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财經天下》周刊 楊俏
編輯|楊潔
今年下半年開始,裁員、關城、拖欠貨款等,成為了社群團購老玩家們的關鍵詞。在同程生活宣告破産後,同屬“老三團”之一的十荟團似乎也走上了和它同樣的道路。
日前,有媒體報道稱,十荟團或将在未來的兩到三周之内,将湖南所有的網格倉關停,并且預計在年底關閉在大學營長沙市的所有業務。
對此,十荟團回應媒體稱,目前湖南地區确實在做業務調整,但這屬于正常的優勝劣汰,不存在全部關停的情況。
不過,也有其供應商和部分前員工向《财經天下》周刊透露,十荟團也在面臨供應商們陸續上門“讨債”的情況,并且還有一批員工已被公司“暴力裁員”。
“我上午剛到公司,下午就被通知辭退,還被迫簽下了主動離職的協定,11月份的工資還有80%未發放。”一位十荟團前員工氣憤地告訴《财經天下》周刊。還有員工表示,十荟團的裁員一直在持續進行,公司最初上萬人規模的員工團隊,目前已縮減至不足1000人。
早在今年8月的時候,就有消息傳出,十荟團開始大規模撤城和裁員,一口氣關掉了全國21個城市圈的業務,僅保留了5大盈利狀态的核心都市圈。一個多月前,一位前十荟團員工還曾告訴《财經天下》周刊,十荟團正在努力求生,并在等待“救命錢”——據稱,在2022年1月它或将迎來一筆資金注入。
但是,在錢到位之前,十荟團的嚴冬難過。
憤怒的員工和供應商們

12月,不少十荟團員工接到了一份突如其來的離職協定。這讓他們非常憤怒。
2021年6月初剛入職十荟團的小張,在濟南城市圈的商品部負責管理商品排期。小張告訴《财經天下》周刊,12月17日,他照常到公司上班時,部門負責人卻告知他:“20号公司要裁人。”
12月20日,小張來到公司,他發現,連人事也申請了離職,已經不在公司了。他說,随後他就收到了公司發的一封電子簽的離職協定,強勢逼迫員工們簽字。
“如果我們簽了,根據這份協定,我們是由于個人原因離職,12月的工資會拖到來年2月再發放。但公司表示,如果我們不簽,11月的工資也拿不到。”小張說,包括他在内的大多數員工都拒絕簽訂這份離職協定。随即,這批員工就被踢出了公司的釘釘群。
他告訴《财經天下》周刊,公司目前的做法“讓員工們非常憤怒”。結合今年來公司業績的變化,在他看來,這是“一步一步瓦解了我們員工對公司的信任。濟南城市圈的業務被公司抛棄了。”
小張透露,從8月份開始,東北區域的業務,以及青島城市圈的業務就已經被公司外包了。到10月的時候,公司開始向他們強調“日子不好過”,還大大壓縮了他們的績效。
小張說,實際上,濟南城市的效益從他今年入職的當月起,就一直在逐漸下滑。“6月份的時候,濟南城市圈的營業額還能達到一天三四百萬元左右,到了10月份就隻有40多萬元;等到了11月份,直接縮水到隻有20多萬元了。”
另據小張透露,在他離職的時候,濟南城市圈已經積壓了供應商們近四五百萬元的貨款。據他所知,再加上另外4個城市圈,十荟團至少拖欠了供應商超2000萬元的貨款。
一批供應商也同時訴苦稱,他們也發現,12月份十荟團的返現時間延遲得越來越久。此前他們在平台上提現,48小時以内就會返現;現在有的供應商已經提現了近1周,仍未返現成功。
