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超八成貨車司機自購卡車,自動駕駛或将改變資産持有模式

記者 | 唐俊

近日,波士頓咨詢公司釋出了《中國公路貨運市場發展趨勢》(下稱《報告》),其中指出在智能網聯和自動駕駛等技術的推動下,公路貨運作業的産業鍊格局有望發生重大變化。

近年來,中國貨運總量呈逐年增長态勢,2020年全國貨運總量為464.40億噸,平均每天有1.27億噸貨物在流動。貨運業沒有受到疫情的太多影響,2020年全國貨運量僅比2019年下降了0.5%。

從貨物運輸的方式看,公路運輸占據了中國貨運作業的主導地位,其運量占全行業運輸量的73.8%,另外水路占到16.4%,鐵路占到9.8%,民航隻有0.01%。

中國公路貨運作業規模巨大。《報告》顯示,公路貨運年運費總額約為5.6萬億元,占中國GDP比重5.5%左右。這其中,由中卡/重卡承擔的城際公路運輸是最主要的構成,規模達到4.6萬億。

公路貨運一般分為快遞、快運/零擔、同城、整車等領域,其中快遞最為公衆熟知。但實際上,快遞行業的規模為6000多億,隻占據5.6萬億公路貨運市場的一小部分。整車運輸市場約3萬億,大票零擔的市場規模約1萬億,同城貨運和發票零擔規模約1萬億。

超八成貨車司機自購卡車,自動駕駛或将改變資産持有模式

圖檔來源:波士頓咨詢公司報告

2020年,國内中卡/重卡汽車的保有量約為730萬輛。這些中卡/重卡主要承擔了消費物流、生産物流和工程等相關運輸任務,其中,消費物流(包括快遞、普貨、冷鍊)和生産物流(包括煤炭、鋼材、砂石料、大宗農産品、危化等)的占比均為42%,剩下16%的車輛用于工程及其他方面。

根據卡車所有權不同,《報告》将730萬輛卡車分為三類,一類是貨運經營者自有車輛,雇傭司機進行營運;第二類是緊密外協車輛,由司機自行或聯合物流公司購買,并約定長期運輸合同;第三類為司機完全自購的車輛,通過貨運比對平台、資訊部等管道尋找貨源。

第二類和第三類車輛中,司機擁有部分或全部的車輛所有權。也就是說,将近85%的貨車司機選擇自行購買卡車。

超八成貨車司機自購卡車,自動駕駛或将改變資産持有模式

目前,中小貨運經營者是市場中堅力量,管控車輛占比超過50%。微貨運經營者和零散司機管控車輛在35%左右,其餘車輛被大型和超大型貨運經營者管控。

個體司機占比高、中小微散貨運經營者占主導,造就了目前公路貨運作業集中度低、小散亂的格局。界面新聞今年5月份的文章《上千萬卡車司機都是個體戶:公路貨運為何難以規模化?》對此有詳細報道。

新技術的演進正在影響行業未來的走向和發展速度。報告指出,智能網聯和駕駛自動等新技術,将影響公路貨運市場的結構和資産持有方式。

目前自動駕駛卡車已基本達到L3水準,部分企業即将達到L4級别,行業逐漸開始商業化。圖森未來已經在美國多條線路上進行自動駕駛運輸服務,主線科技在天津港、甯波舟山港等港口内部署了自動駕駛卡車,智加科技與順豐合作使用自動駕駛卡車運輸快遞。

《報告》認為,L3級别的自動駕駛車隊管理難度将降低,成本競争力提升,中小貨運經營者将擴張,微貨運經營者生存将受到擠壓。當車隊達到L4級自動駕駛水準後,頭部将出現超大型平台,原來的中小貨運經營者進一步擴張為大中規模,但依舊是市場中堅力量。

超八成貨車司機自購卡車,自動駕駛或将改變資産持有模式

市場格局和管理模式的變化,也将改變資産持有模式。《報告》認為,自動駕駛的成熟将使得資金和維保能力變得更加重要。大型貨運經營者兼備貨源和管理優勢,仍會持有卡車,但個體司機持有卡車的比例将會下降。

專業的資産服務機構将會出現,它們擁有維保和資金成本等優勢,并具備較強的後市場管理能力,可以持有資産并租賃給中小貨運經營者,未來也可衍生出承運服務。“以後在幹線物流上個體司機将大幅減少,幾乎被自動駕駛取代。”《報告》稱。

不過,福佑卡車技術合夥人陳冠嶺此前接受界面新聞采訪時認為,自動駕駛并不會取代卡車司機,它是在幹線路段對司機的技術輔助。

根據界面新聞此前的采訪,目前自動駕駛卡車公司基本都還沒有盈利,政策法規上也有一定的限制。行業人士認為,改變才剛剛開始,自動駕駛不一定會在短期内颠覆貨運業,但影響肯定是深遠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