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深度對比Mach-E和Model Y!誰能成為中型純電SUV的新标杆?

聖誕節剛剛過去,不知道螢幕前的各位都是和誰一起度過,又收到了怎樣的禮物呢?對于邦老師來說,今年的聖誕節絕對是令人難忘的一天。因為,邦老師的聖誕襪裡居然有一把帶着「躍馬标」的車鑰匙和一張黑色的卡片,頓感幸福來的竟如此突然。

深度對比Mach-E和Model Y!誰能成為中型純電SUV的新标杆?

57年前,Mustang橫空出世。戰後的新生代青年們摒棄傳統、追求潮流、崇尚性能,很快,Mustang成為了當之無愧的新生代座駕。57年後,Mustang Mach-E帶着先輩的熱血和電動化的使命風馳而來,但此時前方已有特斯拉Model Y等後起之秀恭候多時。随着Mustang Mach-E即将在國内正式開始傳遞,我想肯定有不少人和邦老師一樣好奇這兩台同樣來自美國,又同樣在全球都備受關注的中型電動SUV,到底哪台會是更适合自己呢。

當Mustang和Model 3都變成SUV,誰能在帶來更多驚喜?

兩位選手,一位從跑車傳承而來,一位自轎車演變而生,兩位選手在外觀和設計風格上個性鮮明,自成一派。

深度對比Mach-E和Model Y!誰能成為中型純電SUV的新标杆?

特斯拉Model Y的前臉依舊采用了家族式的封閉設計,燈組内部采用了雙層設計,尾部采用具有運動感的上翹式小鴨尾。整體來看,特斯拉Model Y與Model 3在設計上非常相似,但Model Y擁有更粗壯的B柱和溜背車尾。按照馬斯克的說法,Model Y比Model 3要大10%,其餘基本保持一緻,且兩者75%的配件都通用。是以很多人容易混淆Model Y和Model 3,難怪網友也戲稱前者是後者的XL款。

深度對比Mach-E和Model Y!誰能成為中型純電SUV的新标杆?

相比之下,Mustang Mach-E的設計更具辨識度,同時也巧妙地保留了Mustang家族的神韻。在北美市場,Mustang Mach-E已成為炙手可熱的網紅車型,而Mach-E的車主,當初大多數就是沖着其超高的顔值去的。外觀上,Mach-E前臉采用熏黑的封閉式鲨魚鼻設計,犀利的LED前大燈頗具戰鬥感,并且提供了更多鮮明的配色給使用者選擇。而可點亮的經典「躍馬标」加上傳承自經典的三柱尾燈則無時無刻不在提醒着後方車主『I’m Mustang!』。個人認為,Mustang Mach-E線條更加優美且更具運動感。

深度對比Mach-E和Model Y!誰能成為中型純電SUV的新标杆?

有趣的是,兩台車不約而同都選擇了當下正風靡「Coupe風格」的車頂造型。那麼對于大家關注的乘坐感受和儲物空間方面,這兩台車的表現又如何呢?

深度對比Mach-E和Model Y!誰能成為中型純電SUV的新标杆?

對于一台車的乘坐空間來說,「軸距」往往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從資料上看,特斯拉Model Y軸距為2890mm,Mustang Mach-E軸距為2984mm。邦老師實際體驗下來,多出來的94mm軸距确實為Mach-E帶來了更為寬敞的前後排空間。而且由于采用了打孔真皮以及側向支撐,Mach-E的後排座椅舒适度和包裹感也更為出色。此外,Mach-E保留了後排中央頭枕,安全重視程度值得點贊。

深度對比Mach-E和Model Y!誰能成為中型純電SUV的新标杆?

為了更多地照顧後排乘客, Mustang Mach-E在溜背造型上做了一處很讨巧的嘗試,藍色部分負責造型,而黑色部分才是真正的車頂,這樣的設計大大兼顧了視覺美感和後排的頭頂空間,說服女朋友/老婆買車的理由又多了一條。

深度對比Mach-E和Model Y!誰能成為中型純電SUV的新标杆?

因為電動車的特殊構造,兩台車的前備箱都沒閑着,Mustang Mach-E的前備箱容積達到了100L,并且為了照顧野炊露營的需求,具有儲水、排水的功能,實用又不失新意,朋友聚會,沒有冰鎮飲料怎麼行。

秒天秒地秒空氣的特斯拉,這次終于在性能上遇到對手了?

從誕生以來,特斯拉車系的Performance版本都是其引以為傲的性能怪獸。但在Mustang Mach-E的GT版本高調上市後,特斯拉顯然遇到了對手。

深度對比Mach-E和Model Y!誰能成為中型純電SUV的新标杆?

我們先看看『馬力對決』:售價36.99萬元的Mustang Mach-E GT綜合最大功率359kW,最大扭矩860N·m,官方零百加速3.65秒。售價38.79萬元的特斯拉Model Y Performance綜合最大功率339kW,最大扭矩623N·m,官方零百加速3.7秒。無論從哪一個次元上看,Mustang Mach-E GT都處于占優的一方。

深度對比Mach-E和Model Y!誰能成為中型純電SUV的新标杆?

