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Computer Organization筆記25】I/O:程式直接控制,程式中斷方式,直接存儲通路(DMA),通道控制方式

本次筆記内容:

P49 計算機組成原理(49)

P50 計算機組成原理(50)

我的計組筆記彙總:計算機組原理成筆記

視訊位址:計算機組成原理 清華大學劉衛東 全58講 國家精品課程 1080P 更完

幻燈片見我的 GitHub 倉庫:計算機組成原理 src/slides

本節課幻燈片:組成原理41 io.pptx

教學内容安排

主要教學内容

計算機系統作用與功能

個人計算機的組成

I/O 裝置

要解決的問題

輸入輸出方式

程式直接控制

程式直接控制方式特點

程式中斷方式

中斷的一些概念

中斷的完整過程

中斷裝置接口組成

8259A中斷控制器

程式中斷方式應用場景

中斷控制方式特點

直接存儲通路(DMA)

DMA控制器組成

DMA資料傳送過程

DMA方式的問題

DMA方式的特點

通道控制方式

通道的功能

通道的類型

外圍處理機

設計輸入/輸出系統

輸入/輸出系統

第一講:輸入/輸出系統概述和輸入/輸出方式

第二講:總線

第三講:接口電路和外部裝置

大實驗答辯

第四講:課程總結

期末考試

輸入輸出系統的作用、功能及與其他系統的關系

輸入/輸出系統組成

輸入/輸出方式

中斷

DMA

通道

<code>與計算機外部交換資訊</code>的通道:

早期

穿孔機、紙帶

中期

鍵盤、顯示器、列印機、滑鼠

現在

語音、圖象、圖形等多媒體資料(掃描器、DC)

計算機網絡

将來

無所不在的計算、普适計算

人機互動、腦機互動

【Computer Organization筆記25】I/O:程式直接控制,程式中斷方式,直接存儲通路(DMA),通道控制方式

如上,主機在變小,外部裝置越來越多。

【Computer Organization筆記25】I/O:程式直接控制,程式中斷方式,直接存儲通路(DMA),通道控制方式

繁多的輸入/輸出裝置

功能多樣

滿足各種要求

服務對象不同

人、計算機、其他裝置

資料傳輸率差别很大

鍵盤、滑鼠

顯示器、網卡

多:種類繁多

雜:功能繁雜

異:速度不一

如何管理外部裝置?

控制方式:

CPU如何控制輸入/輸出?(輸入/輸出方式)

傳輸方式:

傳輸通道、方式、速率等(總線、接口)

資料識别和轉換:

數/模轉換、語音識别等,轉換為字元、資料等計算機能識别的格式(裝置)

程式直接控制:

CPU直接使用輸入/輸出指令來控制外部裝置

程式中斷:

外部裝置請求,CPU響應,CPU與外設并行工作

直接存儲通路(DMA):

專用輸入/輸出控制器

CPU方:

查詢接口狀态(循環等待)

直到外設已經接收到該字元

讀字元

外設方:

往接口資料緩沖中送字元

處理完後,置狀态寄存器

等待下一個字元

但是此時,CPU一直在循環,什麼也幹不了。

成本低

效率低

嚴重占用CPU資源

适用情況

早期計算機中高速裝置

CPU和外部裝置同時工作:

外部裝置發起請求

CPU暫停正在執行的程式,進行響應

處理完成後,繼續執行原來的程式

提高CPU的效率

可以同時管理多個外部裝置

中斷源

外中斷:I/O裝置等

異常(内中斷):處理器硬體故障、程式“出錯”,Trap

中斷觸發器

中斷狀态寄存器

中斷優先級

響應中斷的順序

禁止中斷與中斷屏蔽

中斷允許觸發器(EI、DI)

有選擇封鎖

中斷請求

中斷源裝置設定中斷觸發器

每個中斷源有1個中斷觸發器

同時可設定1個中斷屏蔽觸發器

中斷響應

響應條件

允許中斷、目前指令結束、優先級

響應實作

硬體實作的中斷隐指令,儲存斷點

中斷處理

儲存現場資訊

運作中斷服務程式

中斷傳回

中斷響應時:除了儲存下一條指令PC,還需要儲存程式狀态的寄存器。

【Computer Organization筆記25】I/O:程式直接控制,程式中斷方式,直接存儲通路(DMA),通道控制方式

中斷請求寄存器

中斷屏蔽寄存器

優先級排隊線路

資料緩沖寄存器

中斷控制和工作狀态邏輯

裝置選擇器

中斷向量表

如上,在圖右側,表示可以接 8 個中斷裝置。

CPU與外部裝置并行工作

硬體故障處理

人機互動

多道程式和分時操作

實時處理(監控)

應用程式和作業系統之間的聯系

多處理機中各處理機之間聯系

傳輸速度不高

傳輸量不大

對CPU幹擾較大

I/O裝置和主存儲器之間的直接資料通路,為專設的硬體,用于高速I/O裝置和主存儲器之間成組傳送資料。

資料傳輸過程由DMA自行控制

主存儲器需要支援成組傳送

資料傳送開始前和結束後通過程式或中斷方式對 DMA進行預處理和後處理

DMA工作方式

獨占總線方式

周期竊取方式

由中斷,發現缺頁:

DBR ,需要換一頁出去,方向寄存器;

ADR 記錄記憶體的起始位址;

WC 描述這頁有多大;

MAR 描述哪個裝置接收;

CSR 描述狀态。

不會很打擾 CPU 。

虛拟位址和實位址:

DMA采用實位址:虛拟位址連續,但實位址不連續

采用虛拟位址:DMA進行虛實位址轉換

Cache一緻性:

主存中的資料可能不是最新的

采用直接寫會帶來性能的降低

DMA查詢Cache,降低性能

直接設計硬體控制

與裝置一對一服務

多DMA控制器同時工作可能發生沖突

對CPU打擾适中

初始化

周期挪用

無法适用大量高速裝置的管理(沖突在于 DMA卡是一對一工作)

I/O通道是計算機系統中代替CPU管理控制外設的獨立部件,是一種能執行有限I/O指令集合——通道指令的I/O處理機。

一對多的連接配接關系

适應不同速度、不同種類的外部裝置,可并行工作

【Computer Organization筆記25】I/O:程式直接控制,程式中斷方式,直接存儲通路(DMA),通道控制方式

根據CPU要求選擇某一指定外設與系統相連,向該外設發出操作指令,進行初始化

指出外設讀/寫資訊的位置以及與外設交換資訊的主存緩沖區位址

控制外設與主存之間的資料交換

指定資料傳送結束時的操作内容,檢查外設的狀态

位元組多路通道

簡單的共享通道,分時處理,面向低、中速字元裝置

選擇通道

選擇一台外設獨占整個通道,以成組傳送方式傳送資料塊,效率高,适合快速裝置

數組多路通道

上兩種方式的結合,效率高,控制複雜

通道型處理機

共享記憶體

通用計算機

獨立完成輸入/輸出功能

通過通道方式與主機進行互動

性能

考慮吞吐量和延遲

适應各種不同類别的裝置的性能的差異

從作業系統、驅動程式等各方面綜合考慮

考慮到裝置性能的提高

可擴充性

允許更多的裝置接入到輸入/輸出系統

可适應性

裝置有無

裝置故障

輸入/輸出裝置多,功能複雜,速度不一

多種控制方式,解決速度不一的問題,盡量少地占用CPU資源

作業系統管理

硬體直接支援

與不同的裝置有直接的依賴關系(驅動程式)

盡量使裝置使用統一的标準——虛拟裝置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