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與其高歌“元宇宙”,不如先從“拼圖”開始

從任何角度來看,元宇宙都是今年最火熱的概念,沒有之一。它激起了全社會的熱烈讨論。

但這可能也是分歧最明顯的熱門概念。一些人認為這一波元宇宙熱潮如同當年的「VR 元年」,隻不過是另一個蒸騰而起的泡沫;但也有人認為元宇宙是我們這一代人不可錯過的機會。

精專于動作追蹤技術與動作捕捉解決方案的諾亦騰,作為行業上遊,近距離觀察過 VR 熱潮的興起和冷卻。這樣的經曆讓諾亦騰聯合創始人/CTO 戴若犂博士在審視「元宇宙」時擁有與衆不同的視角。

戴若犂認為,相比惡補創造出「Metaverse」一詞的尼爾·史蒂芬森的小說《雪崩》(Snow Crash),試圖從中尋找元宇宙的蹤迹,反而是 20 多年前尼葛洛龐帝的《數字化生存》(Being Digital)為我們描述了元宇宙的真正定義與未來藍圖。這本「20 年前讀是預言,現在讀是曆史」的書中有一句重要的描述,它說數字化不再隻和計算機有關,它決定了我們的生存。

與其高歌“元宇宙”,不如先從“拼圖”開始

《數字化生存》20周年紀念版封面

從上世紀 90 年代到現在,人們體驗了從 PC 到移動網際網路的平台轉移,同時每個人也都是數字化這一程序的親曆者。戴若犂認為與其用 AR/VR 技術、遊戲引擎實時渲染甚至腦機接口等技術角度去論證元宇宙的實作,不如清楚地認識到所謂「元宇宙」描述的是一個狀态,甚至可能是一個時間節點,從「數字化終局」的角度來看待它。

「元宇宙就是數字化的終局」,然而它或許太過遙遠,即便是下一代人也未必能看到這個終局的到來。但這并不妨礙在這樣的程序中,平台級企業以及無數的初創企業與小團隊在其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行業,深耕其中,分層去實作垂直領域中的數字化解決方案,成為不可取代的一片元宇宙「拼圖」。

正如諾亦騰從「攝影棚」走向「手術室」,以動作追蹤技術為基礎,打造面向骨科臨床手術的可視化導航系統,在智能醫療領域中完成屬于自己的那一塊拼圖。

在由 OPPO 獨家冠名贊助的極客公園創新大會 2022 上,諾亦騰公司聯合創始人/CTO 戴若犂博士分享了在元宇宙熱潮下的「冷思考」,與其為不知何時到來的元宇宙高歌,不如去努力完成屬于其中一塊有價值的「拼圖」。

以下為大會文字整理:

元宇宙,數字化終局

前兩天我媽很神秘地問我,你們公司是不是做「元宇宙」的?關于元宇宙,有人認為是智商稅,也有人認為是我們這一代人不可錯過的機會。如果這個概念破圈到一個 72 歲的老太太都有所了解的程度,我想無論态度如何,我們恐怕都有必要花一點時間去了解它。

是以今天我嘗試和大家理清這件事:第一,元宇宙到底是什麼?第二,我們對它的期待應該是什麼?第三,我們能做什麼?

探讨這些問題之前,我們先回顧一本書——《數字化生存》(Being Digital)。這本書寫于 20 多年前,作者是尼葛洛龐帝, MIT 教授,《連線》雜志的早期投資人,也是搜狐的早期投資人,更重要的是,他是最早一代去宣傳數字化這件事情的先驅與智者。

《數字化生存》20 周年中文紀念版的封底的一句話很有力量:20 年以前讀《數字化生存》是描述未來,現在讀這本書發現都是曆史。這本書裡還有一句話很重要,和元宇宙這個話題緊密相關:數字化不再隻和計算機有關,它決定了我們的生存。這句話可以很好地幫我們了解元宇宙的定義。

科幻小說《雪崩》創造了 Metaverse(元宇宙)、Avatar(虛拟形象)等概念,但其實它沒有提到如今的種種具象的技術問題。因為所接觸的技術與假設的前提不同,每一代人對于元宇宙的定義都是不一樣的。

如果我們清晰的認識到元宇宙描述的是一個狀态或時間節點,那麼我們就不會有那麼多的猶豫困惑以及技術争論。是以,如果我們隻能簡單地給元宇宙一個定義的話,我覺得最有幫助的定義是這樣的:元宇宙是數字化的終局。

從《數字化生存》20 多年前的讨論到現在,所有人都是親曆者,眼看着數字化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我過去一周的手機螢幕時間是每天 6 小時,這是一個非常誇張的事情。我們每天有效的,可以去關注事物的時間能有多長?

