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代人打完仗,為何再熱也不能脫盔甲,常遇春是是以而死的嗎?

有這麼一說,古人稱之為“卸甲風”,傳統認為“避風如避箭”。人在劇烈運動之後,血脈贲張,毛孔是張開的。也就是“腠裡不固,風邪易侵”,這種情況下,古人認為是着不得涼的,否則就會落下病根,甚至會送了性命。

拿現在來講,即便我們去健身房鍛煉之後,教練也會提醒你運動過後半個小時内不要去洗澡,特别是冷水澡,否則容易得''腰背肌筋膜炎'',是一種非菌性發炎。這種病在現在臨床可治愈,但是在古代那就是要了人命的病。

古代人打完仗,為何再熱也不能脫盔甲,常遇春是是以而死的嗎?

明初開國大将常遇春就是死于“卸甲風”這個病,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洪武2年,年僅40歲的“常十萬”在北征克服元上都歸來的途中,暴卒于柳河川。原因就是因為戰後大汗淋漓卸甲,忽遇北方朔風,貪涼卻不知道風涎入骨。而常遇春本身是安徽懷遠府人,從地理上比起大漠相對算是南方人,北方的水土不服,實際上在侵蝕着這個最終被朱元璋賜穿龍袍、配享太廟的一代不世出的武将。

不過這種死法倒是頗符合常遇春不痛快甯願死的性格。而且死于軍旅,遂了常遇春不死于田頭、不死于床頭的心願。但是畢竟是因為脫衣着涼就死掉了,對于一代武将而言,實在也是太可惜了。

古代人打完仗,為何再熱也不能脫盔甲,常遇春是是以而死的嗎?

曆史上死于“卸甲風”的還有楚漢争霸時期的魏王豹,就是漢文帝劉恒老娘薄姬的前老公。

魏王豹在劉邦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占領了三秦之後,對劉邦表示服軟,跟着劉邦一起去打項羽,結果劉邦60萬大軍被項羽3萬大軍給打敗了。魏王豹借口回家看老母,就偷偷又重新投回了項羽,反叛了劉邦。劉邦一生氣就派韓信去攻打魏王豹,韓信過去沒幾招便把魏王豹給擒獲了。但是怎奈兩人是姑表親,于是就給放了。魏王豹被放回之後,還是不服氣,于是又接着打,傳說打了三天三夜,回到大帳,魏王豹一脫铠甲,就攤在了地上,沒爬得起來。也就是“卸甲風”的緣故。

古代人打完仗,為何再熱也不能脫盔甲,常遇春是是以而死的嗎?

曆史上隻有一個猛人得了卸甲風,又以氣治氣,自己把卸甲風給治好了的,這個人就是“将不過李”的李存孝。

傳說李存孝曾經在一天之内,面對敵人車輪戰,5個候28個将軍輪番上陣,被李存孝誅殺了15個人。結果就算李存孝是神,也有用盡氣力的時候。回到大營,李存孝身上都冒着熱氣,血液跟煮沸了一樣,熱得不行。于是立刻卸去了盔甲,接連喝了3杯冷酒,結果砰然倒地,口吐鮮血,人事不省。這在傳統認為就是中了''卸甲風''。

古代人打完仗,為何再熱也不能脫盔甲,常遇春是是以而死的嗎?

但是高思繼這貨偏偏就在這個時候,在外罵戰。晉王知道李存孝這個時候已經不能打了,再打就完了,于是派了一堆人出去,結果都被高思繼給戰敗了。結果康君利這貨比較小人,就趁着送藥的時候,故意告訴李存孝,外面有個叫高思繼的說你不行。李存孝頓時火冒三丈,一把打翻了藥,光着身子就要去應戰,結果反而出了一身大汗,不但病好了,還生擒了高思繼。當然這種事情估計也隻能在李存孝身上發生。曆史上也沒有第二個記錄。

原創首發,歡迎關注或吐槽

古代人打完仗,為何再熱也不能脫盔甲,常遇春是是以而死的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