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河南農民收留日本傷兵,當兄弟供養47年,他回國後怎麼報答的?

1993年6月11日大阪機場迎來了許多記者,他們的目的是迎接一位日本老兵回國,因為他在中國生活了半輩子,曾被河南農民收養47年,這是怎麼回事?當時中國與日本剛經曆過戰争,其中有何緣由?

抗日戰争結束後,河南樸實農民收養日本士兵

1945年8月日本帝國主義無條件投降,至此14年的抗日戰争正式結束,曆經千辛萬苦中國人民迎來了最終的勝利,然而戰争留下的創傷随處可見。

1946年秋天,河南省南召縣高莊村的孫邦俊一家屢遭戰争磨難生活一貧如洗,為了生計去拉着一車野菜去離家好幾裡的黑石寨,販賣維持家裡的生活。

河南農民收留日本傷兵,當兄弟供養47年,他回國後怎麼報答的?

“趕緊走,這沒有吃的再不走就打你了。”

集市上店鋪裡的人對着一個乞丐大聲吼道。

身邊路過的老百姓也避之不及紛紛繞着這個乞丐走,這個乞丐嘴裡說着人們聽不懂的語言,很多人都以為他是瘋了,也有村民拿起爛菜葉子和臭雞蛋砸他想把他趕走,看到有食物向他砸來,還十分高興,撿起來就往嘴巴裡亂塞一通,看來是餓極了。

孫邦俊正巧遇見了集市上的這一幕。那個乞丐顫顫巍巍地在一邊蜷縮着。孫邦俊看着這個乞丐頓時起憐憫之心,從自己身上帶着不多的窩窩頭拿了兩個遞給了那個可憐的乞丐,那個乞丐狼吞虎咽起來,吃完後一搖一晃地朝街邊乞讨去了。

河南農民收留日本傷兵,當兄弟供養47年,他回國後怎麼報答的?

旁邊的人紛紛上前給他說:

“不要可憐這個家夥,這個家夥是個無惡不作的日本兵,他對我們中國人們的迫害還不夠狠麼?你還要給他吃的”

大家七嘴八舌地議論着孫邦俊,這時孫邦俊心頭也是一驚原來是個日本兵,他仔細觀察了一下确實那個乞丐穿着的是日本兵的軍裝,但是望着這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日本兵,心想打仗的時候如果看見這個日本兵自己估計一扁擔就敲死他了,但是現在戰争結束了,雖然戰争給我們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創傷可是對于這個日本兵也是殘酷的。

日本人在撤退的時候慌不擇路把他撇下來,如果不救他可能他就會被活活的餓死。于是生性善良的孫邦俊起身把那個日本兵追了回來,就這樣這個日本兵跟着孫邦俊回了家一住就是47年。

河南農民收留日本傷兵,當兄弟供養47年,他回國後怎麼報答的?

村裡人的指責

47年如果這個日本兵是個強壯的勞力也行可是他被孫邦俊帶回家的時候已經在外面乞讨了一年多,瘦得不成樣。而且這個日本傷兵的左耳朵下面有個指頭粗細的洞眼兒在化着膿,他還又聾又啞神智還有點不清晰,時常半夜睡醒跑出來一絲不挂,叽裡咕噜的在院子裡亂罵罵完,抽打自己的臉,直到打到黑青。

吃飯不知道到自己盛飯,廚房裡的碗被他砸了好幾茬,家人給做的鞋子不知為何也常常被他用斧子劈剁成稀巴爛,床上的棉被也被他撕得隻剩棉絮,有的時候他還會站在院子裡小便,不論身邊是否有婦女他都不會避諱遮掩。

在被孫邦俊領回來的時候鄰居都勸他不要管這個日本兵。

他們對我們摧殘得還不夠麼?現在讓他自生自滅吧,你領回來對你來說也是個累贅,把他攆走吧!

河南農民收留日本傷兵,當兄弟供養47年,他回國後怎麼報答的?

