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明朝那場最大朝堂群毆事件,是這個甘肅人帶頭的!

明代的“土木堡”之變是曆史上的大事件,其後果導緻皇帝被俘,長城防線全面進入守勢。随後,又發生了明代最大朝堂群毆事件——午門血案,一位甘肅人帶頭同衆文臣打死錦衣衛指揮使馬順。

這個甘肅人就是政治家王竑。

明朝那場最大朝堂群毆事件,是這個甘肅人帶頭的!

王竑(1414年—1488年),字公度,祖籍湖北江夏,他的祖父王俊卿坐事戍守河州,于是就把戶口落到了河州,成為河州人。王竑的父親王佐一輩子沒有當過官,大學士解缙被貶官到河州時,王佐認識了解缙,兩人成為文友,經常在一起吟詩作文。

21歲時,王竑成為儒學生員,正統三年考中舉人。正統四年,王竑考中進士,名列第五,成為二甲進士。然而,也就在這個時候,他的父母接連病故,丁憂在家。直到正統十一年才被任為戶部給事中。王竑的性格受西北邊塞的影響很大,為人豪爽,有氣節,遇事敢言。

正統十四年,在明朝曆史上而言是具有轉折性的一年。這一年發生了土木堡事件,明英宗不聽大臣的勸阻,在糧草、物資、情報等準備不足的情況下,輕信宦官王振之言,禦駕親征,結果在土木堡被也先率領的鞑靼騎兵包圍,50萬大軍潰散,明英宗也被俘虜,這就是《明史》中所說的“英宗北狩”。

在危急時刻,大臣們推舉郕王朱祁钰監國,在午門上舉行朝議。朝議中群臣彈劾王振誤國罪,大臣都哭倒在地,要求懲處王振餘黨。此時,王振餘黨依然嚣張跋扈,錦衣衛指揮使馬順是王振的死黨,他大聲叫嚣,呵斥群臣,要求立刻離開。

王竑非常憤怒,奮臂而起,上前抓住馬順的頭發,呼喝說:“你這個奸賊死到臨頭了,還敢如此嚣張!”王竑一邊罵,一邊用牙齒咬馬順的面部。周圍的大臣見狀,一擁而上,将馬順打倒在地,衆人拳腳相加,立時将馬順打死。

馬順在明英宗年間擔任錦衣衛指揮使,他創造了明朝曆史的一項紀錄,也是曆史上第一個,唯一一個在朝堂上被文官群毆打死的錦衣衛指揮使,史稱午門血案。

此刻朝堂大亂,郕王很緊張,起身走向了宮中。王竑率群臣緊緊地跟随在郕王的後面,郕王派遣中官金英前來問群臣想說什麼?群臣回答說:“内官毛貴、王長随都是王振的餘黨,請郕王将這兩個人也繩之以法。”郕王隻好命人把這兩個人從宮門門縫中推出,結果這兩個人也被群臣打死。

王竑由此名震天下,郕王也對王竑非常信任和器重,給予慰問褒獎。郕王即帝位後,改年号為景泰。這時也先兵已經到了京師外圍,郕王命王竑和王通、楊善守禦京城,特别把王竑提拔為右佥都禦史,督毛福壽、高禮的軍隊。在于謙等人的努力下,京師軍民終于擊退了也先大軍。為加強京師外圍防守,皇帝下诏命王竑和都指揮夏忠等鎮守居庸關。王竑到居庸關後,立即挑選士卒馬匹,修繕城牆,對一些不到職的将帥進行彈劾,一時間居庸關面貌一新。

後來明英宗複辟,撤了王竑的官,改任其為浙江參政。過了幾天,石亨、張軏追究王竑打擊馬順的事情,他被降職為民,編管到江夏。半年後,明英宗在宮中看到了王竑的上疏,見其中寫道“正倫理,笃恩義”,很受感動,遂派遣官吏送其回家鄉,讓有關部門妥善照顧。

明朝那場最大朝堂群毆事件,是這個甘肅人帶頭的!

王竑閑居在家,閉門讀書。天順五年,遊牧部族襲擊永登(當時為莊浪),都督馮宗等率軍抵禦,急需要熟悉地理,在地方有聲望的人出面,召集鄉人土兵參加作戰。在李賢的舉薦下,王竑官複原職,與兵部侍郎白圭參贊軍務。

這次遊牧部族的襲擾,持續了一年多。第二年正月,王竑與馮宗在紅崖子川擊退襲擾的遊牧部落,守衛了一方平安。王竑在大軍勝利傳回後,仍留守到了冬天。

後來,王竑再次被朝廷委以重任,先是督促漕運,安撫淮、揚等地。王竑還擔任了兵部尚書,在整頓軍務的同時,也對一個燙手山芋下手——督促京營。

明代京營是指守衛京城的禁軍主力。當時号稱十二營,有超過十萬之衆的兵力,為京城防守支柱。然而,在土木堡之戰中,京營損失慘重,從此一蹶不振,直到大明王朝覆亡,京營也沒有重整雄風。因為,當時跟随永樂大帝靖難的那些功臣,将京營視為自己的地盤,不容他人染指。

在王竑的主持下,整頓京營,回複舊有的員額,禁止世家豪帥擅自把禁軍當做雜役,将不稱職的京營十二營八十餘人全部罷免,補充了一批能幹的中層軍官。這就觸動了把持京營的勳貴利益。後來,王竑和諸大臣舉薦修撰嶽正、都給事中張甯,但為人所阻撓,竟還把這兩個調到外地。這是要架空他的意思。

王竑見朝政如此,憤然上書,說自己身體不好,請求回家養病。盡管皇帝多方挽留,但他堅決請求緻仕。九月,緻仕去職。此時,王竑才五十五歲。

回到家鄉,王竑為自己的書齋取名為“休庵”。在家裡過起了田園生活,就連鄉裡人也輕易見不到。弘治元年十二月,王竑去世,時年75歲。正德間,被贈太子少保,谥号莊毅。

明代,甘肅多出大才名臣,如景清、趙時春、胡瓒宗、王竑等,他們大都剛直不阿,正直行事。人們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他們展現了甘肅人的風骨氣節。

來源丨奔流新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