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代戰争中懸挂免戰牌真的有用嗎?

免戰牌為什麼有用?看看孫子兵法裡的一段話就會有所啟發。

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修橹贲溫,具器械,三月而後成;距堙,又三月而後已。将不勝其忿而蟻附之,殺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災也。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毀人之國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頓而利可全,此謀攻之法也。

簡單地說,不平等條件下的戰争,往往一方會付出巨大代價,是以要盡量避免。這是免戰牌起作用的先提條件。

古代戰争中懸挂免戰牌真的有用嗎?

古代打仗,對己方的兵力消耗非常重視,将領也是人,每個士兵都是一條鮮活的生命,不到萬不得已,誰也不會忽視生命的價值,是以每次開戰,都是經過深思熟慮,反複推演,盡量把傷亡降到最低。那種全憑血氣,腦袋一熱不顧士兵傷亡,用生命墊的将領,電視劇裡很多,曆史上并不多。而且這樣的将領很難成長為進階将領。

兩軍對壘,具有防禦工事的防守一方占有絕對優勢,特别是城池。是以古代對戰,會盡量在雙方條件對等的情況下去打,如果可能,盡量避免主動進攻有防禦工事的防守一方。免戰牌,隻有在有城池或者防禦工事的一方才會有用,否則對方才不會理你是不是挂免戰牌,會按照自己的作戰意圖去打。

小說裡經常看到,攻城一方,一般不會直接攻城,而是圍起來,然後讨敵罵戰,刺激對方出城應戰。原因很簡單,強攻損失太大,沒有五倍以上的傷亡,很難攻破城池,隻有實在沒辦法才必須拿下城池時才會強攻。最好的辦法是圍困,斷其糧草供應,逼對方出城迎戰,這樣就把對方拉到與自己同等條件下,損失是最小。但是守城一方必定不會輕易出城作戰,免戰牌一挂,等于告訴對方,我們不出城作戰,有本事你來攻城呀?不過一個被圍的城池,一般不會堅持太久,全城軍民的消耗不是小數字,不可能長時間堅守,堅持時間很長的,一般是單面受敵,可以供應糧草才可以。有城池的防守優勢一方,如果面臨斷糧斷水,有時也不得不出城作戰。

古代戰争中懸挂免戰牌真的有用嗎?

即便是沒有城池,真正戰略性的進攻,在兩軍對壘前,一般也會安營紮寨,設定臨時臨時的防禦工事,雖然不如城池堅固,但是依靠這些臨時防禦工事,仍然會給強攻一方帶來來巨大麻煩。是以沒有非常必要,誰也不會強攻營寨,一般是約定時間地點,擺開陣勢,雙方開戰。如果其中一方不想馬上開戰,就會閉門不出,依靠有防守工事的優勢據守,這時候開戰,對方将付出更慘重的代價才能取得勝利。如果沒有力量優勢,主動進攻方很難取得戰果。無非常必要,沒人回去打這種不對等戰争。這時候防守方挂免戰牌,堅壁不出。進攻方一般隻會在外辱罵對方,激對方列陣出戰,而不會輕易發起進攻。

免戰牌,實際上就是有防守優勢一方告訴對方,我就堅壁不出了,有本事你來強攻。行軍途中的遭遇戰,不會已出現免戰牌這種東西,在沒有限制對方主動進攻的條件時,免戰牌是沒有任何作用的。

古代戰争中懸挂免戰牌真的有用嗎?

所謂兵無常勢,水無常形。因戰局複雜,有時不得不付出更大代價強攻,到那時,免戰牌什麼都不是,破木頭一塊。是以免戰牌背後需要很多有利因素支援才會在一定條件下有效,更多時候會被無視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