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們是李大钊的得意門生,以身許黨,一雙兒女生死不明

如果說進入二十世紀的中國是一個革命中國,那麼中國共産黨的成立就至關重要,是中國人自救自強的象征。

當二十世紀40年代中期,國民黨政府随着政權日益腐敗不得人心後,再次證明中國共産黨道路的正确,最終共産黨也不負衆望取得了勝利。

雖說取得了勝利,但是在早期的革命史上,黨的每一步都走得極為艱難。

随着“

十月革命

”的槍聲響起,中國進步知識分子突然靈光一現,有了如何救國救民的模糊概念

馬克思主義

流傳到中國,深刻了解它的人都激動起來,這就是一條救國路。

師生情誼革命傳承

最早注意到這條道路的人是

李大钊、陳獨秀

等愛國知識分子,在1920年他們着手與共産國際聯絡,

探索着如何在中國建立一個符合國家情況的中國共産黨組織。

他們是李大钊的得意門生,以身許黨,一雙兒女生死不明

1920年10月,

為支援中國共産黨的成立,儲備後繼人才作為預備黨員,李大钊在北京成立了共産主義小組進行學習,其中有他的兩位得意門生

缪伯英和何孟雄

此時兩人還隻是青年學生,刻苦學習新知新事,為以後的道路打基礎。

1921年7月23日——31日期間,來自全國各地的13名共産主義者代表召開了

中國共産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參加一大的代表中就有

李大钊

,這位将一生投入革命工作中,最後壯烈犧牲的戰士。

在朦胧煙雨中,代表們以遊客的身份作掩護,乘坐遊船,讨論當時的政治形勢、黨的基本任務、黨的組織原則群組織機構等問題,

通過了中國共産黨的第一個黨綱和成立宣言,從此中國有了為民為國屬于人民的黨組織。

人常說名師出高徒,這個詞用在李大钊與他的“英雄”學生身上真是再合适不過。

李大钊可以說是革命隊伍裡的先鋒官了,1919年,偉大的五四運動爆發,

這是中國近代曆史上第一次徹底的、不妥協的

反帝反封建主義愛國運動

李大钊同志熱情投入并參與上司了五四運動。

在這場運動中和運動之後,他做了大量工作,緻力于馬克思主義的宣傳。

當他在北京任教時,更是大力宣傳馬克思主義思想,成為了衆多青年學生的領路人。

1920年,中國共産黨成立的前一年,李大钊在北京大學的課堂上呼籲着學生,試圖喚醒他們的革命熱血。

在課堂上,講到激動的地方時,李大钊振臂高呼:

