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百年先鋒|狼牙山五壯士:五人三烈士,戰史壯高風

《黨建》雜志社 中國傳媒大學聯合出品

“視死如歸本革命軍人應有精神;甯死不屈乃燕趙英雄光榮傳統。”這是當年晉察冀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聶榮臻為狼牙山五壯士紀念塔題的詞,其中贊揚的,就是晉察冀軍區一分區一團七連戰士馬寶玉、葛振林、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5位英雄。他們為掩護群衆和主力部隊撤退,用生命和鮮血譜寫了一曲英雄壯歌。

1941年,侵華日軍加緊對華北抗日根據地的“掃蕩”和“蠶食”,調集7萬餘人發動了對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的秋季“大掃蕩”。其中,3500餘人分多路向狼牙山地區撲來。9月23日中午時分,日、僞軍已集聚在狼牙山下。當時,留在狼牙山的有易縣、定興、徐水、滿城4個縣的黨政機關、遊擊隊和群衆三四萬人。為了掩護這些機關人員和群衆轉移,一分區司令員楊成武指令一團利用天險地形,守住陣地,而後伺機突圍。

機關和群衆轉移後,一團七連被派留下阻擊敵人,掩護團主力部隊撤離。24日中午,分區司令部和團主力安全完成轉移。當天深夜,七連連長和指導員帶着隊伍向外撤離,并指令六班占領西山口,吸引敵人火力,繼續掩護作戰。六班班長馬寶玉、副班長葛振林和戰士胡德林、胡福才、宋學義5人隐藏在棋盤陀最險要的兩個據點,時刻準備阻擊敵人。

25日清晨,500多名日、僞軍向狼牙山發起進攻。六班的兩挺機槍吸引了敵人的注意,他們誤以為山上是我軍的主力部隊,進而更加火力全開。六班5名戰士英勇戰鬥,在打退了敵人的4次猛烈沖鋒後,開始後撤。棋盤陀有一個岔路口,一條路通往主力部隊轉移的方向,另一條通往棋盤陀的頂峰,但那是條1面陡坡3面懸崖的絕路。為了不暴露部隊的轉移路線,5名戰士毅然選擇撤向棋盤陀頂峰,敵人則在身後窮追不舍。在班長馬寶玉的帶領下,戰士們同敵人在山頂激戰5小時。就在寡不敵衆、難以支撐的危急關頭,5位壯士将所帶槍支銷毀後,縱身跳下了懸崖。馬寶玉、胡德林、胡福才3人壯烈殉國,葛振林、宋學義2人跳崖後挂在絕壁的樹枝上,幸免于難,後被當道地觀的一位道士救下。

狼牙山五壯士的英勇舉動,很快在邊區傳開。1942年5月,晉察冀軍區決定授予3名烈士“模範榮譽戰士”稱号,追認胡德林、胡福才為中國共産黨黨員;通令嘉獎葛振林、宋學義,授予其“勇敢頑強”獎章。

2014年9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戰争勝利69周年座談會上,稱贊狼牙山五壯士“是中國人民不畏強暴、以身殉國的傑出代表”之一。這是黨和人民對5位壯士的最高評價,他們的英名也将永留史冊。

(文字撰稿:翟佳琪 機關: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

來源:黨建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