村民們的指責一時間淹沒了整個孫家,還有一些脾氣暴躁的村民抄着家夥,準備直接沖進屋内直接打這個日本兵,還好孫邦俊及時攔下了。他自然知道剛經曆戰争,鄉親們為何感到憤怒,也十分了解,可他無奈地說道:

“我去過警察局,人家說日本已經投降了,不能再抓日本兵了,可是我又聽不懂他說話,能把他送到哪裡去呢?總不能眼睜睜的看着他餓死吧。”

戰争剛過去,村民們都氣哄哄的,都在為日本人侵略中國土地憤怒,痛罵他是個死腦筋,但是孫邦俊一再堅持,已經下定了決心要收養這個日本兵,看他如此堅持,慢慢的村民們也習慣了這樣。

有的人覺得孫邦俊會不會圖這個日本兵的什麼寶貝,是以才堅持收養這個日本兵的,于是有一天有幾個村裡的小青年夜裡偷偷的潛入了孫邦俊的家裡,在孫邦俊家裡發現孫邦俊家裡家徒四壁沒什麼之前的東西,就這樣人們也就慢慢的覺得孫邦俊是真的出于好心善心才收養這個日本兵。

河南農民收留日本傷兵,當兄弟供養47年,他回國後怎麼報答的?

這個日本兵不知道自己的名字大家也都聽不懂他說的話,問他叫什麼的時候他會用小木棍在地上寫兩個看不懂的字,一個字有點像李,一個字像同。後來大家除了叫他小日本以外,又有了一個新的中國名字李同,久而久之村民發現李同不是什麼壞人,待人也很有禮貌,慢慢的村民也就接受了他。

生活慢慢趨于平靜了突然不知是戰争受傷的後遺症還是流浪乞讨造成的什麼狀況。李同突然偏癱了,孫邦俊夫婦一邊照顧這個偏癱的李同一邊省吃儉用的從牙縫裡擠出一些錢來給他看病。當時家裡的生活相當困難基本上都難以維持溫飽,但是為了他能吃點好的,孫邦俊把家裡準備留着過年的白面蒸成饅頭,做成面條。

河南農民收留日本傷兵,當兄弟供養47年,他回國後怎麼報答的?

家裡的母雞下了蛋也全部給他補充營養希望他能快點好起來。孫邦俊夫婦在李同床前端屎端尿,半夜還要起來給他蓋被子看看他是否有不舒服。終于在孫邦俊夫婦的悉心照顧下經過8個月的時間,李同慢慢地好了起來。

李同喜歡吃面條和饅頭一頓吃好幾碗,沒事的時候喜歡四處串門看見誰家幹農活,也會總動上前幫忙。李同特别喜歡抽煙家裡沒有的時候會去鄰居家裡要,每次都是嘴裡叼一根耳朵後面别一根地回來。但是整盒的他卻從來也不拿人家的。

1955年李同這位日本老兵本來可以有機會回到日本的,但是因為自身語言溝通有障礙,也不知道自己從哪裡來家在哪裡,是以和這次機會擦肩而過。

家人受牽連

60年代,17歲的孫保傑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南招師範,一家人都在高興的時候,出現了變故。招生政審人員得知,孫保傑家裡還藏着一個侵華日本兵時。就把孫保傑刷了下來。從此孫保傑想通過讀書改變命運的理想就此破滅了。

河南農民收留日本傷兵,當兄弟供養47年,他回國後怎麼報答的?

1964年孫邦俊因為食道疾病去世,臨終還告訴兒子:

”我過世後,一定要照顧好你這位日本大叔,如果有機會一定要幫他找到他在日本的親人送他回家。”

日本傷兵回家路

自70年代初田中首相訪華開始中日關系正常化後兩國交往日趨頻繁。孫家便竭盡全力為日本傷兵尋找遠在日本的親人,孫家多次向省、市、縣、政府投遞書信尋求幫助,但是大多都是杳無音訊。

80年代,南召縣公安機關辦理外籍人士居住證時,又給傷兵起了一個日本名字“小門野郎”。之後才知道這個日本人真名叫石田東四郎, 1937年畢業于東京農業學院,之後因為日本國内強制征兵,同年被迫踏上中國領土參加侵華戰争。

1985年前後,孫保傑夫婦覺得尋找無望給石田準備了”壽棺“, 如果真找不到,他的家人就準備在中國給他養老送終。

1986年,孫保傑給南召縣政府寫了這個日本人大概的情況,得到了縣政府的重視,立馬準備與日本駐華使館聯系。

河南農民收留日本傷兵,當兄弟供養47年,他回國後怎麼報答的?