當人們的精神有所覺悟,世界上的黑暗才會被滅絕。

他們是李大钊的得意門生,以身許黨,一雙兒女生死不明

年幼缪伯英

他的呼籲,讓1919年就來到北京學習并參加了新文化工讀互助活動的

缪伯英

有了感悟,她雖然進入這裡不久,對如何改造中國還不是太過了解,但是李大钊的話讓她認可這位明師,

她向往着馬克思主義思想中的内容。

于是下課後,

這個身材嬌小,略帶一絲瘦弱的女學生大膽而又真摯的希望可以成為李大钊的學生,同其他人一樣

為國家以及馬克思主義思想而奮鬥。

李大钊被她的思想覺悟感動,

認為她是有志女青年,是新時代十分重要的先進女性代表。

馬克思主義思想打破了工讀互助主義的幻想,切實地明确了革命道路

,于是缪伯英不再關注其他,一心革命多次奔走在北大校園中學習。

而同樣在北京大學多次聆聽李大钊授課和演講的

何孟雄

也深有感觸,他積極地投身革命事業,在學校中帶動青年學生學習先進思想,激發大家的救國熱情。

由于他積極向上,在學校中踴躍參加活動,被李大钊所注意到。

他認為這個青年同缪伯英一樣是可造之材,中國的未來需要他們這樣的青年學生。

于是,李大钊将他同缪伯英一樣收為學生,細心教導,在之後的活動中不斷地鍛煉他。

有什麼地方需要就派何孟雄去,讓他多接觸參加勞工運動,這讓何孟雄在後期組織勞工罷工活動時更加的友善。

他們是李大钊的得意門生,以身許黨,一雙兒女生死不明

如果說在兩位學生中,誰更通透一些,無疑是缪伯英。

别看這是一位女學生,但是從小出生在書香門第教師家庭的她很早就接觸到了先進思想,并且

因為她從小就愛思考探索新問題的特性,是以她能更快了解馬克思主義思想,成為思想的傳承者。

反觀何孟雄卻在這一方面有些許遲鈍,他模模糊糊地感悟着革命理念與思想,卻無法切實将它抓住,深入了解,得出自己的結論。

在這種迷糊狀态中,何孟雄的學習受到了沖擊,好在李大钊很快發現其中的問題,讓缪伯英去幫助引導這位略有些迷糊的學生。

正是這份幫助與引領,讓兩人結下了不解之緣。

缪伯英收到老師的任務指派後,表現得十分認真。

一是因為她本身對革命事業的建設熱情,二是對老師給予的任務足夠重視。

在長時間的相處中,缪伯英總是給何孟雄帶去各種書籍,與他探讨理論。

并且在參加活動時,讓他一同聽一聽看一看同學的變化。在思想觀念慢慢轉變的日子裡,何孟雄也被這位意志堅定聰慧能幹的姑娘打動,将她放入心底。

他們是李大钊的得意門生,以身許黨,一雙兒女生死不明

在缪伯英的幫助下,何孟雄最終決定

放棄無政府主義的不切實際思想

,接受馬克思主義。

對于這兩位學生,李大钊是極其欣賞的。

當他決定壯大黨的力量時,第一批候選人名單中就有這兩位學生。

李大钊從青年團員中選取了缪伯英、何孟雄等五人加入中國共産黨。

其中,缪伯英是最早一批共産黨中的第一位女性黨員,可以說她代表着新時代女性的形象。

她的存在讓人民了解,女性同志不再是舊時隻圍在鍋爐旁、無知的存在,也可以成為巾帼不讓須眉的女英雄。

李大钊曾特意找缪伯英談話,表明

缪伯英是自己見過的學習馬克思主義思想中最優秀的女性,她的出現可以充分帶動女性的學習,激發女性對知識和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學習興趣。

是以他願意引導缪伯英入黨,成為并肩作戰的同志。

他們是李大钊的得意門生,以身許黨,一雙兒女生死不明

事實證明,李大钊沒有看錯人,何孟雄與缪伯英是兩位優秀黨員,在加入共産黨後不停地為事業奔波,發起勞工運動和婦女運動,反對軍閥與封建社會。

李大钊可以說是兩人生命中的一盞明燈

,不但為兩人指引了生命事業道路,還促成了兩人的姻緣。

無論是在北京大學一同學習李大钊的課程,還是一同加入中國共産黨,多年相處的情誼,讓兩人逐漸發覺眼前這個最懂自己,和自己一同奮鬥的人就是夫妻。

于是在李大钊的見證下,兩人結為了夫妻。

正值重陽佳節,何孟雄和缪伯英在同志們、同學們以及老師的見證下,用最簡樸的儀式舉行了莊重的結婚儀式。

當時前來賀喜的同志們,稱贊他們是“英雄夫婦”,剛好兩個人的姓名中帶有這兩個字。

當初的祝福飽含着美好祝願,而這兩人也同他們的名字一樣真的成為了英雄。

他們是李大钊的得意門生,以身許黨,一雙兒女生死不明

一路同行以身明志

要說李大钊本人,可以說是壯志未酬身先死,留得精神芳人間。

他的兩位得意門生不但繼承了他的思想和意志,也同他一樣為革命貢獻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中國共産黨

成立後,李大钊同志代表

黨中央

指導北方地區黨的工作,

在北方廣大地區上司宣傳馬克思主義,開展勞工運動,建立黨的組織。

當時人們對共産黨馬克思認識不深刻,處于混亂階段,各類信念理念在中國碰撞,是以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傳播工作極其重要。

