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地主家庭卻窮困潦倒
丁秋生,1913年出生在湖南省湘鄉縣的一個小地主家,他的爺爺早年還是一個提督,雖然說是個虛職(替補),但是好歹是從一品的官員。而且那時他的爺爺打仗打得特别好,也威風過一段時間。後來因為他爺爺在政治上不太順手,是以一直到退休也沒給家裡人留下太多遺産,充其量隻能算個小地主。但是突如其來的一場大洪水,将這僅存的家業也給沖沒了。
1920年,幼小的丁秋生隻好跟着一家人背井離鄉,開始了逃荒。等一家人逃到江西安源安頓了下來,年僅13歲的丁秋生迫于生活壓力便在安源煤礦六方井當起了童工。當時丁秋生所在的煤礦環境惡劣,不僅工作時間長、強度大,而且還存在很多的安全隐患。有一次丁秋生在工作時,就遭遇了瓦斯爆炸,所幸沒有丢掉性命。但是長時間在這種環境下工作,使得丁秋生變的習慣逆來順受,直到有一天,毛主席的到來徹底改變了他的命運。

參加紅軍,開始戎馬一生
1930年,毛澤東率領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到達了萍鄉縣。在此之前,丁秋生都沒聽過這個部隊,更沒聽過毛澤東的名字。但是叫他疑惑的是,周圍工友對于紅軍的到來好像異常開心,有的人還說:“毛委員要來安源了。要替勞工講話了!”
本來丁秋生對紅軍并沒什麼興趣,但是工友的這些話反而勾起了丁秋生的好奇,于是他就跟着周圍的工友悄悄去聽紅軍的宣傳。他們聽到毛主席說:
“勞工們幹的是牛馬活,吃的卻是豬狗食,這樣很不公平。勞工農民要想解放,就要團結起來,拿起槍杆子,打倒帝國主義,打倒封建勢力,打倒貪官污吏,推翻舊制度,建立工農兵蘇維埃,由勞工農民當家作主。”
很多人都深受鼓舞,包括丁秋生在内,雖然他們當時還不知道蘇維埃是什麼東西,但還是報名加入了中國工農紅軍。
左二為丁秋生
到了1934年,年僅21歲的丁秋生已經被任命為了紅9軍團第14師41團政委,并且是當時最年輕的團政委。不過期間他也因為年輕莽撞好幾次差點喪命。最危險的一次,就是在沖鋒時,他的左臂被一顆子彈擊中了大動脈,血止不住地往外噴,幾乎快流幹了,丁秋生也陷入了昏迷。這時張宗遜師長趕快安排了8個戰士,輪流将他擡到了金紅色醫院進行救治。在醫院裡,他昏迷了7天7夜才醒了過來,雖然性命保住了,但是傷臂也落下了2級殘疾。 事後他和毛主席聊天的時候說起此事,毛主席都直呼他命大。
因年輕氣盛違紀,而被處分
1937年,抗戰進入了最艱難的時期,八路軍在後方建立了一所摩托學校,專門用來培養飛機、坦克等技術兵種。但是因為前線吃緊,導緻這所學校一直缺一名政委。等到1938年,八路軍在召開幹部配備問題會議時,有人就提議叫丁秋生擔任這所學校的政委,并舉證說他曾在去年一年,帶出來了大約2000名的基層骨幹。于是參會者一緻同意了這個提議。
沒過多久,日軍在南京淪陷後做出的惡行——南京大屠殺,就被媒體爆出,這件事深深地激發了丁秋生的民族仇恨和殺敵的願望,還沒到學校任職的他便多次向校長提議:自己要到前線去殺敵。特别是當他聽說自己的任職指令還沒下達到時,就直接卷鋪蓋走人了。就連後方的留守兵團政治部主任譚政多次給他進行說服都無法說服他。
譚政
等譚政将此事和毛澤東彙報後,毛澤東十分嚴肅的說道:
“下了指令不執行,那怎麼行?軍隊是有紀律的。管軍隊要嚴,管幹部更要嚴,不服從指令要給予處分。”
譚政見毛澤東生了氣,趕快客氣的替丁秋生說話
“丁秋生就是想上前線,積極性是好的。他在主席身邊工作過,主席對他也是了解的。嚴肅批評一下,是不是就不要給處分了
?”毛澤東立馬毫不留情面地說:
“越是身邊工作過的同志,越是熟悉的同志,越要嚴格要求。”
幾天後,滿心歡喜丁秋生不但沒有收到上前線的通知,反而是收到了一張黨内嚴重處分的決定:撤銷他擔任摩托學校政委的指令,并叫他任職政治部機關擔任巡視員,從事調查研究工作。這也是丁秋生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因違反紀律而受到處分。
後來丁秋生積極地在後方做政治工作,從巡視員到後來的山東第一旅政治部主任、魯南軍區政治部主任、第八師政委等職。直到1941年,他才被安排到了山東開展敵後抗日工作。在1946年解放戰争爆發,丁秋生正式被任命為了華東野戰軍第三縱隊的政委。并在當年8月份參加了蘇北泗城攻堅戰,後配合華中野戰軍參加了宿北戰役,接着又參加了魯南戰役等幾個大兵團作戰。同時在這幾場戰役中,他還成功開創了一次殲滅敵軍3個旅的先例,并且最多的一次直接殲敵5萬餘人。
在1955年的将帥授勳儀式中,丁秋生被授予了中将的軍銜。後來還擔任了我國首任北海艦隊政委。而且虎父無犬子,他的兒子丁一平在17歲時就參了軍,先後畢業于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學院、海軍指揮學院、國防科技大學和國防大學、中央黨校省部級幹部在職研究所學生班。一生中最高任職海軍副司令員,并在2002年晉升為了海軍中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