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診室外,老王拿到精子報告單時,有點懵。
和妻子備孕二胎無果,這才來醫院做檢查,可是自己平時作息規律,不抽煙喝酒,堅持做運動,怎麼會“弱精”呢?

這時,醫生瞄了一眼老王手邊印着“XX溫泉酒店”字樣的布袋,突然問道:
“你最近泡過溫泉嗎?”
“你怎麼知道?”老王一愣,難道自己的“弱精”和溫泉有關系?
醫生的眼鏡片閃過一絲光芒,沉吟道:“破案了。”
溫泉雖有一些好處,但真的不是人人都适合。
了解這些細節,讓你泡得更安心、更健康。
溫泉作為一種遊玩項目,主要作用還是休閑娛樂。
在療養方面,溫泉是“水療”的一種,被世界衛生組織定義為“傳統和補充醫學”的一部分[1]。
意思就是,這類療法在傳統文化經驗中,被認為有保健功能、或對某些疾病的康複有幫助,但不是正常的治療方法,也沒有納入主流的衛生保健系統。
溫泉主要是利用熱作用和機械沖擊,讓血管擴張、促進新陳代謝、放松肌肉、舒緩壓力[2]。
關于溫泉治病的研究,目前還比較少,也存在局限性。
有随機雙盲臨床試驗發現[2],溫泉浴、泥漿浴和直接用自來水泡澡相比,似乎更能緩解骨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慢性背痛、骨質疏松等帶來的疼痛。
但這些試驗人數都太少,還需要更大量的人群研究,才能得到更充分的證據。
另外,溫泉廣告經常說“富含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及微量元素”(比如硫、鈣等),但身體能吸收多少礦物質,起什麼作用,并沒有确鑿的證據。
即使真的進入人體,也不見得有多大好處,甚至可能有害。
比如硫磺泉裡的硫化氫(H2S),人體自己也能産生,雖然硫化氫會參與一些生理過程[3],但在多數器官中仍是一種毒性物質。至于是否能用它來治病,目前還在探索階段[4]。
而且,高濃度的硫化氫毒性很強[5],吸入後可損傷腦細胞。鼓吹“溫泉硫化氫含量很高”可不是什麼好事。
我國《公共場所衛生名額及限值要求》規定[6],使用硫磺泉的溫泉場所,室内空氣中的硫磺氫濃度不應大于10毫克/立方米。
但“純天然”、剛從地下抽出的溫泉原水,硫化氫卻可能是國家限值的數十倍。
理想情況下,景區的溫泉水如果都按規定稀釋到低濃度,是不會導緻中毒的。
可怕的是,不少溫泉場所監管不嚴、也不會把各項名額定期監測公開。
再加上遊客一味追求“原生态”的野溫泉,進而釀成了悲劇。
不管是溫泉會所、還是天然溫泉,國内外都有因硫化氫濃度過高、緻人昏迷甚至死亡的報道
(日本溫泉營業場所的中毒事故,來源:人民網)
(天然溫泉原水導緻的中毒事故,來源:央視新聞)
還有氡氣,一種來自地下的放射性氣體(有輻射),被WHO認定為一類緻癌物,是肺癌的第二大病因,即使低濃度也有健康風險[7]。
一些地方卻在宣傳“養生氡泉”,簡直是迷惑行為。
(來源:某溫泉廣告)
總之,别指望光靠泡溫泉就能治好病,硫磺泉、“養生氡泉”還可能害人。
近年來,市場上還推出了不少“特色溫泉”,比如熱門的牛奶池、紅酒池、玫瑰池、紅醋池、中藥池等等。
品類多到,讓老闆加點姜蔥蒜,就可以“炖自己”了。
(圖檔來源:soogif)
但其實,這種五花八門的溫泉,是沒有必要去泡的。
且不說溫泉裡的“營養”成分是多是少,是否真正起作用也未置可否。
就拿牛奶來說,雖然曆來被尊為“美白聖品”,但牛奶86%~89%都是水分,而且牛奶中的蛋白質分子太大,無法被皮膚直接吸收[9]。
如果你泡完感覺“皮膚變白”,一方面是牛奶的實體殘留,另一方面,角質細胞吸水膨脹、透光率增大,看上去也更白淨透亮。但這種變化隻是暫時的。
紅酒倒可能從皮膚吸收,但酒精對身體并不友好;紅醋池可能微弱降低水的pH值,但pH範圍沒有測定,是否對皮膚好也是未知數。
對于其他的各種“加料”的溫泉,也都是大同小異。
隻需記住一點:皮膚無法直接吸收這些所謂的“養分”,堆在皮膚上還可能為細菌提供營養,成為健康隐患。
一般來說,老老實實泡正經溫泉,是不用太擔心的。
(正經溫泉,做老實人)
首先,正規管理的溫泉,通常會加入氯、溴制品等消毒劑,達到持續消毒的作用[10]。
其次,一些性病的病原體(如HIV、梅毒等),離開人體很難存活,除非你有創口暴露,剛好有感染者把大量病原體留在溫泉(如出血等),否則在流水稀釋、高溫的環境下,病原體很難傳播。
但這不意味可以100%安心,溫泉裡也有一些細菌容易興風作浪,比如銅綠假單胞菌。它廣泛存在于自然和人體的皮膚和呼吸道等各個部位,如果在溫泉中泡太久,皮膚屏障破壞,加上疲勞等讓身體免疫力下降,就容易讓這種病菌有機可乘。
是以,應選擇水質衛生達标的溫泉去泡,注意沖洗時間、泡後用清水沖幹淨,抹乳液保濕等。
溫泉的高溫環境,确實會對精子活躍性有影響。
适合精子産生的溫度一般比人體核心體溫低2℃~3℃,溫泉大多在36℃~42℃,有的甚至更高。