李大钊多次不顧危險,為宣傳工作奔走,直到黨内叛徒禁不住誘惑出賣李大钊等人。

1927年4月,在反動軍閥的白色恐怖中,李大钊同志在北京被捕入獄。

他受盡各種嚴刑拷問,始終

堅貞不屈、大義凜然

,慘遭反動軍閥殺害,犧牲時年僅38歲。

這位年輕的革命戰士在死前提出了最後的要求,甯願站着死也不願跪着生,

即便他死了,他的身後也會有千千萬萬個革命者繼續向前。

他們是李大钊的得意門生,以身許黨,一雙兒女生死不明

李大钊的堅信是正确的,他的身後還有缪伯英和何孟雄等青年黨員。

結婚後的缪伯英和何孟雄住在了北京景山西街中老胡同5号,這裡承載着他們的革命夢想和希望。

在這個不大的地方,他們一起讀書一起謀劃黨的事業,一同孕育着孩子。這裡既是他們的家,也是黨組織的秘密聯絡據點。

當時的李大钊、陳獨秀等人也來過這裡,在這裡和其他人共同議事。

當李大钊被捕被殺害的噩耗傳來時,對于何孟雄與缪伯英來說無疑是沉重的打擊

,不過這也讓他們堅定了繼續走下去的信念。

随着李大钊的被捕死去,缪伯英等人的身份也已經暴露,情急之下隻能迅速轉移陣地回到老家長沙,在這裡繼續革命事業。

作為有識青年,缪伯英回到家鄉也沒有閑着,而是應邀去了女子師範附屬國小當校長。

此時女孩子讀書并不是件容易事,她的到來讓女子師範學校變得更加的有号召力。

他們是李大钊的得意門生,以身許黨,一雙兒女生死不明

随着革命形勢的變化,長沙也不再是缪伯英和何孟雄的久待之地,為了後續的工作他們幾經輾轉來到了燈紅酒綠的上海。

在這個各方勢利交錯,人人談笑風聲的十裡洋場,革命事業與工作變得更加艱難。

他們不但需要時時刻刻防備着探子與奸細,還要應付上海的高額開銷。

生活與理想事業交織在一起,讓人更加的疲憊。

從未停止腳步休息過的缪伯英終于在工作中倒下,患上了嚴重的傷寒。

1929年10月,缪伯英在寒冷的秋風中被送進了

上海仁濟醫院

或許從倒下的那一刻缪伯英就預料到了自己的情況,她多次眼中含着淚水氣憤于自己的不争氣。

革命未完成,孩子還未在眼前長大,也沒有與丈夫白頭到老,懷着滿腔的不甘心,缪伯英還是病得越來越重,生命進入了倒計時。

在最後的病危時段,缪伯英終于還是抓着何孟雄的手,說出了最後的遺願。

他們是李大钊的得意門生,以身許黨,一雙兒女生死不明

她從來不後悔加入中國共産黨,隻是後悔沒有戰死在革命事業中就因病去世。

她雖然不能繼續陪伴丈夫,卻希望丈夫能把革命事業繼續完成,這是她的願望,更是丈夫的理想。

除此之外,缪伯英希望孩子們可以健康成長,即便何孟雄再娶他人,也希望能善待孩子,等到他們将來長大,也投身于革命事業,繼承自己的志向。

這樣一位女戰士,在同年十月下旬猝然長逝,離開了她熱愛的人間。

何孟雄先後失去了老師與夫妻,但他沒有被吓退,他堅決要将革命事業做到底。

隻是當時正是黨組織發展的重要關頭,黨内部人員對于馬克思主義思想的了解出現分歧,在這種情況下,

何孟雄冒着失去生命的危險,堅決與錯誤的思想做鬥争,試圖将黨的内部問題快速解決。

為了反對中國共産黨第六屆四中全會的錯誤,何孟雄與林育南等人準備秘密會面商談讨論對策。

然而當幾人分頭行動再次聚集在上海中山旅社和東方旅社時,等待他們的是國民黨和外國租界的巡警。

原來黨内因為分歧出現了叛徒,經過叛徒的告密行為,導緻

何孟雄在内的36人

被抓,這件事轟動了全中國。

他們是李大钊的得意門生,以身許黨,一雙兒女生死不明

可惜的是,即便“

東方旅社事件

”如何轟動,黨組織如何搭救,國民黨也沒有放過何孟雄等人。

而何孟雄被抓後更是被黨内的有心人蓋棺定論扣上罪名,斷絕組織關系,不承認他的功績。就這樣,處于孤立無援狀态下的何孟雄受了不少迫害。

國民黨試圖用他遭到同組織人的冤枉與驅逐的事情來說服他,結果被何孟雄罵了個狗血淋頭。

何孟雄堅定自己的路線,

勢必要打倒帝國主義,打倒外來侵略者,并

不願意與國民黨同流合污。

眼看着何孟雄等人油鹽不進,軟硬不吃,國民黨失去了耐心