1989年冬天,幹部告訴孫保傑夫婦有消息了,可以到方城縣看看有一個日本女人根本利子( 音),她可能知道什麼。

第二天,孫保傑帶着石田來到方城。把故事從頭到尾了解過之後,根本利子又感動又激動,把消息迅速傳回家鄉日本傷兵尋找家人的消息第一次傳遞到了日本。

1990 年前,日本訪華團來到了南陽。當他們了解到孫保傑家幾十年收留贍養日本傷兵的事情後,為日本傷兵拍了照片,回國後通過各個的報社等出了尋親啟示。随後的一段時間裡。孫保傑家裡的信像雪花一樣從日本郵寄過來。

這些信都是要老人的照片和信物之類的孫保傑這段時間隻要收到的信就積極地響應回複,并不富裕的家庭把所有的錢都買了回複的郵票。

終于在1992年的4月一名叫津田康道原侵華日軍的士兵來到了南陽。在南陽飯店裡與這位住在孫家幾十年的老兵相見了。他拿出當年的照片,用日語和漢語動情地呼喚着:

“石田東四郎!石田東四郎!”

河南農民收留日本傷兵,當兄弟供養47年,他回國後怎麼報答的?

但傷兵毫無表情。似乎對津田康道的呼喚沒有反應過來。津田康道又取出石田東四郎的父親、哥哥、侄女的照片,但傷兵看過後也無任何反應。即使這樣津田康道還是肯定,眼前的“ 小門野郎”正是畢業于日本農業學院的石田東四郎。

津田康道回憶,當時他和石田東四郎并非自願上戰場,是受日本軍國主義的洗腦,當時戰争打響後,日本每時每刻都在煽動人民參軍,他們的說辭并不是侵略,而是“幫助中國變得更好建立更好更繁榮的國家。”是以當時的石田東四郎加入到戰争中時,以為自己國家日本是在幫助中國,以為在做好事,以為這是一場正義的戰争。

河南農民收留日本傷兵,當兄弟供養47年,他回國後怎麼報答的?

經過炮火的洗禮中華兒女赢得了戰争的最後勝利,日本政投降後在慌亂地撤退,為了不拖累他們逃跑,他們把受傷嚴重的幾個士兵統統的抛棄掉任其自生自滅其中就包括石田東四郎。

沒想到他付出鮮血的代價的國家抛棄了他,他心灰意冷沿途乞讨有時被發現是日本兵還會受到一頓毒打,不知什麼時候到了河南境内,遇見了他的救命恩人孫邦俊。也許沒有戰争他們可能成為農業方面的專家。

回國後,津田康道四處奔波打聽,終于找到了石田東四郎的弟弟石田小十郎,但是石田東四郎參加戰争一直沒回來,家人都以為他陣亡多年,石田小十郎無法相信他就是自己的哥哥。1993年一位在華日本的教授抽取了石田的血液,血液鑒定後确定此人就是石田東四郎,他的弟弟這才流下了熱淚。

河南農民收留日本傷兵,當兄弟供養47年,他回國後怎麼報答的?

1993年4月7日日本郵來了一封石田東十郎的信,信中的内容是:

“尊敬的孫保傑先生,感謝您三代對我哥哥的關懷,他曾重病您還是沒有放棄生的希望,用千言萬語也說不盡,對這一切使我深受感動!”

終于在多方的努力下找到了這位日本傷兵的家人。同年六月孫保傑帶着老人去洛陽買了新衣服将這位老人送上了回家的路。當汽車載着這位在中國生活了幾十年的老人回家的時候,孫保傑和家人流露出了依依不舍,畢竟和這個滞留中國幾十年的日本老兵生活了幾十年。

孫家上下已經把這位日本兵當成了自己的家人。

付出終有回報

1993年6月11日孫保傑把老人送到日本大阪與他的弟弟石田東十郎相見。為了表達對中國人民和孫家的感謝日本成立了田東四郎救援委員會并在全國掀起了募捐活動支援中國的建設。

河南農民收留日本傷兵,當兄弟供養47年,他回國後怎麼報答的?

從1994年起陸陸續續出資600萬日元在中國河南省南召縣成立了“中日友好太曾植物園”并種下了代表中日友好的許多植物。南陽先後派遣了六位留學生赴日學習交流研究。日本增田町和南陽也多次派遣人員互相了解慰問情況。

1998年,日本政府在當地捐建了中日友好國小,為的就是感謝孫家,和當地村民對石田東四郎的幫助,國小一半是日本的感謝之情,還有一半是中日友好的象征。

後來孫家的子女去日本留學,石田也一直幫助他們。

河南農民收留日本傷兵,當兄弟供養47年,他回國後怎麼報答的?

日本侵華戰争對中國人民造成了不可磨滅的痛苦,對于此事人們褒貶不一,但是通過孫邦俊的這種行為告訴人們,我們是一個包容的民族也是一個友善的民族。現在的中國任何國家也不能小看!

如果哪一天再發生戰争我們也會奮起抵抗保家衛國。

歡迎在下方說出您的看法和寶貴意見,感謝觀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