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眯眯眼”事件還在發酵,其實比眼梢更上挑的,是所謂的“東方主義”……

近日,有個關于中國人長相的詞火了,這就是“眯眯眼”。

所謂眯眯眼,英語寫作slanty eyes,乍一看會覺得是個中性詞吧?可是當看到歐美的種族主義者,對我們比劃特有動作,嘴裡嘟囔這個詞的時候,恐怕沒人會覺得這是一個對中國人心懷善意的詞語。

長期以來,在“白人至上”主義橫行的歐美等地區,中國人眼睛的形狀一直是華裔群體被壓迫的一種表現。這點美國尤甚,在美國早期的電影和漫畫中,中國人都會被傲慢的白人畫上小眼睛——“眯眯眼”(slanty eyes)。這是典型的,肆無忌憚地對中國人進行排外、歧視性的行為。

“眯眯眼”的誕生,與“東方主義”審美關系緊密。上世紀,巴勒斯坦裔美國學者薩義德提出了“東方主義”的概念。他認為,西方藝術家眼中的東方并不是真正的東方,而是經過西方人想象、誇大和扭曲的東方,是西方人對東方人的刻闆印象,目的是對東方進行“描述、教授、殖民、統治”。

近代以來,西方殖民者侵略步伐逐漸深入,他們樹立起中國為代表的東方“落後”“野蠻”“未開化”的刻闆印象,進而将破壞、掠奪和屠戮的行為堂而皇之地美化為“給東方帶來文明”“使東方開化”。他們塑造出堕落淫蕩、冷酷殘忍、虛僞狡詐的東方犯罪集團首領“傅滿洲”,作為當時文藝界最具代表性的中國人形象。“傅滿洲”和他所代表的“黃禍”(即宣揚東方人為“黃皮膚的惡魔”,給西方帶來災禍),成為西方侵略者洗白自己的絕妙托詞。

“眯眯眼”事件還在發酵,其實比眼梢更上挑的,是所謂的“東方主義”……

那麼,在當時的西方殖民者筆下,中國人“應該”以什麼外貌呈現給世人呢?

周甯先生的著作,一本是2006年出版的《天朝遙遠:西方的中國形象研究》,另一本是2007年出版的《世界之中國:域外中國形象研究》,給我們展示了19世紀後期,白人是如何看待和描述中國人相貌的。

“中國人是個了無興趣、不自然和不文明的‘豬眼’民族,對他們,你盡可以嘲笑。”

這段話出自美國傳教士衛三畏出版于1847年的《中國總論》。

“眯眯眼”事件還在發酵,其實比眼梢更上挑的,是所謂的“東方主義”……

沒錯,在西方人看來,你這個“眯眯眼”,更準确的定義叫做“豬眼”,中國人在他們看來,是豬眼人和豬眼民族。

一首發表于1858年4月10日,英國《笨拙》雜志上的《廣東歌謠》這樣唱道:

“約翰·中國佬……敗壞了世界,大家全完蛋。哎呀,我那殘酷的中國佬,哎喲,我那頑固的中國佬……長着小豬眼,拖着長尾巴……”

“眯眯眼”事件還在發酵,其實比眼梢更上挑的,是所謂的“東方主義”……

這樣的“童言無忌”,并非英國的特例,美國也有一首相似的童謠:

“中國豬,中國佬,坐在一根鐵軌上,來了一個白人,砍掉他的尾巴……”

我們還可以請西方人,給他們心目中的“中國美女”畫一幅标準像。正好英國律師瑟爾在他1849年出版的《中國與中國人》一書中,為今天的我們,留下了曆史定格。

“眯眯眼”事件還在發酵,其實比眼梢更上挑的,是所謂的“東方主義”……

“中國佬的美女都是皮膚黃裡泛灰(塗着些白粉),高顴骨,細小的豬眼,兩道眉毛僵硬地橫在扁平的鼻子上,拖長成橢圓形,幹澀的頭發上抹着臭烘烘的豬油,平貼地梳到頭頂上,绾成一個高結,插着銀步搖,或者玉簪,有時還有一朵小甘藍菜大小的人造花。”

請大家注意這個“細小的豬眼”,原文寫作“small piggish-looking eyes”,所謂“眯眯眼”,在西方人眼中就是“豬眼”。

眼尾斜向的眯眯眼造型,非常類似“唐氏綜合征”的患兒。這是一種因先天染色體異常引起的疾病,患者智商較正常人低,現在是孕檢的必備篩查項目,1866年最早發現該病病例的英國醫生約翰·朗頓·唐,認定這是一種種族退化的癡呆症,稱之為“蒙古種症”,又叫“先天愚”。由于他認為患者一般面部比正常人寬,鼻梁低平,眼睛小而上挑,形似黃種人,此後,白人至上主義者就認定唐氏綜合征是黃種人“劣等”的标志,雙手斜拉、眼梢上挑也就成為形容對方智力低下的侮辱性手勢。

“眯眯眼”事件還在發酵,其實比眼梢更上挑的,是所謂的“東方主義”……

令人遺憾的是,即使在新中國成立七十多年後,全國人民共同努力改變了當年中國積貧積弱的面貌,我國國際地位得到空前提高,然而當年侵略者所立的 “落後”“野蠻”“未開化”印象在某些人心中并未消散,相反,他們愈發熱衷于“自我東方化”,極力自我矮化、醜化,以“多元化”為名,迎合西方人數百年不變的陳舊趣味,乞求西方人賜予他們“國際”文化圈的一席之地。

