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生而為女性,我不抱歉

這幾年,關于「女性」的讨論總是引人注目。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新的社會新聞将女性話題推到風口浪尖。女性在掙紮、飄搖,也在不斷的自救,赢得自由與尊重。

生而為女性,在曆史長河裡似乎“天生弱者”。但越來越多的作品,越來越多勇敢的女性,通過與自我和外界對抗,通過痛苦地創作,讓我們覺知到性别從不是疆界,弱者與強者亦在流動中。

生而為女性,我們要如何認同自己的身份?我們又要如何在一切難以察覺的隐形控制中,成長為一個獨立、自尊、自強的女性?——答案是永不放棄覺知和共情。

那些發生在遙遠他人身上的事件,與我們緊密相關。是她,是她們,也是我們。

通過不斷學習,保持一種敏銳性,意識到自己在流動中的性别身份,不為自己設限,亦不屈從于控制,才能真正保護自己,赢得舉步維艱的平等和尊重。

下面我們整理了8本書,關于女性自我保護、心靈成長,也關于女性自我認知與創造。

生而為女性,我不抱歉

這本書最近非常火,我非常喜歡它的宣傳語“在你心中占據重要位置的人,為何會讓你如此痛苦?”

這一句話,說出了人世間最難以面對的真相——那些令人自傷自棄,如溺水般掙紮的痛苦,幾乎都來自你極為珍視的人:父母、兄妹、戀人、摯友……本該是溫暖善意的燈火,卻伸出以愛為名的魔爪。你被緊緊攥住,不斷扭曲自我的意志去滿足他們。這種可怖的操縱關系,在心理學上被稱作“瓦斯燈效應”(gaslight)。

《瓦斯燈效應》作者羅賓·斯特恩(Robin Stern)是耶魯大學的心理學博士,有超過30年的心理咨詢經驗。書名“瓦斯燈效應”(gaslight)來自1944年的一部電影《瓦斯燈下》。

生而為女性,我不抱歉

電影講述男主角通過不斷的心理暗示,操縱女主角的情緒和認知,最終将正常的她逼瘋,侵占了她家族财産。已經過去了将近80年,這樣關于“精神控制”的慘劇依然在世界各地上演。

這種隐形控制難以察覺,被控制的人常常覺得是自己做的不夠好。隻要再好一點,再努力一點,他們就可以滿意了。但他們不會。永無止境的自我懷疑,讓人逐漸失去自我。這樣的操縱關系,受害者常常是親密關系中的女性。

《瓦斯燈效應》是一本紮實的心理學書籍,理論、執行個體和方法論環環相扣,通過6個步驟,5個方法讓人認清自己被隐性控制的真相,并逐漸擺脫。

生而為女性,我不抱歉

推薦給什麼人:

總是試圖迎合其他人的期待,深陷一種無法被滿足的親密關系中而失去自我的人。

書摘:

當你感到自己被诋毀或被攻擊的時候,就應該停止聽對方講話。記住關鍵的一點:無論你做沒做,都不能被這樣對待。

生而為女性,我不抱歉

這本算是談論親密關系的殿堂級作品,幾乎讀任何關于親密關系的書,都會有内容引用這本書。

作者是心理學教授羅蘭·米勒(Roland S.Miller)他自1978年開始,就一直在大學教授親密關系的課程,這本書有他在兩性情感領域30多年的積累,非常專業、科學以及充滿洞察。

親密關系如此之重要,生活中的幸福和痛苦都大抵來自于此。但對親密關系的錯誤認知一直誤導着大衆,情感勵志大師的語錄和口号,混合着各種道聽途說,用錯誤的方式溝通,彼此需索,求而不得,得而不珍。本該讓人生獲得滋養的兩性關系,日漸變成互相傷害的牢籠。

科學的認知親密關系,是如此重要。這本書可讀性很強,并不晦澀艱深,适合普通人閱讀。

想要建構更健康、更穩定的親密關系,并從親密關系中獲得愛與滋養的人。

親密關系滿足的秘訣:1、欣賞你的伴侶,2、表達你的感激,3、重複上述兩步。

人們會适應于愉悅的環境,如果你足夠幸運(并且還兼備聰明和勤奮),擁有了美滿的親密關系,你會認為它是理所應當的,這是很危險的。但如果你變得懶惰,習慣于你的好運,你就會身在福中不知福。這非常不利于你們的親密關系,是以我們給你一個特殊秘訣,如何同時感到滿足、維持關系和對生活感覺良好。