同年2月7日,閉口不談情報的何孟雄等人被判定失去價值,秘密帶出去槍殺。

誰也沒有想到

李大钊、何孟雄

師徒三人紛紛在自己最好的年華中就遭到了迫害,失去了生命。

他們是李大钊的得意門生,以身許黨,一雙兒女生死不明

他們在民族危難之際毅然決然地挑起大梁,擔負起救國救民的大任。

隻是

革命道路艱難且漫長,他們成為了先行者,卻沒有到達最終的目的地

。然而

就像他們希望的那樣,革命的道路并沒有因為他們的犧牲而停止。

英雄功績不能忘懷

缪伯英與何孟雄這對“英雄夫婦”雖然早早地失去了生命,但是他們的行動與功績卻能配得上英雄二字。

早在中國共産黨成立後,在全國開始勞工運動浪潮後,缪伯英就

深入到勞工隊伍中去,在豐台、長辛店、石家莊等地遊走宣傳馬克思主義思想。

她的辛苦沒有白費,馬克思主義思想在勞工中迅速流傳。

之後,缪伯英親自參與了香港海員罷工會北方後援會,為工會出謀劃策,并且尋找經濟與輿論支援。

在她的幫助下,勞工罷工活動一次次取得了勝利。

取得勝利隻是缪伯英的第一步,勞工罷工活動過後,缪伯英擔任了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秘書并兼管婦女部工作和

《勞工周刊》

的編輯工作,積極撰稿報道勞工運動的情況,啟發勞工的覺悟。

他們是李大钊的得意門生,以身許黨,一雙兒女生死不明

救國要從思想開始,隻有勞工的思想覺悟到位,行動才有意義。

除愛護勞工,帶動勞工革命之外,中國還有一個群體也不能被人忽視,那就是婦女同志。在中國過去的曆史中,女性的地位一直被放在主内的位置上,仿佛救國救民與她們無關。

然而她們也是人民的一部分,也有力量和權利拯救國家。

在缪伯英的帶動下,婦女協會建立起來,

她們幫助婦女學習知識,推動婦女争取政治上和經濟上的平等權利,讓婦女得到更加公平的待遇。

缪伯英在暴露行蹤後,轉身投入女子學校建立當中,做起了宣傳工作。因為上海的慘案頻頻發生,缪伯英為支援上海組織了勞工罷工,更是投身到上海工作。

可以說婦女和勞工的崛起離不開缪伯英的努力。

作為缪伯英的夫妻、同志,何孟雄的一生也是對得起黨和國家的。

在革命早期,這位有志青年是勞工運動的領袖,發表過

《勞工運動究竟怎樣下手》

等具有指導性和探讨性的文章,友善勞工運動進行,并且他還是

的編委常委。

在日常工作中,除自身工作外,他與缪伯英一起策劃實行了一系列勞工運動,獲得成功。

他們是李大钊的得意門生,以身許黨,一雙兒女生死不明

缪伯英故居

此外,

何孟雄時常發表文章帶動輿論,宣傳共産黨的思想。

在1924年1月20日,何孟雄在

《新民國》

第1卷第3号上以

《十二年來“民治派”與“反民治派”鬥争之經過及今後國民應有之覺悟》

為題發表了長篇文章。

在此之後,當黨的發展出現必然要面對的問題時,面對黨内的不同聲音,何孟雄沒有絲毫動搖,堅持正确道路。

在逆境中,堅持真理,多次向黨遞交政治意見書。

更是在後來被黨奉調江蘇、上海工作,任中共江蘇省委農民部秘書,協助省委制定了第一次農民暴動計劃,并赴淮安、淮陰一帶傳達“

八七會議

”精神群組織農民暴動。

戰火中的遺憾

縱觀英雄的一生,轟轟烈烈無愧于任何人任何事。然而在他們犧牲後,年幼的孩子卻也受到了磨難。

他們是李大钊的得意門生,以身許黨,一雙兒女生死不明

1931年,被何孟雄和缪伯英托孤的親戚被查明身份,連同兩個孩子被抓入牢中。直到一年多後,兩個孩子被放出監獄,在日軍的侵略戰争中失去下落。

三歲與六歲的年紀,失去父母後這對孩子該如何生活。

即便人們一直在尋找兩個孩子,但是直到如今兩個人都下落不明,實在可悲可歎!

如果沒有何孟雄和缪伯英等革命前輩們投身革命的铮铮鐵骨,也就沒有今天的安甯,這一對令黨組織都贊口不絕的英雄夫婦,值得我們敬佩與悼念。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