與其高歌“元宇宙”,不如先從“拼圖”開始

蓋特納曲線(Gartner Curve)的一個簡單模型

數字化已經到了什麼程度,人們的預期會産生怎樣的變化,什麼時候可以完成部分元宇宙的轉型?蓋特納曲線(Gartner Curve)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參考。面對一個剛剛出現的新技術、新概念的時候,人們通常傾向于在早期高估它的短期回報。而當過了一段時間,概念影響力擴大,但人們預判不能在未來幾年内得到比較紮實的回報時,則預期又會陷入到低谷。

這個低谷嚴重地忽視了這些新概念、技術或者商業模式可能帶來的長期收益。

基于這樣的模型,我認為我們有必要非常務實地去考慮元宇宙或者說數字化的終局這件事情。我相信它一定會到來,不過我認為自己可能看不到,甚至下一代也不一定能看到。因為這個終局的假設過于宏大,它的複雜度、所面臨的困難中的許多還沒有解決的希望。

雖然這件事不一定能在我們有生之年到來,不代表我們可以忽視這個概念。因為在通向數字化終局的過程中,一些階段性的成果和機會是不容錯過的。

小公司的元宇宙「紅利」

如何擁抱元宇宙,大公司和小公司的方式不同。大公司的目标非常清晰,就是做基礎建設。上一次平台切換是從 PC 到智能手機,在這個過程中一些巨頭獲得了紅利,例如高通,谷歌、蘋果和華為這樣的平台型企業,他們同時也有做這件事情的社會責任。

創業公司也可以做基礎設施,比如說諾亦騰的動作捕捉、手勢識别技術可以作為下一代人機互動的基礎。但小公司做基礎建設級别的研究,通常有兩個結果。一個是平台型公司「自研」了,另一個結果就是被收購,Oculus 如果沒有賣給 Facebook,也就是現在的 Meta,它也很難成為下一代平台,Android 如果沒有選擇擁抱谷歌,結果也可能會完全不一樣。而反過來對于平台來說,這是一個算術問題,自研或者以投資,控股,并購等方式選擇小公司的已有方案,能節約多少時間和成本,能免除多少不确定性。

幾年同樣在極客公園的創新大會上,當時有名的 Magic Leap 創意戰略進階副總裁 John Gaeta 曾經分享過團隊對于元宇宙的認知,其中一張 PPT 特别有價值,它描述了小團隊的機會到底在哪。

與其高歌“元宇宙”,不如先從“拼圖”開始

Magic Leap 公司當年設想的元宇宙「Magicverse」分為七層

第一,即便是元宇宙時代,底層基礎依然應該是實體世界。像《黑客帝國》一樣通過腦機接口就進入到複雜如真實世界的環境,确實實作難度太大。這種「以現實世界打底」的假設将元宇宙具象化了,降低了元宇宙落地的難度。當然這和這家企業做 AR 業務有關, AR 和 VR 最大的差別就是有沒有現實的視野,有沒有實體世界作為基礎。

圖中給我們的資訊是,元宇宙應該是以混合現實而非絕對虛拟現實的形态來到我們面前。通過對現實世界的資訊增強,對人的能力、擷取資訊和溝通效率的增強,就有可能獲得元宇宙的階段性成果。

第二,元宇宙是按需求分層的,沒有團隊能從一開始就計劃建構一個完整的數字世界,而應該在分層的需求裡分層地實作局域元宇宙。你可以選擇瞄準娛樂、社交、健康或者出行,根據需求建構應用。它的價值在于可以讓我們簡化問題,在元宇宙全面到來之前,發現商業機會和可能性。

