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抗戰時,山東為何成為八路軍的天下?此人這一着起了大作用!

在抗日戰争後期,山東全省數八路軍的勢力最大,幾乎可以說是中共的天下。

這一局面的形成,離不開八路軍對日英勇作戰,也離不開山東上司人羅榮桓的大智慧。

為什麼這樣說?

因為從1943年夏開始,蔣介石完全放棄了對山東遊擊區的占領。

其實,抗戰之初,山東是有國民黨軍的。

山東的國民黨軍,主要是于學忠率領的東北軍。

抗戰時,山東為何成為八路軍的天下?此人這一着起了大作用!

1939年,于學忠率部進入山東敵後。但是,日僞軍連年“掃蕩”,其力量不斷削弱,不少部屬先後投敵當僞軍。于學忠多次向蔣介石要求增兵。于是,蔣介石密令嫡系李仙洲率第92軍入魯,加強于學忠的力量。

1940年1月,李仙洲率部到達皖北阜陽。不料,蔣介石發動皖南事變,事後遭到包括美國在内的國際社會和全國人民的巨大壓力,為了避免再與新四軍發生摩擦,他隻好下令李部暫停入魯。

于是,李仙洲便停留在皖北。

1942年,于學忠部在山東實在難以堅持,又多次緻電蔣介石,要求撤出山東。1943年初,蔣介石向在重慶同國民黨談判的中共代表提出以于學忠撤出山東為條件,換取新四軍第5師撤出湖北。但由于第5師轉移困難,加之李仙洲部已逼近山東。談判沒有成功。蔣介石于是幹脆撕破臉,催促李仙洲部迅速入魯。

抗戰時,山東為何成為八路軍的天下?此人這一着起了大作用!

李仙洲的先頭部隊進入湖西,建立了立足點。随後,李仙洲親率第21師和暫56師主力也進入了湖西。

李仙洲進入山東後,立即通過僞軍向日軍聯絡,以求得日軍的諒解。可是李仙洲部不同于于學忠,是蔣介石的嫡系,李部入魯在僞軍中引起極大的震動。為了平息僞軍的不安情緒,日軍對李仙洲發出的聯絡信号并不買賬。當李部進入單縣後,日軍調集千餘兵力向李部進攻。李部傷亡嚴重,被迫退到了微山湖。

李仙洲遭到日軍進攻時,八路軍立即支援,從側翼襲擊日軍,并為其治療受傷官兵,再用擔架送回原部隊。《魯西日報》發表社論,對同日軍激戰的92軍表示慰問,張貼“歡迎92軍入魯抗日”的大智語。

但是,李仙洲卻對八路軍很不友好,大罵共産黨,還與土匪聯手進攻魯南。

3月26日,羅榮桓訓示魯南軍區,本着自衛原則,堅決打擊進犯之敵。

抗戰時,山東為何成為八路軍的天下?此人這一着起了大作用!

在李仙洲入魯之前同于學忠就有沖突。李率部到達阜陽後,便派人四處活動,挖于學忠的牆角。山東各地方實力派、頑固派乃至僞軍紛紛派人到阜陽,希望靠上李仙洲這棵大樹。于學忠聽說蔣介石派李仙洲入魯,就心存疑懼,見李還沒到山東就對自己大挖牆角,立即以省主席牟中珩的名義,将山東所有小股地方武裝統編為縣和專署的保安隊,防止李仙洲插一腳。同時,讨伐向李頻送秋波的張步雲保安第2師,殺雞給猴子看。

蔣介石見李、于沖突重重,難以合作,乃以調整全國抗戰部署為名,調于學忠部出山東整訓。

這又無形中罷了于學忠蘇魯戰區總司令的官。

于學忠率部入魯後,與八路軍一直保持着較好的戰線關系。現在,李仙洲入魯,首先不是抗日,而是要同中共搞摩擦,一旦他進入沂蒙山,接替于學忠的防務,八路軍就會受到日僞和李部的夾擊,腹背受敵。反之,若能把入魯反共的李仙洲擋住,由八路軍接替于學忠的防務,則将大大改善八路軍在山東的戰略态勢。

抗戰時,山東為何成為八路軍的天下?此人這一着起了大作用!

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羅榮桓立即與原在東北軍工作過的萬毅、郭維城等人請過來共同分析形勢,研究對策。最後,他決定利用李、于之間的沖突,促使于學忠不等李仙洲到就撤離,于學忠走,八路軍禮送出境。對李仙洲,則堅決頂住,決不讓他到達沂蒙山,制定了一個“頂李送于”的對策。

幾天後,李仙洲部仍在魯南徘徊,于學忠所轄各部開始撤離。事先,八路軍同于部約定,于部撤離時,以點火為号,八路軍即去接防。于部通過八路軍防地時,八路軍給以糧草,進行迎送。

7月中旬,于學忠率部全部撤到津浦路西。

與此同時,津浦路以西的八路軍反擊李仙洲部主力,重創李部,斃傷其2000餘人。李仙洲看到北進無望,大勢已去,隻得灰溜溜地撤回了皖北。

抗戰時,山東為何成為八路軍的天下?此人這一着起了大作用!

喜訊傳來,羅榮桓長長地籲了一口氣說:“這就了卻了我們多年的心事。”接着又興奮地說:

“這是山東人民的傑作。”

蔣介石一招,竟然放棄了對山東的控制,羅榮桓又一着,巧妙地使得八路軍接下于學忠的防地。随後,日僞軍再來與八路軍争鬥,要打打不赢,要鬥鬥不過,最後完全無可奈何。就這樣,羅榮桓上司的山東軍民控制了山東的大局,山東就此成為了八路軍的天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