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識人之能的重要性,範蠡和文種的不同結局

越王勾踐滅吳興國,有兩大功臣,一個是範蠡,一個是文種。勾踐先前戰敗時, 範蠡教勾踐以韬晦之術,使其隐忍暫渡難關,并親随勾踐在吳國做了好幾年人質,受盡了苦難。文種提出了滅吳的七種方法,勾踐按此計謀,終于打敗了吳國,稱霸一時。

識人之能的重要性,範蠡和文種的不同結局

勝利到來之時,越國上下人人歡慶,隻有範蠡一人竟是眉頭緊皺,悶悶不樂。憑他對勾踐多年的觀察和了解,範蠡預感到了将來才會發生的災難。他在出逃之後,曾給文種送來一封信說:“狡兔死,走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越王這個人,長長的脖子,尖尖的嘴,面貌兇詐,其心難測,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歡樂。你如果不盡早離開他,必遭禍事。”

文種自恃功高,缺乏範蠡的識人之能,便認為範蠡危言聳聽,小題大做。他雖沒有聽從範蠡的勸告,卻也小心戒備起來,從此稱病在家,不問國事。勾踐為人奸險,疑心甚重,他深知文種的才能高超,便有心将他除去。何況吳國已滅,再也用不着他了,萬一他要作起亂來,自己根本就不是他的對手。

識人之能的重要性,範蠡和文種的不同結局

越王有此機心,文種的悲劇命運便注定了。勾踐以探病為名,來到文種府上,對他冷冷地說:“先生教我七種滅吳之策,實在高明的很哪!我隻用的三種,就把吳國滅了,剩下的四種方法,先生準備用它對付誰呀?”文種不明就裡,還如實回答說:“吳國已滅,它自無用處了。”勾踐冷笑一聲,陰聲道:“不然,我的地下先人尚需有人輔佐,先生大才可足當此任了。”勾踐留下一把名為“屢镂”的寶劍,言罷便走。文種這時才明白,勾踐已不容他活在世上了。他痛悔難當,眼淚縱橫,想起先前範蠡的勸告,更是肝腸寸斷,恨己失察于人,方有今日之禍。唏噓良久,自刎而死。

識人之能的重要性,範蠡和文種的不同結局

缺乏對人的深刻了解和正确認識,對每時每刻都要和别人打交道的我們來說,若想應對自如,趨利避害,走向成功,那實在是不可能的事。是以,要了解人性,看清人的優缺點,掌握人的心理,提高我們的識人之能。看官老爺您說對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