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第四代時間管理

【本講要點】

第四代時間管理的要素與核心

完成人生的四大需求與能力

自然法則

第四代時間管理的要素與核心是:改變的是思想而不是行為,是一種思維方式的變革。這種時間管理強調的是一種人生的遠景,而這種人生遠景的一個宗旨就是要學習怎麼去思考未來,是以它是一種改變,這種改變是一種思想的改變,而不是行為的改變,是一種思維方式的變革。

掌握時間是邁向成功的秘訣:

◆時間是珍貴的資源;

◆時間是珍貴的日用品;

◆時間是你生命的基礎;

◆沒有時間,你什麼事都做不成。

怎樣才能掌握時間呢?

●決定哪一件事情必須馬上去做;

●暫時把其他的事情抛開;

●把你的全部精力投入到這項活動。

時間的定義

時間是什麼?韋氏大辭典中的定義是這樣的:

◆時間是由過去、現在及未來構成的。

◆時間就是過去、現在及未來的連續不斷的連續線。

第四代時間管理

圖3-1  時間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時間的基本元素

時間的基本元素是事件,是過去的事,現在的事和未來的事。時間是由每一個時間的事件構成的。

第四代時間管理

圖3-2  單個時間和時間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時間管理的關鍵

時間管理的關鍵就是事件的控制,即把每一件事情都能夠控制得很好。時間管理是日常事務中執行的一種有目标的可靠的工作技巧,例如,如何安排你的生活,怎樣去規劃你的職業生涯或者工作的步驟,關鍵是合理有效地利用可以支配的時間。

很多人都有一句口頭禅,請他幫一個忙,或者有什麼事情找他,一般他總會講:我沒有時間。

那他到底什麼時候有時間呢?成功與失敗最大的差異性:失敗者總會說,我沒有時間。而一個成功的人,他一定會說自己能騰出時間來。這就是成功與失敗最大的差異性。

赢得時間,就可以赢得一切。因為時間管理的關鍵就是事情的控制,是以能夠把事情控制得很好,就能夠赢得時間。因為時間就是生命的本身,連自己生命本身都管理不好,還能管理些什麼呢?

【管理名言】

不能管理時間的人,就不能夠管理一切。

——彼得·杜拉克

時間管理的基本思路就是讓自己活得更快樂,因為人生的過程中,不是快樂就是痛苦,是以時間管理的基本目的就是更能夠活出你自己,有意識地掌控你自己的生命,這叫做自己做決定。而不是為他人生活,不是為了某一項事情,或者成為被别人利用的一種工具。

學習時間管理的理由

◆時間是不能儲存的

◆時間不會停止

◆時間也不可能增加

◆時間無法轉讓

◆時間是租不到,買不到,也借不到

時間是一種心态、心境的表現,你如何看待時間,如何運用時間,就是心态和心境的表現。良好的時間管理,是一種習慣的養成。有的人去鍛煉,重視他的身體健康,他早晨起來去運動或者鍛煉,他就是在善用每一天的這個時段,這是一種好習慣。有的人有固定思考的時間,把這個時間運用在規劃未來上,這也是一種運用時間的好習慣。

走出時間管理的誤區

在時間管理中,存在許多誤區。那就是忙、盲、茫。要走出時間管理的誤區,就要抛開這三個字。

不要瞎忙,也不要去亂忙,甚至也不是那種茫茫然,走出時間管理的誤區就是馬上行動,調整好心态,調整好自己的思想,改變你的心境。

完成人生的四大需求

健康的定義

世界衛生組織1948年對健康的定義:一個人的健康是精神的、物質的、心理的以及社會文化的平衡,包括心理健康、精神健康、物質健康、社會文化的健康。生理、心理、社會文化以及精神達到了一種完善,而且是一種非常安适的狀态,這叫做健康。

第四代時間管理

圖3-3  健康的圖解

人生的需求

1.人生的四種需求

心理的需求,物質的需求,精神的需求,還有一種社會文化的需求,是人生的四種需求。這四種需求産生一種互補的作用,帶給人們的是内在的和諧、滿足與快樂。

第四代時間管理

圖3-4   人生的四種需求示意圖

在學習時間管理的過程中,首先要建立一個全方位的概念,就是你的心理層面、社會文化層面、精神層面一定要健康,同樣物質層面也是能夠滿足的。隻有這種健康滿足了,才能夠提升到和諧、快樂,是以要學習從工作中去尋找工作的意義。

