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之前幾天,特斯拉的股價再次飙升,
市值直沖雲霄,突破了一萬億美元
,而馬斯克的身價也水漲船高,榮登世界首富,還甩貝索斯一大截。

可以說如今的馬斯克,不僅在航空航天上取得了卓有成效的進展,更在新能源電動車上取得了卓越的成績。
而反觀聯想,這家“服務于全世界”的公司,如今卻在破産邊緣瘋狂試探。此一時彼一時啊,回想當年馬斯克和楊元慶在論壇上的對話時,
那可真是名場面
!
時間退回到2014年
那時,聯想作為國内第一大PC電腦和手機生産商,其在國内和世界上的地位是有目共睹的,那時候的不僅是柳傳志,還是接班人楊元慶,都膀大腰圓,意氣風發,處在人生的高光時刻。
當時接到央視的邀請,楊元慶作為時任聯想的“一把手”(名義上),出席了這次活動。他知道今天來的人還有馬斯克,
一個名不見經傳的矽谷小子,楊怎麼可能把他放在眼裡
?
而馬斯克,
有計劃得想要在中國布置他的生産格局,提前來中國的節目上露個臉
,對以後的生産和銷售都大有好處。抱着這個目的,馬斯克來到了節目現場。
随着話題的進行,楊對馬斯克的不屑愈發顯露,聽到他說飛船,電動車的事情就反感。
因為聯想從來沒有什麼詩和遠方,搞錢才是最主要的
。于是他抛出一個尖銳的話題:“但是他有多少客戶,我有多少客戶,你知道嗎?”
馬斯克如實答道:“我們的客戶不是很多,不到三萬客戶。我們...”
話音還沒落,楊繼續說:“根據财報,我們銷售了1.15億台裝置。每秒啊,我們賣5台裝置。”話語中處處透露着驕傲。
馬斯克圓場道:“我們現在的主要問題是需求很多,但是産能不夠,需要繼續擴大産能。”
确實,之後的馬斯克在美國建廠,還跑到中國來建廠,迅速提高産能。
在美國,馬斯克的特斯拉榮登新能源電動車第一的寶座
,在中國的電動車市場,特斯拉銷售了14.1萬輛,占特斯拉全球總銷量的38.9%。
2021美國電動車銷售表
而之後的聯想呢?
看似龐大,實則内部空虛
根據2020/2021的聯想财報顯示,聯想在全球取得了4116億人民币的收入,這個收入确實龐大。正是這麼龐大的收入,聯想的高層管理人員的工資也非常誇張,僅楊元慶一人的工資就達到了恐怖了1.7億人民币。
工資表
工資這麼老高,那利潤呢?讓各位看官見笑了,隻有80億。
原因其實很多人心裡都清楚,聯想沒有掌握核心科技,就機箱做得不錯。這其實是一句玩笑話了,
但是聯想處于生産鍊的最底端,這是毋庸置疑的
。在制造業領域,有一個“微笑曲線”,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微笑曲線
組裝,制造處在最低點,同時也最不需要技術含量,拿到别人的東西拼一拼,做成商品售賣就行了。但是與之伴随的代價卻是,你永遠得依附于别人而存在,别人能夠随便卡你的“脖子”。
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美帝制裁華為的時候,“聯想”卻能逃過一劫
。其實就是這個道理,你有啥?啥都沒有!
同時,由于不掌握核心科技,部件提供商可以随便設定價格,他們僅僅需要你産品賣出去,再給你微薄的“糊口”費,就行了。想要賺取超額利潤,是不可能的事。
聯想的危機來源于“柳”
其實,對于中科院出身的柳傳志來說,他更像一個小商販而不像一個技術人員。從事研發并未讓他獲得成就感,反而看财報,銷售量成了他最關心的事。
大家都知道當時柳和倪光南的“
技工貿
”和“
貿工技
”分歧,最後柳打敗了倪光南,聯想順勢走上了擴大體量的道路。
2013年底,在中國企業家舉辦的企業家聯誼會上,有人問柳傳志:“未來的聯想是想做大還是想做強?”柳沉默一陣,說:“先做大,後做強。”
之後聯想跨入了海外“買買買”的路徑之中,但由于單純地購買虧損企業并不能轉變技術上的頹勢,聯想的沖動行為最終也讓聯想吃到了苦頭。
比如聯想購買摩托羅拉,其推出的子產品化手機鮮有人知,銷量遠遠不及華為,小米,VO。如今在年輕消費者眼裡,早沒了聯想的一席之地。就連有技術的三星都沒了蹤影,何況美帝良心想呢?
聯想購買的摩托羅拉業務,被認為是最大的敗筆之一
當聯想正在為花大價錢購買回來的怪獸發愁時,
他曾經看不起的小弟們已經摩拳擦掌,輕裝上陣,紛紛擦亮自己的矛,開始進攻
。
華為,小米等廠商不僅在國内做得風生水起,同時他們的産品也布局印度等地,真正實作了中國品牌走出國門的這一曆史跨越。
而在國外的聯想,不僅有國内廠商的競争,還有蘋果,三星等國外廠商的夾擊,
其在印度的市場佔有率連維持都很艱難
同時,聯想的産品缺乏特色,毫無設計美感可言。在PC領域也被一衆競争對手越甩越遠,如今的聯想早已丢掉PC第一生産商的頭銜。
是以對于聯想的高層,這家公司如同待宰的老牛,能撈一些是一些,是以高管們的天價工資也不足為奇了。如今的聯想,真的是四面楚歌!
聯想,不提也罷...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