聽好了。要有義務地去注意伴侶為你付出的關愛、仁慈和慷慨。

生而為女性,我不抱歉

這也是這兩年大火的心靈成長書籍,光憑着《被讨厭的勇氣》這個書名就令人非常共鳴。身陷在社交網絡裡的我們,長袖善舞,讨人喜歡,也許最缺乏的就是“被讨厭的勇氣”。

作者說“所謂的自由,就是被人讨厭” ,他認為人的所有煩惱都來自人際關系,是以我們最重要就是從人際關系中掙脫出來,重新審視“我”與“他人”的關系。

書中很多觀點,都讓人有被戳中的微微痛感,進而覺察,進而自我控制,不再讓情緒自傷。

全書使用聊天對談的形式寫成,循序漸進,輕松易讀,沒有灌輸式的說教感,非常适合不斷重複閱讀。

改善人際關系,不再因為他人的評價和回報而影響自己。

毫不在意别人的評價、不害怕被别人讨厭、不追求被他人認可,如果不付出以上這些代價,那就無法貫徹自己的生活方式,也就是不能獲得自由。

即使有人不喜歡你,那也并不是你的課題。并且,“應該喜歡我”或者“我已經這麼努力了還不喜歡我也太奇怪了”之類的想法也是一種幹涉對方課題的回報式的思維。

不畏懼被人讨厭而是勇往直前,不随波逐流而是激流勇進,這才是對人而言的自由。

生而為女性,我不抱歉

談到女性成長和女性覺醒,就一定要談到波伏娃的《第二性》。如果你對女性主義感興趣,這本書也是第一必讀書。

所謂“第二性”,是波伏娃在書中指出——在男權社會中,男性是“第一性”,而女性是“第二性”。女性永遠排列在男性後面,作為配角依附于男性生存。這種對男女不平等關系的大膽洞察與揭露,讓《第二性》成為20世紀女性主義運動的基礎。

即使在當代社會,男性霸權依舊隐藏在角角落落,試圖貶低女性的價值。女性隻有通過不斷的體察、學習,才能夠意識到我們所處的環境,意識到兩性關系是怎樣一種交纏依附,意識到女性擁有了什麼,失去了什麼,該去追求什麼。

波伏娃對于愛情、親密關系和女性成長的洞見都是極為深刻的,本書雖然過去了數十年,但依然并不那麼容易了解。建議帶着一種苦澀、堅決以及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去閱讀。

生而為女性,我不抱歉

波伏娃

對女性主義感興趣,并希望深入了解的人。

女人覺得自己低劣,實際上是迫使她要做個女性化的女人的種種規範讓她變低劣。若是出于她自發的抉擇,她會選擇做個完整的個體,做個主體,做個自由意識,對着世界和未來敞開自我;如果說這樣的選擇就意味着她帶有男性化的傾向,還不如說這表示一般所謂的女性化其實是斲傷女人,讓她做個殘缺不全的人。

生而為女性,我不抱歉

這本和波伏娃的《第二性》一樣耳熟能詳,是伍爾夫的代表作,但凡談到女性主義,都繞不開這本書。

《一間自己的房間》其實是伍爾夫兩次演講的合集。1928年,伍爾芙受邀到劍橋大學做了兩次“婦女與小說”的演講。這本書之是以流傳甚廣,也是因為它脫胎于演講,文字流暢易讀,一氣呵成,閱讀充滿了樂趣。其中最廣為流傳的一句話,大概就是““A woman must have money and a room of her own if she is to write fiction.” 女人要想寫小說,必須有錢,再加一間自己的房間。

這句話成為無數女性的人生燈塔,充滿現實的力量,激勵職業女性不斷在艱難的處境中對抗,努力工作賺錢,擁有“自己的支票本”,進而赢得獨立和自由。

生而為女性,我不抱歉

伍爾夫

伍爾夫的清醒和警覺,是落在實地的,相比于很多女性主義題材的創作,她的書更貼近閱讀而不作專業高深之态,她談論謀生、賺錢和創作,似乎更能為女性指出一種切實可行、摸得着的道路。

