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增加。遗传和环境因素在炎症性肠病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但环境因素引起的疾病机制尚不清楚。
最近,纽约西奈伊坎山医学院的一组研究人员发现,在某些条件下,食用色素会促进炎症性肠病的发展。该研究发表在《细胞代谢》杂志上,标题为:在白细胞介素-23的延迟表达中被共膜腔部炎代谢的食品着色剂。
炎症因子IL-23已被发现在炎症性肠病的发展中起关键作用。研究人员首先对具有活性IL-23表达的小鼠进行了建模,当喂食正常食物时,具有活性IL-23表达的小鼠不会患上结肠炎,而在IL-23表达中活跃的小鼠在喂食含有诱人红蛋白的特定食物时会出现严重的结肠炎,并且在含有诱人红蛋白的IL-23喂养的食物中不活跃的小鼠。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诱人的促红细胞生成素诱导的结肠炎依赖于肠道微生物,并且肠道中的B.ovatus和E.粪道通过代谢产生一种称为ANSA-Na的代谢物,从而促进结肠炎的发展。研究发现,日落黄素也是一种偶氮染料,具有类似的作用机制。
这项研究表明,在活性炎症因子IL-23的情况下,红色,日落黄色和其他食用色素的诱惑可以促进小鼠结肠炎的发展。这表明吃色素可能是导致炎症性肠病的环境因素之一。
相关: https://www.cell.com/cell 代谢/全文/S1550-4131(21) 0018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