關于加速度體驗,邦老師之前已經在賽道上對Mustang Mach-E GT的加速進行過測評,全力踩下電門的那一刻着實有一股萬馬奔騰的氣勢,用兩個字來總結——暢快!為了更直覺地反映GT版本的加速能力,邦老師這次特地測試了其在全力加速時的最大加速度G值。Mach-E GT的加速度G值在前1.5秒内迅速攀升,最高達到0.82G,相當于一台V8燃油車的加速表現,完全不負前輩Mustang的打下的江山和名号。

深度對比Mach-E和Model Y!誰能成為中型純電SUV的新标杆?

日常市區行駛路況下,兩台車給人的印象都是『很好開』,轉向輕盈,指向精準,女生也能輕松駕馭。相對來說,Mustang Mach-E的底盤調校更緊緻,路感更清晰,車身跟随性非常迅速,特斯拉Model Y則表現得更『柔』一點。若是你追求『人車合一』的駕駛體驗,那Mach-E優勢會更明顯一些,畢竟福特對性能車底盤調校功底那是相當深厚。

深度對比Mach-E和Model Y!誰能成為中型純電SUV的新标杆?

在高速路況下,兩台車轉向的随速增益都非常優秀,駕駛感受輕松加愉快。不過在風噪、胎噪等聲音的抑制上,Mustang Mach-E的NVH處理會更好,同時我們還發現了Mach-E上的小彩蛋:這台車居然貼心地保留了從前輩Mustang那裡傳承下來的,讓人熱血澎湃的聲浪!雖然是模拟的,但也讓粉絲們看到電動化時代的Mustang并沒有忘記自己的初心。『傳承』二字,在此刻得到了最生動的诠釋。

不止是性能天花闆,Mustang Mach-E也可以是高智能

随着汽車定位正從代步工具往智能機器人轉變,我們開始不單單滿足于其本身的駕駛屬性,而且對車輛的智能要求也變得越來越高。接下來,我們來對比兩台車的智能化體驗。

深度對比Mach-E和Model Y!誰能成為中型純電SUV的新标杆?

兩車的智能座艙對于實體按鍵是能省則省,皆是以極簡設計為出發點。Mustang Mach-E配備了15.5英寸中控多媒體大屏,并且首發了福特與百度深度合作的産物——新一代「SYNC+2.0智能車聯系統」,本土化的預制讓車機系統在識别語音場景時更順暢,更加符合中國消費者的使用習慣。

特斯拉Model Y則配備了15英寸的中控多媒體大屏,螢幕分辨率高,色彩清晰,UI 設計以及功能劃分與Model 3 一樣,操作十分便捷,但是語音識别準确率上稍顯不足。

深度對比Mach-E和Model Y!誰能成為中型純電SUV的新标杆?

智能駕駛輔助功能方面,兩車的體驗都足夠全面和優秀。擁有「Co-Pilot功能」的Mustang Mach-E搭載了6個攝像頭和17個雷達,具備全速域自适應巡航、擁堵輔助駕駛、高速輔助駕駛等,可實作L2+級的智能輔助駕駛。

擁有自動輔助駕駛功能包的特斯拉 Model Y搭載8個攝像頭、12個超音波雷達和1個毫米波雷達,具備和Mach-E同等的L2+級的智能輔助駕駛。但需要注意的是,Mach-E首批車主可免費選裝「Co-Pilot功能」,Model Y的增強版自動輔助駕駛功能則需要付32000元,完全版本的則需要64000元。

深度對比Mach-E和Model Y!誰能成為中型純電SUV的新标杆?

智能汽車同樣也需要對其搭載的比手機更多的硬體進行适時更新,這也是汽車智能化的有力展現。Mustang Mach-E作為首款采用「FNV全新智能電子電氣架構」的産品,使車輛支援上百兆的以太網寬帶,資料吞吐量可以達到80G,傳輸穩定性也大大增強,這為實作車輛的「FOTA」(Firmware OVER-The-Air)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與需要停車才能OTA的對手相比,Mach-E在「FOTA」的過程中不會黑屏,不會影響正常使用,讓用車變得更加智能便捷。

邦點評

回顧幾個月前,Mustang Mach-E在北美釋出時9天就被一搶而空。通過這次對比測試,邦老師發現,從産品力來講,Mach-E确實是一款不負傳奇之名的産品。不僅能帶來出色的駕駛樂趣,同時也能夠照顧好日常使用體驗。即使與同級别的頂級選手特斯拉Model Y相比,Mustang Mach-E有着強勁的競争力。

深度對比Mach-E和Model Y!誰能成為中型純電SUV的新标杆?

但想要在電動車領域重鑄前輩Mustang的榮光可沒那麼簡單。電動車快速崛起的這幾年裡,我們已經看過了太多的造車新勢力在傳遞初期由于産品問題導緻被使用者抱怨甚至投訴。而在這一點上,邦老師相信賭上了Mustang之名的Mustang Mach-E不會辜負福特汽車超百年的造車經驗!這位後來者是否能夠在新老勢力交替的浪潮中站穩腳跟,我們拭目以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