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好多人都說小米手機不行,為何還有那麼多人去買?

其實還是那句話——衆口難調,做的多錯的多。

好多人都說小米手機不行,為何還有那麼多人去買?

任何一個産品隻要買的人多了,其負面資訊自然也就多了。

舉個很生動形象的例子,去年我們這裡文旅局召開全市A級景區的總結會議,在會議上專門彙總了一下各個景區的被投訴數量,龍門石窟毫無疑問的遙遙領先,為什麼?難道是因為龍門石窟的基礎建設和服務還不如那些3A級的景區麼?當然不是,那是因為去龍門石窟的人實在是太多了,基數大了,投訴自然也就多了。是以,雖然龍門石窟的投訴量很多,但是結合接待人次之後的投訴率其實并不高。

小米也是一樣的道理,目前的小米已經是全球前三大,國内前三大的手機品牌,每年的銷量數以億計,在這種情況下想要滿足所有使用者的訴求是根本不可能的,不要說小米,就算是三星,蘋果,華為都無法滿足。蘋果牛吧,但是蘋果被罵得還少麼?

好多人都說小米手機不行,為何還有那麼多人去買?

但是,相較于OPPO,華為,VIVO,小米在網上被噴的确實比較多,這也是客觀事實。總體可以歸為五個原因:

1、小米的銷量多集中在網際網路平台。

2、小米的營銷模式就是以制造網絡熱點為主,在網絡中的熱度更高,自然也就擁有更多被抨擊的機會,在網絡中,這種去中心化的領域,參與者的言論往往會更極端,非黑即白。

3、小米對于産品的細節做工,品質把控等确實不如華為,OPPO和VIVO,産品故障率相對比較高。

4、小米的宣傳方式注定了會讓使用者将小米的産品放在放大鏡上進行觀察

5、MIUI12糟糕的表現是今年小米受到抨擊的源頭之一。

我們一個一個來講。

首先是銷量占比的問題,小米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其銷量的大頭都集中在電商管道,也就是在網絡平台。而網絡平台相比于線下管道,其資訊的傳播能力要強得多,而且在這種去中心化的環境中,參與者的發言機會更多而且由于隐匿特性的存在,這些言論往往會更加的極端。

舉個例子,假設一個人買了小米手機,可能隻有一兩個地方不太滿意,其他都滿意,然後這個人就去論壇吐槽了一些,結果就被人噴了,被噴了之後,這個人對于小米的産品就會産生和産品無關的惡感,而這種惡感恰恰會放大産品的一些小缺陷,于是這個人就很有可能會成為一個宣揚小米負面消息的源頭,甚至會因為一個很微不足道的缺陷和别人争得死去活來,這就是網絡世界的特點,大家想一想是不是。我見過很多人,他們對于某一個品牌的産品可能并沒有太多的意見,但是他們攻擊這個品牌更多的是因為這個品牌某些極端粉絲的毒蛇言論。

好多人都說小米手機不行,為何還有那麼多人去買?

而小米又恰恰是一個喜歡制造網際網路熱點的品牌,黎萬強在參與感這本書裡說的很透徹。這也就加劇了小米口碑的兩極分化,喜歡的人把小米當宗教一樣捧着;不喜歡的人恨不得把小米噴得一無是處。但是噴歸噴,回歸到現實世界中,小米的産品該買還是會買,這就是人性,畢竟在網上對噴是不需要帶理智的,怎麼舒服怎麼來。

好多人都說小米手機不行,為何還有那麼多人去買?

其次,小米的産品本身也是有一定問題的,曾經有人說,小米總喜歡在細節之處做閹割,這一點确實不假,舉兩個最典型的例子——SOC封膠和頻段支援情況,小米在很長一段時間中都不喜歡給SOC進行封膠處理,譬如小米10就沒有封膠,而小米11就封膠了;再譬如在射頻前端子產品,小米也确實喜歡去閹割一些使用者感覺比較低的元件,這也就導緻了小米産品在産品穩定性和耐久度方面的表現确實不如HOV,這也是事實,譬如今年小米11出現的WIFI門,燒主機闆門,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說白了就是某一批次裝配工藝的問題。

原因也很簡單,小米是一家完全依靠與代工廠的手機品牌,況且還是以成本效益著稱,代工費用肯定是能省則省,在這種情況自然也就沒辦法保證産品的品質穩定性了。

好多人都說小米手機不行,為何還有那麼多人去買?

其次還有小米的宣傳方式,小米在宣傳上會把自家的産品進行無限的拔高,譬如安卓之光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這樣的宣傳确實可以很好的調動使用者的興趣,但是同時呢,也會讓使用者對于産品的期待着過于高,以至于使用者在拿到産品之後會拿着放大鏡來審視小米的機型,但凡出現一點不滿意就會有比較大的心裡落差,這也就是為什麼小米機型的口碑一直都不算很穩定的原因。

另還有就是小米MIUI12的問題,作為BUG萬花筒,今年的小米MIUI12的表現确實拉跨,想做的很多,但是明顯高估了自己的技術水準,被噴也正常。

好多人都說小米手機不行,為何還有那麼多人去買?

總之,小米之是以被噴,很大程度上和産品沒啥特别大的關系,和它的宣傳方式以及所處的環境有直接關系,一邊噴一邊買是一個常态,在我身邊,這樣的例子并不少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