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滴滴比亞迪之後,又一家車企推出網約車車型,訂單已達4.2萬輛

滴滴比亞迪之後,又一家車企推出網約車車型,訂單已達4.2萬輛

根據中汽協資料顯示,今年前11個月,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299萬輛,同比增長1.7倍。目前市場上約有200家電動汽車企業,其中150家是在近三年内注冊成立的。在大多造車新勢力都瞄準C端市場時,有新玩家看上了計程車、網約車、租賃車等B端市場。

2021年12月,盒子汽車在北京舉行首次品牌釋出會,旗下BM-400與BM-600兩款車型亮相。前者主打專車、網約車、計程車市場,計劃在2023年四季度上市;後者預計在2024年三季度量産上市,針對中高端租賃市場。兩款産品均采用MPV構型,續航裡程420公裡-600公裡。這家車企野心不小,目标是“成為B端賽道之王”、“做B端賽道的特斯拉”。

滴滴比亞迪之後,又一家車企推出網約車車型,訂單已達4.2萬輛

先簡單介紹一下,盒子汽車成立已有八年,是一家集企業教育訓練、汽車研發、平台開發、銷售營運于一體的綜合平台科技公司。其前身“北京世澤天啟工業裝備有限公司”,曾為中國一汽研發總院、中國一汽奔騰研究院、一汽大衆、北汽集團、江淮汽車等企業,提供過整車及零部件設計研發。

兩位創始人張曙光和王哲,都有很深的行業背景,前者在汽車領域深耕近20年,曾服務于北京現代;後者則擁有百餘項國家發明及實用新型專利。此外,公司還擁有數百名國内外專業的汽車設計工程師。

經過一番市場調研,張曙光發現,很多車企都沒有關注到B端市場的需求以及近年來的需求變化。計程車、網約車在國内有着巨大的市場,但和一般的乘用車沒有差別。租賃或出行公司在采購産品時,出于成本考慮,絕大多數采用的是面向C端的低配版或減配版家用轎車。而不同人群、不同場景的用車需求差異明顯,由此就衍生出諸多痛點,包括行李、寵物安置不便,特殊人群出行障礙,副駕駛空座率高,缺乏娛樂體驗和多樣化服務等。

滴滴比亞迪之後,又一家車企推出網約車車型,訂單已達4.2萬輛

盒子汽車便以此為切入點,從産品定位、車内布局到車輛附加屬性、商業模式都進行全新設計。核心點是“販賣空間”,首創“1+1+3”的三排5座座位布局,取消副駕駛座位及後面的座椅,整體座椅布局呈L形狀,把空間交給乘客。

這樣一來,不僅是普通的大件行李,盒子汽車内可以輕松放下輪椅、寵物,并能設定睡床供司機小憩。還可以裝載自動販賣機、按摩座椅、車載KTV等服務,為營運端開拓更加靈活的盈利模式。

滴滴比亞迪之後,又一家車企推出網約車車型,訂單已達4.2萬輛

資料顯示,目前全國活躍的巡遊計程車總量達到138萬輛,網約車數量則更多,盒子汽車布局B端業務看起來是一項正确的抉擇。截至12月10日,BM-400已經收獲4.2萬輛、來自多家出行營運商的訂單,“完全沒有競争對手”。

當然這隻是意向訂單,并不代表最終能夠完全轉換為銷量。有業内人士分析指出,All in B端市場的品牌仍是少數,盒子汽車的創新能否經受住司機與乘客的考驗,還有待進一步觀察。去年11月份,比亞迪和滴滴出行聯手推出網約車定制車型D1,有不少設計是為了乘客的“剛需”。但在今年第一季度交出5000輛成績後,銷量逐漸下滑,1-10月累計僅有8000多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