在高歌元宇宙将改變所有人的生活之前,人們應該低下頭思考,有沒有在元宇宙中「拼圖」的機會。

小公司把自己對行業的了解,對管道的掌控力以及行業解決方案做紮實,即便平台公司用強力去收編整個行業的時候,你依然是其中一塊非常有價值的拼圖。已經有人意識到元宇宙裡面的拼圖的價值,比如領頭羊企業們紛紛大手筆投入做沉浸式遊戲,做沉浸式社交或者做基于 MR 環境的協同辦公。

這些方向有共同特點,這幾個場景的使用者需求、技術需求、産品定義挑戰都非常具象。團隊需要做的就是如何提高使用者的能力,讓他們效率更高,或者玩的更爽。

也有一些公司找到了其他方向,例如微軟的 HoloLens 就用到了軍事垂直領域,這個領域向來是擁抱科技最快的,另外像出行、先進制造等領域也非常值得做。

屬于諾亦騰的那塊「拼圖」

諾亦騰從事的技術領域是高精度追蹤和動作捕捉,擅長把人的動作數字化,我們通過傳感器和計算機視覺等技術的融合,高精度地擷取對象的位置與姿态資料,最終恢複成一個人的動作,或者一個物體在空間的狀态。諾亦騰在這個領域已經做了九年,全球市場占有率做到了最高。從 Taylor Swift 的編舞團隊,到《權力的遊戲》、《金剛狼》等好萊塢特效團隊都是諾亦騰的客戶。

數字媒體藝術這個賽道很好,但是對于我們來說仍然不夠普惠。過去三年,諾亦騰在另一塊拼圖,智能醫療這個賽道投入很多時間。我們基于高精度光學追蹤、傳感器、計算機視覺和三維模組化可視化等技術,做了一整套面向骨科臨床的可視化導航系統——HoloSight。

與其高歌“元宇宙”,不如先從“拼圖”開始

諾亦騰 HoloSight 微創智能可視化系統

傳統的複雜骨科手術,例如盆骨骨折的複位,是一種切開性手術。這樣一台手術要做好幾個小時,對人的損傷非常大,術後康複緩慢,對醫生挑戰也很大。是以患者通常要被送到知名醫院如北京 301 醫院進行手術,導緻排期漫長。

微創複位手術是目前較好的解決方式。但微創術式嚴重依賴 X 光片拍攝,手術過程中的複位和固定置釘流程,加起來要拍三五百張 X 光片,這對于病人來說是非常大的透射劑量,對一年要做很多台手術的醫生來說更是非常不友善。

當看到諾亦騰的動作捕捉和虛拟現實可視化技術之後,骨科專家們提了一個問題,希望能在做手術的時候可以「看到」病人的骨骼,這樣既不用切開,也可以盡量避免拍 X 光片。于是我們用三年時間,和 301 醫院的創傷骨科專家一起做了這套 HoloSight 系統。

目前 HoloSight 已經拿到醫療器械注冊證,并完成多台臨床手術。簡單來說,可以讓醫生獲得一雙「透視眼」。這套系統的流程是,在做手術之前,首先給患者患處骨骼打上标記物, CT 掃描之後,就可以讓骨骼在數字化的三維空間中還原。做手術的時候,在閉合環境下,醫生直接在螢幕上可以看到所标記骨骼的實時位置和姿态,可以根據三維模型狀态把骨骼複位,并且在打骨釘固定的時候同樣用到這套可視化系統的輔助。

與其高歌“元宇宙”,不如先從“拼圖”開始

諾亦騰 HoloSight 系統工作原理示意

有了這套系統,以前一台手術要做 6、7 個小時,現在 1 小時以内就可以做完,患者隻需要流幾十毫升的血;以前需要拍幾百張 X 光片,現在拍 4、5 張就可以,微創切口僅有 2 厘米。

與其高歌“元宇宙”,不如先從“拼圖”開始

諾亦騰 HoloSight 臨床工作場景

這就是諾亦騰在元宇宙程序中找到的和自己相關的一小塊拼圖。

回到主題。元宇宙這件事我認為非常的紮實。AR/VR 可視化、數字化的技術一定是有價值的,但是如果我們想要一步跨入元宇宙,仍然需要耐心的等待。

我們應該把這樣的一些有可能成為将來元宇宙拼圖的垂直領域裡面的全面數字化的問題,一個一個的去解決。解決這些問題是真正能夠普惠我們這一代人的,也可以讓我們這一代的從業者和創業者能夠在全面的元宇宙到來之前受益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