對北方戎狄族群和東方夷國發動的戰争至少不下百次,而對南方之地的用兵也就不過十來次。這種情況發生的原因,可能還在于整體自然環境和人文曆史的發展,在齊魯之地向北即是燕國地界,而齊魯之地、晉豫之地,甚至在後來的江浙之地,都有上古文明遺址,這些文明遺址所處的位置大多在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而燕國之地恰好不在這個區域内。

周天子更重視的是中原,燕國的地位才如此之低,是山那邊的國家!

所謂南蠻北狄,南方的楚國人被認為是蠻子,北方的族群則被認為是戎狄人,燕國的位置距離戎狄最近,是周人對陣戎狄的前鋒戰線。而南方雖荒蠻,但江河密布、叢林繁茂,各種資源都相當豐富。北方之地則是相對苦寒,又因燕國臨近大海,多鹽堿之地,可利用的土地就更少。更重要的是燕國數百年間,皆在作為中原諸侯的北方屏障,密切關注着戎狄人的動向,跟中原諸侯的交集相對就要少得多。燕國在很大程度上,于中原人而言,是山那邊的國家,甚至或都不屬于周人的國家了。

但燕國若不在這個區域,駐守重要關口,控制北方的道路,戎狄也即能邁過燕山太行之地,大面積的南下進攻中原,更為嚴重的則是在東北方向殷商舊族,必然就會與戎狄裡應外合,真正的來一場卷土重來。燕國不重要嗎?當然不是。若非燕國的存在,中原諸侯國們哪裡會有時間去安心的争奪霸主之位,哪裡有時間去召開盟會,哪裡有時間去安心的發展起來。齊桓公在稱霸中原時,還親率大軍到燕國,幫助燕國抵禦山戎孤竹,就是這樣的道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