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科學家發現,發紅和日落黃等食用色素會促進發炎性腸病的發展。

發炎性腸病(IBD)是一種慢性非特異性腸道發炎性疾病,其發病率逐年增加。遺傳和環境因素在發炎性腸病的發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但環境因素引起的疾病機制尚不清楚。

最近,紐約西奈伊坎山醫學院的一組研究人員發現,在某些條件下,食用色素會促進發炎性腸病的發展。該研究發表在《細胞代謝》雜志上,标題為:在白細胞介素-23的延遲表達中被共膜腔部炎代謝的食品着色劑。

發炎因子IL-23已被發現在發炎性腸病的發展中起關鍵作用。研究人員首先對具有活性IL-23表達的小鼠進行了模組化,當喂食正常食物時,具有活性IL-23表達的小鼠不會患上結腸炎,而在IL-23表達中活躍的小鼠在喂食含有誘人紅蛋白的特定食物時會出現嚴重的結腸炎,并且在含有誘人紅蛋白的IL-23喂養的食物中不活躍的小鼠。進一步的研究發現,誘人的促紅細胞生成素誘導的結腸炎依賴于腸道微生物,并且腸道中的B.ovatus和E.糞道通過代謝産生一種稱為ANSA-Na的代謝物,進而促進結腸炎的發展。研究發現,日落黃素也是一種偶氮染料,具有類似的作用機制。

這項研究表明,在活性發炎因子IL-23的情況下,紅色,日落黃色和其他食用色素的誘惑可以促進小鼠結腸炎的發展。這表明吃色素可能是導緻發炎性腸病的環境因素之一。

相關: https://www.cell.com/cell 代謝/全文/S1550-4131(21) 00181-9-%20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