所有對女性成長感興趣的人

我希望,大家無論通過什麼方法,都能掙到足夠的錢,去旅行,去閑着,去思考世界的過去和未來,去看書做夢,去街角閑逛,讓思緒的釣線深深沉入街流之中。

生而為女性,我不抱歉

這本書就如同書名一樣,描繪了女性創作時遭遇的重重阻力。作者旁征博引,搜集了大量資料,通過對女性創作者困境的例證,反觀無處不在的、對所有職業女性的打壓和輕視,并呼籲女性覺醒。

在閱讀這本書時,可以認識很多并不知名、但創作過優秀作品的女作家。如果感興趣,可以去找到這些作家的書閱讀,是一種新知的樂趣。

不過坦白說,這本書并不是一本很流暢輕松的讀物。閱讀需要花點苦功夫,但讀進去後則别有洞天。

女性創作者

她沒有寫。

她寫了,可是她不該寫。

她寫了,可你們看看她寫的啥呀!

她寫了,可是 “她” 算不上真正的藝術家,“這” 不是真正嚴肅的作品,文類不正确——不是真正的藝術。

她寫了,可是她就寫了這麼一部作品。

她寫了,但作品隻是因為某個勉強服人的原因才顯得有趣/被選入正典。

她寫了,但她隻有很少的存在感。

生而為女性,我不抱歉

這本書是女性主義文學理論的奠基作,以19世紀作為斷代的女性主義文學史的第一部巨著。

作者是兩個英文系女教師,她們在書中重新閱讀了19世紀耳熟能詳的女性作品,比如簡·奧斯汀,勃朗特姐妹等。她們從文學史中找到了“瘋女人”這個獨特的類别——那些癡狂、驚世駭俗的、被禁锢的“瘋女人”,隻是社會規訓下的犧牲品。

“瘋女人”這個概念這幾年也越來越多被提及,我們面對一些社會議題裡誇張的女性形象時,都會想到這本書的作者曾經這樣寫過:“在每個溫順善良的女人背後,都或多或少拖着一個癫狂的影子。” 女性意識被囚禁在“溫良恭儉讓”的軀殼裡,她們不敢喘氣,喊不出聲。這本書可以讓我們在文學裡,看到現世社會裡複現的一切。

但這同樣是一本不容易讀下去的書,需要有一定的文學功底,以及對文學作品巨大的熱情。

生而為女性,我不抱歉

兩位作者

适合什麼人:

女性創作者/對英美女性文學感興趣的人

女性在有機會嘗試用筆進行之前一直将她們冷冷地拒之門外的創作之前,首先必須逃離那些男性創作的文本,因為這些文本将她們定義為“無足輕重的人”,否定了她們建構起自己權威的主體性。

生而為女性,我不抱歉

這次推薦裡唯一一部小說,是火遍全球的“那不勒斯四部曲”的第一部。作為小說,這本書的故事性和易讀性都極高,是那種精彩到你能一口氣讀完的書。

“那不勒斯四部曲”講述了兩個那不勒斯貧困地區出生的女孩,持續了将近50年的友誼。作者的文風我很喜歡,作為女作家,她所描寫的女性友誼極度真實,在溫情和羁絆中也充滿暗戰,你可以讀到兩個女孩彼此的守護和救贖,她們分離又重逢,兩個貧困卑微的女孩,成就了一種史詩般的女性成長史。

HBO同名的迷你劇《我的天才女友》也已經播出了3季,在豆瓣收獲了9.3分。如果不想看書,這部劇也相當值得一看。

生而為女性,我不抱歉

任何熱愛閱讀小說的人

但在那時候,雖然我的眼裡全是淚花,但我學會了一樣東西——一樣後來我非常擅長的本領,就是抑制我的絕望。

讀書是重要的,但不斷的覺察與思考更重要。如果不愛讀書,也可以多看一些相關的影視作品,或者和女性朋友多進行一些探讨交流。每一次覺察,都是對改變女性處境的一次推動。

日本作家上野千鶴子曾提到,“女性主義絕不是弱者試圖變為強者的思想,女性主義是追求弱者也能得到尊重。”

我們并不追求強大、權力和統治,但我們要掌握力量,要赢得尊重。生而為女性,我們必然擁有一種同心同力同命運的力量,她們的創作依然代際相傳,堅韌、綿延、生生不息。生而為女性,不必抱歉,因為我們始終在一起。

編輯:西貝

撰稿:洛懷

美術:羅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