例如,為什麼要做銷售工作,銷售工作是除了那種物質的滿足外,還有什麼?你可能學到的是人際關系的拓展,學到了怎麼樣去跟别人溝通,同時也學到了怎麼樣去表達自己,如何去安排時間等等。也就是說,要從工作中去找到它的意義。從人際關系中,使自己能夠成熟或者成長;在人與人之間相處的過程中,學會接納别人,學會尊重别人。

2.甯靜的心靈

人生的四種需求,是互相依存的。把物質的需求、精神的需求、心理的需求、社會文化的需求,四個重疊,找到最重疊的那部分,就是心靈。

第四代時間管理

追求成功之道裡有甯靜的心靈,健康與獲利,愛的關系,财富的自由,自我肯定,自我實作,自我目标設定等等。很多人都認為,追求成功最重要的是甯靜的心靈,四種需求重疊的部分其内在的力量就是一種心靈的平靜。這種平靜,好像是軸心點,以此擴散到四大需求,又好像化學實驗一樣,既能夠融合大家,又能夠分散出去,産生一種由内而外的燃燒。這就是生命過程中對自己生命的那種熱忱。

◆我熱愛我的生命

◆我熱愛我的工作

◆我願意對我的生命負責

這些積極的自我對話,已經展現了内心的那顆火花,就是為生命平添了光亮的熱情,以及冒險的精神。是以點燃内在心靈的能量的引線,是要發揮一技之長的精神需求。怎樣熱愛我的生命,怎樣展現在我熱愛的工作之中,也就是一種個人的需求貢獻的力量——我熱愛我的生命,我就會對我的生命負責,我熱愛我的工作,我就會為我的工作目标去奮鬥,而這時,金錢、健康、學識、感情等等都已經成了你的資源,讓你更有能力去滿足别人的需求。社會人際關系裡強調的是服務精神,假如你是一名上司,你對工作、對生命是熱忱的,對自己是負責的,同時在企業中,你把生命、時間奉獻給這個團隊,這種付出既是一種熱忱,又是一種服務,而這種服務就是去滿足别人的需求。你自身的需求獲得了滿足以後,就能夠去奉獻給别人。因為你熱愛你的工作、你的生命,你知道對自己的責任感,以及對團隊的奉獻,對人際關系的服務,生活的品質自然會提升與改變。

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自尊的需求、社會的需求一直到自我實作的需求,構成了人的需求體系。他把自我實作視為最高層次的人生經驗。但是在晚年的時候他做了一個修正,認為人生最高層次的經驗不是自我實作,而是自我的超越。也就是生活的目标是超越自我。

第四代的時間管理,強調的是自然原則。原則不包括做事的原則,工作的原則,或者說對什麼采取信念的原則。同樣原則不等于價值,原則不等于慣例,原則也不等于宗教,原則僅是一種播種收割定律,叫做農場法則。

原  則

1.原則不等于價值

以價值觀為基礎的觀念是傳統時間管理最空幻的地方,它隻是純有價值觀,就是知道時間管理是實作它的價值,隻知道描繪人生的藍圖,而沒有目标,缺乏的是一種真正的方向,是以原則不等于價值。

而第四代時間管理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是客觀的,不受個人價值觀影響。要有高品質的生活,需将客觀上的最重要的事變成主觀上最重要的事。高品質的生活不是一個人能夠獨立完成的,唯有真誠地與他人合作才能夠豐富創造你的生活。

2.原則不等于慣例

現代生活瞬息萬變,你更容易抱着那種舊有的慣例、制度,希望它預測出萬中不變的一面,但是新的挑戰漸漸地會抹煞掉舊的方法和功效,由此導緻了舊有慣例、制度的失靈。掌握原則不僅要更有效地解決問題,更重要的是,你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要能夠适應未來的生活情景。

3.原則不等于宗教

原則不等于宗教,而是一種追求生命高品質,導求真理的途徑和規則,通過這些原則你才能夠成長。這些觀念提升了,你才能夠持續地追求永恒的發展。

自然法則——農場法則

在農業上有一種播種收割定律,耕作的時序以及收割多寡,都受自然法則影響。但在談到社會以及企業文化時,你卻自以為可以頑固延續自己的傳統法則,借此欺騙自己,并希望最後獲得勝利。但這是行不通的。你今天真正應該做的,是為未來做準備,而不是臨時抱佛腳。況且那是沒有效的,是以平時就要付出努力。

無論是國家或者是個人,常常不知道自己的均衡點,這是因為很多人,不知道人與社會之間、與群體之間那種互相依存、互相依賴的關系,而正是這種互相依存、互相依賴的關系能從你自己的心靈深處,滿足你心理的需求,物質的需求,精神的需求,以及社會文化的需求。隻有把四個需求結合起來,把内心裡那種熱忱釋放出來,才能夠找到你真正的自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