“眯眯眼”事件還在發酵,其實比眼梢更上挑的,是所謂的“東方主義”……
“眯眯眼”事件還在發酵,其實比眼梢更上挑的,是所謂的“東方主義”……

美的标準的确不是千篇一律。但頗具諷刺意味的是,将“多元化審美”挂在嘴邊的西方文化界,看待中國人的方式,和對“東方美”的解讀,卻總是那麼千篇一律,和幾個世紀前的“東方主義”比,那股傲慢而無知的勁頭卻又那麼一脈相承。

“眯眯眼”事件還在發酵,其實比眼梢更上挑的,是所謂的“東方主義”……
“眯眯眼”事件還在發酵,其實比眼梢更上挑的,是所謂的“東方主義”……
“眯眯眼”事件還在發酵,其實比眼梢更上挑的,是所謂的“東方主義”……

西方文藝界的“精英”群體,将自己以外的世界簡單粗暴地刻畫為名為“多元化”的馬戲團裡臉塗油彩、嘩衆取寵的小醜,自己則居高臨下,以馬戲表演的“觀衆”和“評委”自居。傲慢的西方世界,談何了解“東方美”?

何為東方美?魏晉時期以女子臉型似鵝蛋為美,豐潤不失秀美;隋唐五代以豐腴為美,額窄頰豐,珠圓玉潤;明清以來以消瘦為美,小巧玲珑的瓜子臉頗惹人憐愛。無論是柳眉杏眼,還是鳳眼蛾眉,如畫的眉眼,精巧的面龐,都是不同曆史背景下獨到的“東方美”的表達。

“眯眯眼”事件還在發酵,其實比眼梢更上挑的,是所謂的“東方主義”……
“眯眯眼”事件還在發酵,其實比眼梢更上挑的,是所謂的“東方主義”……
“眯眯眼”事件還在發酵,其實比眼梢更上挑的,是所謂的“東方主義”……
“眯眯眼”事件還在發酵,其實比眼梢更上挑的,是所謂的“東方主義”……

然而藝術從來不是孤立存在的。“什麼是美”的定義權背後,隐藏的是國際舞台上的話語權之争。縱然東方美有千種萬種姿态,但西方把控的話語權之下,東方美隻能擁有“東方主義”這一種獵奇而疏離的表達;隻能以“藝術”之名,刻意追尋時空上的突兀與違和;隻能以與現實大相徑庭的面目,來滿足自命不凡的西方“精英”們“啟蒙開化”的想象……将“多元化審美”奉為圭臬的西方文藝界,卻壟斷了整個東方世界的審美解讀,強迫他人認同自己臆想中的所謂“東方美”,哪怕是“多元化”的口号喊得震天也掩飾不了虛僞的本心。

時至今日,我們已經徹底擺脫了幾個世紀前落後的面貌,我們的民族自信也空前高漲。今天的中國人,早已不甘于淪為任西方文藝界醜化的“傅滿洲”“原始人”,擁有了審美自覺的中國人,要挑戰國際舞台上的西方輿論霸權,要将“東方美”的解釋權掌握在我們自己手裡。

百年來,雖滄海桑田,時過境遷,但始終不變的是“東方主義”者和“自我東方主義”者們,為自己的扭曲與偏見,做掩耳盜鈴般的狡辯。他們對“東方主義”審美背後赤裸裸的種族歧視與惡意隐喻視而不見,将西方世界幾個世紀以來約定俗成的辱華文化符号偷換概念,簡化成“中國人單眼皮、小眼睛”,甚至将今日西方世界都不得不承認是嚴重的種族主義标志的“眯眯眼”動作歪曲成所謂“傳統東方審美”。

“眯眯眼”事件還在發酵,其實比眼梢更上挑的,是所謂的“東方主義”……
“眯眯眼”事件還在發酵,其實比眼梢更上挑的,是所謂的“東方主義”……
“眯眯眼”事件還在發酵,其實比眼梢更上挑的,是所謂的“東方主義”……

然而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上述群體自作聰明,企圖通過上綱上線、搞“擴大化”來倒打一耙,給不接受西方文藝界強加的“東方主義”刻闆印象的中國人,全部扣上“自卑保守”“盲目誤國”的大帽子的小伎倆,被網友們理智的反駁一一戳破。東方美可以有千姿百态,但絕不可能向“東方主義”者們刻奇的臆想獻媚;創作的方法可以接地氣,但絕不可能接地府!

“眯眯眼”事件還在發酵,其實比眼梢更上挑的,是所謂的“東方主義”……
“眯眯眼”事件還在發酵,其實比眼梢更上挑的,是所謂的“東方主義”……
“眯眯眼”事件還在發酵,其實比眼梢更上挑的,是所謂的“東方主義”……

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人民是真實的、現實的、樸實的,不能用虛構的形象虛構人民,不能用調侃的态度調侃人民,更不能用醜化的筆觸醜化人民。比“眯眯眼”的眼間距更寬的,是“東方主義”審美與自古以來紮根中華大地的勞動者所創造的東方美之間的差距;比“進階臉”更不忍卒視的,是熱衷于“自我東方化”的群體,如食屍鬼一般将殖民者的亡魂從曆史的廢墟中刨出,将種族主義價值觀奉若“文明世界”珍寶的醜态!

美醜無錯,但善惡有。分不清美醜尚能通過後天的學習加以糾正,但若是把自己代入幾個世紀前西方殖民者的立場,妄圖成為東方的“開化人”“啟蒙者”,颠倒黑白、歪曲事實,勢必會遭到人民的唾棄!

來源:共青團中央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