上海供應商老劉在幾天前決定退出十荟團平台。包括1萬元押金在内,他在平台上還有16萬元左右款項無法提現成功。12月24日,他找到了負責該款項的一位杭州營運人員催其退款,卻被告知“目前回款也先打給再合作的商家”。老劉憤憤不平地說,這讓他“很不能了解”。
2021年4月,十荟團對外宣布完成了7.5億美元的D輪融資。老劉正是在那時,選擇了加入十荟團包郵商城的業務,為其提供美妝産品。《财經天下》周刊了解到,包郵商城是十荟團在2020年7月份上線的新業務,由供應商直接發貨到使用者指定的收貨位址。
老劉說,他意識到十荟團的發展遇到了困難,是在今年9月。當時十荟團在國内多個區域的業務開始“撤退”,廣東、福建、浙江、上海以及東北等部分地區的業務陸續關停,山東片區隻剩下濟南。
但是包郵商城的業務負責人告訴供應商們,公司“裁員是為了更好的發展,戰略性撤退也是尋找更好的方向,包郵商城還是公司未來将要發展的重心業務”。這一席話也給當時的老劉吃了一顆定心丸。
但他萬萬沒想到的是,截至目前公司都無法為他結算賬款。老劉無奈之下,隻能退出平台,并且決定上門“讨債”。
福建供應商劉美說,她這邊已有部分供應商早已陸續從十荟團的平台上撤出,由劉美負責對接十荟團的員工,處理收尾工作。她說,自己與十荟團的對接群原來是七八個人,到目前已經隻剩下了4個人在群裡,其中隻有兩個人是十荟團的員工,“還都是新來的”。
同時,讓她煩心的是,此前公司與十荟團前任采購人員間的好幾筆訂單竟然都未錄入系統,目前十荟團對接的人員是新員工,對她說無法解決問題。“可能最後這些就成為了壞賬。”劉美歎息。
長沙還守得住嗎?
十荟團起于長沙,現在也困于長沙。
長沙是社群團購的發源地,也是“核心戰場”。“老三團”中,興盛優選、十荟團的大學營都在這裡。
成立于2018年的十荟團,以做水果生鮮起家,2019年8月和深耕長沙的早期社群團購平台“我你您”合并,主攻二三線城市市場,并由此一舉坐上了社群團購賽道的前三把交椅,和興盛優選、同程生活并稱為“老三團”。到了2020年4月,其GMV突破6.5億元,日訂單峰值超過160萬單。
長沙市場對于十荟團有多重要?多位前員工向《财經天下》周刊表示,長沙是十荟團的“核心要地”,如果長沙“失守”、退出湖南大學營,那就意味着十荟團也“完了”。
但現在,十荟團湖南地區的業務也危險了。
一位前員工告訴《财經天下》周刊,十荟團在湖南浏陽全線的服務站都已經關閉,服務站老闆也不願意幹了,因為“單量少、虧本”;各站點團長們的提現時間,也從之前的“3天以内”變成了現在的“3到7天”。
據十荟團前員工稱,長沙地區業務在6月份時一天的營業額能達到2000多萬元,目前已縮水到了50多萬元。
長沙地區的部分十荟團員工同樣也接到了公司發出的離職協定。一位已離職的員工向《财經天下》周刊表示,他所在的部門原本有100多名員工,目前隻有10個人還留在公司。但對于“十荟團即将退出湖南大學營”的傳言,他表示,留守在公司的員工們目前并未接到相關的通知。
還有員工向《财經天下》周刊透露,十荟團原本計劃是在今年12月底或明年1月初會有一筆融資進來,“大概有1億元左右”;但是現在,随着公司大批裁員,這筆融資可能也進不來了。
盡管十荟團在長沙已經舉步維艱,但是長沙市場在社群團購行業中,仍是一塊巨頭們争搶的“要地”。今年9月,阿裡淘菜菜的首家線下店落地長沙,并整合了其社群電商品牌“淘寶買菜”與“盒馬集市”,統一更新為“淘菜菜”。
社群團購,還能撐多久?
