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期在山西和華北有一支重要的軍事力量,這就是晉綏軍,而晉綏軍也是中國成立較早的一支近代軍隊,他的前身是清政府在山西所訓練的新軍,到了1911年,腐朽的清政府早已不得人心,而在山西新軍在有識之士的帶領下,也加入到了推翻清政府的行列中,次年,閻錫山回到山西,在接下來的時間裡,逐漸掌握了晉綏軍。
袁世凱死後,全國也陷入了混亂之中,閻錫山也意識到,若想在亂世中存活下來,必須要有強大的軍事能力,随後閻錫山也是不斷的擴充部隊,晉綏軍在這一階段實力大增。抗日戰争爆發後,上海很快失守,閻錫山也是加入到抗戰中,而他手下的晉綏軍也被編制為國軍中,而閻錫山被任命為第五戰區的司令長官。
1937年10月,随着華北的淪陷,山西也暴露在日軍的鐵騎下,岌岌可危,當時的中央軍主力都被抽調到淞滬戰場,而且都受到了重創,9月初,日軍十幾萬大軍在拿下山西的門大同後,緊逼山西腹地,當時的晉綏軍有十幾萬人。面對日軍的侵略,閻錫山也開始布置作戰部署,在山西腹地布置了幾道防線,而晉綏軍也全部被拉到了戰場,為了阻擊日軍的進攻,衛立煌也擔任指揮前去增援。
當時的日軍參戰的兵力有3個師團7萬多人,并配有350多門重炮、200多輛戰車、300多架飛機。為了能守住一線陣地,中國軍隊前赴後繼,不惜以血肉之軀阻擋日軍的裝甲車。國軍8個軍全部投入戰場,戰争最激烈的時候,中國軍隊整團整團的被打光。為了此戰,閻錫山也是拼了全力,将晉綏軍的家底都調到前線,他把所有的重炮全部投入到忻口會戰當中。無奈,日軍有空中火力的優勢,閻錫山的炮兵往往沒發幾發炮彈,就會被日軍的飛機轟炸而摧毀。
戰鬥最為慘烈的時候,晉綏軍一個團的兵力拉到一線陣地,一個小時後,就幾乎拼光。此次會戰,國軍第9軍中将軍長郝夢齡、第54師中将師長劉家麒、第196旅少将旅長姜玉貞、獨立第5旅少将旅長鄭廷珍及其代旅長相繼戰死,師長李仙洲,旅長于鎮河、董其武身負重傷,戰死的營團長不下幾十人,可見當時的戰況慘烈程度。
經過20多天苦戰,國軍也終沒能擋住日軍的攻勢,而日軍在忻口會戰中也有2萬多人的傷亡,忻口失陷後,太原也無險可守,山西也很快被日軍占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