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明朝大臣可以怼皇帝,而清朝皇帝把大臣訓的服服帖帖?

清朝是取代了明朝而一統天下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而清朝在很多方面其實是繼承了明朝的做法和制度。有人也經常拿這兩個王朝做對比,其他方面我們先不談,單單說明清兩朝大臣對皇帝的态度就差别非常大。

明朝的大臣,會有指責皇帝甚至直接批評的時候,這倒也不是大唐魏征那樣的敢于直谏,很多時候已經是為了指責而指責了。可是在大清,這種情況絕對不會出現,大臣隻有對皇帝俯首稱臣的地步,老老實實的當官。

為什麼明朝大臣可以怼皇帝,而清朝皇帝把大臣訓的服服帖帖?

那麼為何明朝大臣可以怼皇帝,而清朝皇帝把大臣訓的服服帖帖?

朱元璋廢除宰相,也是為了加強中央集權,他還建立了錦衣衛,時刻盯着那些群臣,别說說皇帝的壞話了,就是有一些稍微不佳的言論,在錦衣衛這裡都有叛亂的可能。

是以這些群臣壓力是很大的,每天吃飯甚至都有人盯着,行為做事更是小心翼翼的。但沒有想到,随着時間的發展,尤其是到了後期之後,群臣來了一個大翻身,比如後期的東林黨,雖沒有把誰架空,但對皇帝橫加指責變成了家常便飯。

為什麼明朝大臣可以怼皇帝,而清朝皇帝把大臣訓的服服帖帖?

明朝沒有了宰相這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角色,但多了一個内閣首輔,說白了給人的感覺就是換了個名字罷了。但内閣有所不同的是相對降低了當年宰相的獨裁,形成了一個相對開放的讨論氛圍。有了說話的權力,自然也就底氣十足了。

按說,有宰相,很多沖突還都止于宰相,不會上達天聽,可沒有了宰相,皇帝需要直接面對群臣,沖突自然也就多了,而這就注定了這幫文官能做大做強。

明朝時期,程朱理學的獨尊地位被确立起來,是以明朝的官員都是受程朱理學的教育長大的。這其中的影響之一就是更注重名聲,還有一種“正義在我”的自信,也就敢于同掌權者對抗。

但清朝就完全不同了,清朝是少數民族統治。之是以強調這一點,也說明這是很關鍵的因素。滿清政府對漢人的限制是很嚴的,雖說皇帝對漢文化并非完全排斥,看的書也不少,但他們還真的受到的影響不大。

為什麼明朝大臣可以怼皇帝,而清朝皇帝把大臣訓的服服帖帖?

清朝封建專制達到了頂峰,對官員的管理也是其表現之一,如果當官的時不時的都可以議論甚至怼皇帝,那麼還談什麼封建專制頂峰呢。

清朝也沒有宰相,但是清朝有八旗貴族這個底子,漢族大臣還是得靠邊站。雖說曆任皇帝都有哪麼幾個信任過的漢臣,但仔細想想大清可是兩百多年,就那麼幾個,實在是拿不出手啊。

是以當官的沒有權力,和談怼皇帝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