要麼快跑,要麼死亡。老三團們的“危機”,從網際網路巨頭們看上了“賣菜”這門生意開始。
2020年,疫情的影響下,社群團購平台們也都紛紛獲得了新的融資。“老三團”背後,出現了網際網路巨頭們的身影。據《财經天下》周刊統計,2020年一年,十荟團就獲得了近4.5億美元融資,從2018年開始,阿裡已經四次投資十荟團;興盛優選獲得了累計15億美元融資,京東、騰訊聯手下注;同程生活也獲得了超2億美元融資。
但這已經是社群團購老三團們最後的“高光時刻”。
在2020年,包括滴滴、美團、拼多多等巨頭先後下場進入社群團購領域。美團在2020年底之前,直接從長沙招募超300名BD(商務拓展);多多買菜也直接從南昌地區業務“要人”,調往長沙開城。和社群團購中小平台們之前的競争态勢不同,巨頭們掀起的是拼資本的“補貼戰”。
老三團們不得不跟着一起燒錢,開啟了守衛大學營之戰。
據媒體報道,2021年上半年,十荟團“火力全開”,BD的招募都無需經過面試,直接試崗。十荟團長沙辦公室的招聘處每天人來人往,有的員工甚至直接上午辦理入職、下午就開始拓展業務。在辦公室裡,牆上懸挂着“保長沙業績穩定增長,血戰南昌”的大橫幅,以激發員工們的鬥志。
在2021年上半年,十荟團員工總數迅速擴張到了1萬人,他們分布在全國各地,拓展十荟團的業務規模。根據阿拉丁小程式指數榜6月顯示,社群團購行業内,興盛優選、十荟團、美團買菜、同程生活等,仍舊占據着榜單的前幾位。
但采用價格補貼等政策,想要守住市場佔有率的十荟團,也在面對日趨嚴格的監管。今年3月,市場監管總局對十荟團等五家社群團購企業的不正當價格行為,作出行政處罰;5月,十荟團又被市場監管總局處以150萬元頂格罰款。社群團購中小平台的持續虧損,也讓資本們逐漸喪失了耐心。
2021年下半年,同程生活宣布破産、食享會陷入困境,十荟團也走到了轉折點。
今年8月21日,十荟團創始人陳郢發了一封題為《聚焦使用者長期價值的一次自我革新》的内部信,宣布業務與阿裡MMC進行戰略整合。十荟團也作出了戰略性調整,其管理模式按照華中、華南、中原、北方和華東五個大區劃分,做好了長期作戰的準備。
此時,十荟團在東北地區的業務開始逐漸清退,長春、福州、哈爾濱、青島等城市業務關停。十荟團表示,關閉虧損區域,未來将更加專注兩湖、江西等優勢區域市場。
有業内人士認為,十荟團的擴張速度太快,導緻了其組織能力及後端管理的短闆顯現,内部造血能力也逐漸匮乏。
被拖欠貨款的十荟團供應商們,以及被裁員的前員工都向《财經天下》周刊透露,直至目前為止,十荟團還沒有給到他們一個合适的解決方案。
天眼查資訊顯示,北京十荟團科技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已經在2021年12月15日發生變更,由王鵬(十荟團聯合創始人)變更為王文敬。王文敬同時也是北京群鮮荟萃科技有限公司、福建十荟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十荟團旗下的鎮江十荟供應鍊有限公司也已于2021年3月被登出。
但多位員工向《财經天下》周刊表示,他們并不知道王文敬是誰,此人之前也并未在十荟團的内部釘釘群内出現過。
社群團購大戰,成為了史上最短的一場燒錢戰争。
破産、裁員,老三團們負面消息纏身。那麼,社群團購行業前路何在,資本、營運、供應鍊,又到底哪一個才是社群團購的核心競争力?百聯咨詢創始人莊帥認為,社群團購本身是一個生态型的商業模式,“它不是獨立的商業模式,需要在成熟且能獨立發展的生态體系下,與其他業務融合發展。”
是以,他認為,在短期内,多數社群團購平台們都無法實作正向收益,且在使用者端的服務和體驗上都陷入了同質化競争,整個行業已處于“嚴重内耗”的階段。
(應受訪者要求,小張、老劉、劉美等為化名)
本文由《财經天下》周刊旗下賬号AI财經社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管道、平台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