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鴻門宴上,範增如此想置劉邦于死地,為何不埋伏刀斧手殺他?

鴻門宴上,劉邦的對手看似是項羽,實則是暗藏殺氣的範增,他早已看出劉邦的志向不一般,故而經常在項羽耳邊煽風點火,說什麼劉邦“志不在小”,要“急擊勿失”之類的話。在宴席一開始的時候,範增就一直在推波助瀾,營造一種緊張的氣氛,好激化項羽與劉邦的沖突,達到除掉劉邦的目的。

鴻門宴上,範增如此想置劉邦于死地,為何不埋伏刀斧手殺他?

不過,劉邦并不傻,他知道範增恨不得早點殺了自己。但項羽不同于範增,說說好話他就容易心軟,故而在劉邦的假意屈服奉承之下,項羽果然怒氣漸消。這是範增所不希望看到的,面對自己的第一步計劃失敗,範增便按計劃實施了第二步,按照事先約定的連舉三次玉佩示意項羽動手殺劉邦。但項羽“默然不應”,範增便隻好采取第三項行動。

鴻門宴上,範增如此想置劉邦于死地,為何不埋伏刀斧手殺他?

讓項莊出馬,借着舞劍之際刺殺劉邦。可是這一計劃再度落空,因為被項伯出面護住了劉邦。事情發展到這裡,很多人或許就會問了,範增何不直接在兩側埋伏若幹刀斧手就好了,這便不用搞得這麼費勁,直接一聲令下讓刀斧手殺出,劉邦哪裡還逃得了?他必死無疑,這不正好達成了範增的心願嗎?可為何範增沒這麼多呢?他不會連這麼簡單卻有效的方法都沒想到吧?

鴻門宴上,範增如此想置劉邦于死地,為何不埋伏刀斧手殺他?

事實上,範增想到了這個方法,他也知道這是最省力、最直接有效殺掉劉邦的方法。可是他卻沒有使用,不是他不想用這個方法,而是不敢!這又究竟為何呢?

在早期的時候,項羽就尊範增為“亞父”,這代表着項羽對範增有如父親般的尊敬。但是随着項羽打了越來越多的勝仗,尤其是巨鹿之戰擊敗了章邯,滅掉了幾十萬秦軍後,項羽的威名越來越大,那時候的他恐怕已經認為自己天下無敵,甚至他覺得範增在他身邊的作用都不是很大了,這就是為何雖然項羽還一直尊稱範增為“亞父”,但是他們之間早已罅隙,項羽也不再像起初那般真心的聽從範增的建議了。

鴻門宴上,範增如此想置劉邦于死地,為何不埋伏刀斧手殺他?

而這就是為什麼陳平略施小計,就足以離間範增和項羽的關系的原因所在。并不是陳平的計謀有多高超,實際上他的計謀很平常,那麼為何能奏效呢?其實關鍵就在于項羽和範增的關系原本就越來越疏遠了,隻是表面上看起來還不錯而已,實際上經不起任何的考驗,是以當範增最終意識到徹底是失去了項羽的信任之後,便自行離去,最終死在了回家的途中。

鴻門宴上,範增如此想置劉邦于死地,為何不埋伏刀斧手殺他?

而在鴻門宴的時候,範增和項羽的關系也已經有了隔閡,隻是還沒有發展到最後不可收拾的地步。是以範增明白,雖然此時項羽還尊稱他一聲“亞父”,但是他們之間的關系遠沒這麼親密,範增清楚地知道他隻是一個臣子。他若瞞着項羽私自安排刀斧手埋伏在宴會廳兩側,則就屬于越權的行為。以項羽高傲的性格來看,他是決不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的,畢竟他才是真正的主公,怎會容許其他人越俎代庖呢?是以,範增思慮再三還是不敢這樣做,不然的話,他的結果或許會更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