長期泡溫泉,對睾丸産精能力簡直是災難性的打擊,後果很可能是睾丸生産的“小蝌蚪”少了(精子減少症)、瘸了(畸形精子症),甚至直接死掉[7]。
而精子一般成活的時間大約需要70~90天,是以備孕期的男性,要盡量避開溫泉等高溫環境。
點選看視訊
此外,還有以下人群不建議泡溫泉:
腦血管疾病患者、低血壓患者。
對于冠心病等心髒疾病患者。尤其是經常有胸痛、氣短、憋氣等嚴重症狀,或3個月内發生過心肌梗死或心力衰竭的人。
女性月經期、孕期、哺乳期、患有陰道炎等;
患有性傳播疾病、皮膚病等患者;
酒後、空腹等疲憊情況。
在霧氣氤氲的湯池裡泡着澡,從頭暖到jio,簡直不要太舒hu~
想要更健康舒服,記得做好這些步驟:
循序漸進:别撲通一下就跳進池子裡。下水前先用手或腳試試溫度,再慢慢把雙腳伸入池中,适應後再把上半身泡入溫泉池。如果感覺溫度太高、适應不了,就别下去了。
掌握時間:别沉溺在溫泉溫暖的懷抱裡就不想出來了。最好每15~20分鐘就起來走走,出去放放風或換一個池子。
拍打按摩:别在池子裡一動不動。适當拍打按摩肌肉,可以緩解疲勞。
補充水分:泡溫泉過程中容易出汗,導緻水分流失。泡之前和泡的時候,注意及時補水。
注意保暖:盡量用幹燥的浴巾,起來後趕緊披上,避免着涼。
淋浴沖洗:溫泉水分蒸發後,礦物質和其他成分殘留在皮膚上的濃度較高,為了防止皮膚過敏,泡完溫泉後記得淋浴,把身上沖洗幹淨。
最後,說回開頭的話題,你覺得老王“弱精”,溫泉該背鍋嗎?
審稿專家:
褚明
江蘇省人民醫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醫師
徐宏俊
北京友誼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
參考文獻
[1]世界衛生組織.世衛組織傳統醫學戰略2014-2023[M].2013
[2]Morer C, Roques C F, Fran on A, et al. The role of mineral elements and other chemical compounds used in balneology: data from double-blind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meteorology, 2017, 61(12): 2159-2173.
[3]Carbajo J M, Maraver F. Sulphurous mineral waters: new applications for health[J]. 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2017, 2017.
[4]Yang G, Sener A, Ji Y, et al. Gasotransmitters in Biology and Medicine: Molecular Mechanisms and Drug Targets[J]. 2016.
[5]https://www.ilo.org/dyn/icsc/showcard.display?p_lang=zh&p_card_id=0165&p_version=2
[6]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中國國家标準化管理委員會.公共場所衛生名額及限值要求[S].GB 37488-2019
[7]世界衛生組織(WHO)氡與健康[DB/OL].http://www.who.int/zh/news-room/fact-sheets/detail/radon-and-health,2016-06-30/2018-07-17.
[8]S yland E, Heier I, Rodríguez‐Gallego C, et al. Sun exposure induces rapid immunological changes in skin and peripheral blood in patients with psoriasis[J]. 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 2011, 164(2): 344-355.
[9]薛銳,李成祥. 淺談牛奶的成分及其影響因素.中國奶牛.1998年第6期:51-52
[10]http://www.chinata.com.cn/ueditor/php/upload/file/20180921/1537519700345949.pdf
作者:朱玲玲
編輯:王鳳靈、趙亞楠
校對:武宜和 | 排版:李永敏
營運:韓甯甯 | 統籌:吳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