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妙手舞青竹 縱橫經緯間(新國潮)

來源:海外網

妙手舞青竹 縱橫經緯間(新國潮)

潘雲峰正在制作竹編。新華社記者 江 漢攝

先用柴刀砍去竹節突起,順着劈開的豁口,唰唰幾聲,數米長的毛竹被一破兩半。用柴刀繼續分割,原本整段的竹子便分成了數片。再用特制工具刮去表面青皮,轉眼間,碗口粗的毛竹就變成了一把纖細卻堅韌的竹篾。攥在手裡一抖,竹篾蕩出海浪般的波紋,讓人啧啧稱奇。

這是抖音部落客潘雲峰短視訊《破竹》中的場景。如今,這則短視訊在該平台上點贊量已高達219萬。有網友将他的視訊轉發到TikTok等海外平台後,更收獲了上千萬播放量。評論區,有人贊歎竹編手藝“行雲流水”“勢如破竹”;有人感慨竹編師傅“手上滿是老繭”;有人說視訊讓自己想起了兒時生活,勾起了遙遠的鄉愁;還有不少外國網友贊美竹編師傅“用最簡單的東西制作出了最神奇的工藝品”……這位衣着樸素的“竹編大叔”,緣何能火爆抖音?事情還要從30多年前說起。

潘雲峰出生在浙江省杭州市臨安區的橫嶺村,1984年,14歲的他開始跟着舅舅學習竹編,又先後跟随其他兩位師父學藝,4年後終于出師。然而,随着日用品品類的日益豐富,竹編的市場越來越小。上世紀90年代中期,潘雲峰無奈轉行,放棄自幼苦學的手藝,選擇外出打工謀生。

在四處漂泊的日子裡,潘雲峰當過油井井長,做過飯店員工,還幹過電焊維修……令他心有不甘的是,自己的一身手藝沒有了用武之地,隻能做些出力的簡單活計。

2019年,孩子上了大學,潘雲峰也決定回老家臨安。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短視訊平台上看到了一位做竹編的同行,這點燃了他重拾竹編手藝的熱情。

潘雲峰說:“一開始我也不太懂,隻是看到同行的‘關注’人數短短幾個月就漲到了一萬。心裡覺得自己的手藝也不比别人差,何不也拍一些?”就這樣,潘雲峰注冊了自己的抖音賬号,開始了直播生涯。

由于是從零開始,潘雲峰最開始上傳的視訊總是一小段一小段的,鏡頭和配樂也十分混亂,網友評論說“看不懂”。在熱心網友建議下,他不斷鑽研,學習短視訊制作,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風格。

潘雲峰說:“竹編的制作過程耗時長,拍攝起來不能一鏡到底,否則網友看起來會覺得枯燥。我的視訊時長短、節奏快,主要是通過調整鏡頭速度形成節奏感,以保證完播率和播放量。”視訊雖短,可構思和拍攝的過程卻和做竹編一樣匠心獨運。“我會提前想好要展示什麼動作,選擇什麼拍攝角度。拍攝時也盡量配合鏡頭,沒做好的動作會反複拍。”潘雲峰告訴記者,一期視訊大概要拍兩三天,錄下六七十個素材,然後再花一天時間剪輯,根據流暢度進行微調和配樂。

為了讓自己的短視訊作品精益求精,潘雲峰将山上的老屋辟為錄制視訊的專用場地,精心設計每一個鏡頭,仔細調整每一段視訊的速度……漸漸地,潘雲峰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也收獲了關注。如今,他的抖音賬号“創手藝”已擁有515萬粉絲。

從制作傳統的竹傘、鍋刷,到富有新意的竹編嬰兒床、手機架、小茶幾,潘雲峰的視訊越來越受歡迎,他和師兄合作的竹編直播帶貨生意也越來越紅火。這不僅提高了潘雲峰個人的收入,還為身邊同行拓寬了竹編工藝品銷路。但在他看來,自己手藝人的身份永遠不會變。

2008年,竹編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潘雲峰表示,與老師傅們相比,自己的手藝“很普通”,不過是“在外行面前看起來很厲害而已”,在内行面前隻能算是“花拳繡腿”。他認為,自己距離真正的“大師”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盡管在國内外短視訊平台上都有着為數衆多的粉絲,但對潘雲峰來說,他更看重如何通過改良與創新,讓竹編這門老手藝在當代煥發新生機。潘雲峰發現自己的粉絲喜歡看有創意的東西,他就有意識地去研究、學習新物件的造型設計,還會參考木頭、金屬等其他材質手工藝品的特點,用竹編進行模仿與再創作,設計出一件件兼具創意與實用性的工藝品。

“對現代人來說,竹編手藝在成本和實用性上已經‘過時’了,很多老手藝随着老師傅們的去世也漸漸失傳,如今購買竹編家具的很多人其實是買個情懷。”潘雲峰毫不諱言工業時代傳統竹編手藝的困境與局限。但他對未來有着美好的期待:“老手藝也能有創新,如今,在短視訊平台上,越來越多人開始喜歡上竹編,讓竹編工藝品走入自己的生活。”在潘雲峰看來,與其墨守成規,不如主動出擊去創新,讓老手藝與現代審美情趣相結合。他相信,隻要還有人喜愛,竹編這門老手藝就不會消亡。(本報記者 黃敬惟)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1年12月29日 第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