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散文Ⅰ五十歲,不服輸

散文Ⅰ五十歲,不服輸

文/張福獻 圖檔/來自網絡

鞭炮聲聲中,新年的鐘聲正在敲響,元旦過後,便又增長了一歲。我今年四十九歲,過了新年後,便是五十歲了。

有人說,五十歲到了人生的黃昏時期,古詩雲,“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古人也說,五十歲而知天命;也有人說,人生須服老,五十歲了,身體開始滑坡了,不服老不行也。我笑笑,不語。竊以為,事在人為,夕陽無限好,晚霞卻是别樣紅呢。五十歲,不服輸矣!

五十歲的身體尚且健康,沒有花甲之年的步履蹒跚,沒有耄耋之年的絮叨衰弱,一生的智力水準正處于巅峰時期。五十歲是中年,不是老年,眼未花,耳未聾,事理通達,充滿睿智。再說了,現代人的生活水準提高了,體力精力,雖五十歲仍健康充沛,“五十歲而知天命”的說法也要變變了。

縱觀曆史,大器晚成之士比比皆是。佘太君八十高齡,仍率領楊門女将去挂帥征遼——玉門關前,雖白發老妪,仍壯志淩雲,不差少年,英氣逼人,不減當年。喊殺聲震天,八十餘歲老英雄神态自若,氣定神閑,保一代宗主,定百年河山。人常說,有志不在年高,我卻說,有志不在少年。人又說,自古英雄出少年,我卻說,自古英雄,年老不輸年少。

您再看,二十年前,國之棟梁,逆行英雄鐘南山,雄姿英發,綸巾羽扇,指揮若定,氣定神閑,一場“非典”災難,消彌于無形之中,彈指之間。二十年後,國之重器,逆行老将,再下武漢,年逾八十,猶能為國盡力,為民奉獻,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豈是哀歎五十歲知天命,悶坐家中,如小兒般喁喁哭泣,怕死之輩,貪生之徒所能比拟?

太公子牙,七十有八,猶獨釣渭水邊,直鈎垂釣,願上鈎者,周文王也。名相姜尚,輔助周王,推翻殷纣,成就帝王之業——名垂千古,萬古流芳,千秋留名,萬世表彰。豈是五十歲而知天命乎?

飛将軍李廣,一生征戰沙場,戰功赫赫,威震匈奴。雖不能封侯,卻一生都在為國貢獻,至暮年時,猶意氣風發,南征北戰,封侯之志不減當年。雖一生不得志,郁郁而終,但其一生為國默默奉獻,精神功績皆我輩之表率也。豈能終日以五十而知天命為由,苟且偷生,不思進取呢?

廉将軍老也,尚能飯否?廉頗雖老,猶思為國戍輪台。北宋名将呼延灼,不顧老年體衰,跨鐵馬,執長戈,抗擊金兵入侵,保高宗南下,一代英雄,含笑殒命沙場,成就一世英名。我今雖近五十,年不及廉頗,歲不比呼延,我不服老,孰奈我何?

猶太人說,窮人之是以成不了富人,是因為他沒有成為富人的野心。我這裡套用一句,五十歲為何不名,不因自己無能,而是因自己無成名之志耳。

五十歲,不服輸矣!

散文Ⅰ五十歲,不服輸

作者簡介:張福獻,原名張慧峰,山東省成武伯樂一中地理教師。用詩歌記錄人生的喜怒哀樂,用文字叙述世間的善惡美醜;好讀書,喜書法,要頌盡人間真情,言盡世間不平。華文原創小說簽約作家,有作品收錄于《中國鄉村》、《師興曠遠》中。

壹點号 張慧峰作品選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