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看了《明朝那些事》,朱元璋農民出身應該更懂人間疾苦,為啥那麼殘忍?

我看了《明朝那些事》,朱元璋農民出身應該更懂人間疾苦,為啥那麼殘忍?

因為他是從社會最底層爬到皇帝位子上的,他懂得官吏們有多貪贓枉法,百姓們有多逆來順受。

他殺貪官,鐵血反腐,說到底,是為了底層百姓過得稍微好一點。

在他的治下,确實是官不聊生,但普通的平民百姓,卻比之前過得好多了。是以盡管有許多文人罵他寡恩,許多官員說他薄情,但洪武的百姓們,卻多少找回了一點做人的樣子。

我們知道,在曆史上,明朝被認為是得國最正的王朝。因為開國皇帝朱元璋,是真正的社會底層,也是憑借真刀真槍把蒙元趕走,把諸侯誅滅的。

在這個過程中,朱元璋見過太多的人間慘像,太多的民不聊生,太多的颠沛流離,他自己家,父母死了,棺材都沒有,下葬之地都沒有,兄弟姊妹也是朝不保夕,死的死,逃難的逃難,苟且偷生。

《明史》對此有描述,“至正四年,旱蝗,大饑疫。太祖時年十七,父母兄相繼殁,貧不克葬。”

所過之處,所見之人,也都是慘不忍睹,生靈塗炭,但接觸到的官員,卻都作威作福,盤剝百姓,在天災之上,頻繁制造各種人禍,搞得天怒人怨。

他從那個時候起,就從心裡對這些貪官惡吏産生了深深厭惡與憤怒。他認為,百姓們過得不好,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由官吏帶來的。

是以在他後來執政後,想方設法減輕百姓負擔,為民伸冤,時刻不忘自己是“淮右布衣”。他在北方搞軍戶制屯田,是為了少從百姓那裡拿錢,他說,“吾養兵百萬不費百姓一粒米”,每次聽到官員貪腐,他怒不可遏,一定要繩之以法,不管貪的人是一個也好,兩個也好,一百一千也好,全部處理。

他恨透了欺壓百姓的人,隻要A錢60兩銀子,直接處死還不放過,要“剝皮實草”,做成草人挂在官署衙門裡做警示。甚至下令說,普通百姓要是發現官員有A錢違法,可以把他們抓住送到京師去。

經過他的治理,大明朝從元末的凋敝中恢複過來,并積累了相當的财富,不然後面朱棣為什麼那麼能折騰呢?沒有錢能做到嗎?

即使在朱元璋死後,他的遺诏第一句話也是,“朕膺天命三十有一年,憂危積心,日勤不怠,務有益于民。”

可以說,朱元璋執政的年代,他就是大明底層百姓的守護神,為了讓百姓們過安生日子,他的那雙眼睛死死盯着朝廷的大小官吏們。

他是懂得人間疾苦,但他知道,最疾苦的群體,一定是百姓,而不是官員,尤其是那些不幹淨的官員。

而這個提問,明顯就是從官員的角度來看問題的。

你要是站在官員立場上,朱元璋就是千古惡魔;但你站在平民百姓立場上,朱元璋就是大大的仁君。

同樣的事情,立場不同,評價就可能截然相反。

但我作為一個普普通通的人,我更喜歡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幹部清正,社會清朗的環境,是以這波啊,我站朱元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