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前途汽車高調“複活”,在蘇州工廠舉辦2022知前途政策分享會。首款車型前途K50複産下線并傳遞給6位新使用者,同時釋出了2022年發展規劃,旗下全新車型前途K20計劃明年上市并布局海外市場。
據悉,前途汽車未來将在新材料、新能源、新智能等“三新”領域進行布局。通過新材料減輕整車品質以及滿足使用者的定制化需求;與蘇州阿特斯陽光電力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開發全球首款太陽能光伏汽車;在新智能方面,他們則盯上目前炙手可熱的“元宇宙”,開發元宇宙賽車遊戲。

不知道還有多少人記得這家造車新勢力。簡單介紹一下,前途汽車是以新能源汽車為核心的乘用車生産制造企業,2015年落戶蘇州高新區。彼時正值造車新勢力興起,蔚來、小鵬、威馬、理想等相繼誕生。
母公司在技術、設計、前期資本儲備等方面,也為前途汽車營造出先發優勢。長城華冠成立于03年,是一家專注汽車設計類公司,曾參與薩博汽車、長豐、北汽等車企的電動化改造項目,2010年設立了電動汽車事業部,入局時間算早了。
前途汽車的誕生可以說集“天時地利人和”于一體,第二年就獲得新能源造車資質,2018年獲得工信部造車資質,成為國内第六家獲得建立純電動乘用車“雙資質”的企業,也是最快獲得“雙資質”的造車新勢力。
同年8月8日,首款産品前途K50正式上市。新車定位高端純電動跑車,全車以碳纖維覆寫,采用電池T型中置結構,搭載前後雙電機四驅系統;百公裡加速僅需4.6秒,最高時速200km/h,續航裡程超過380km。補貼後售價高達68.68萬元,是當時國内價格最高的自主電動汽車。
前途K50上市後,憑借靓麗的超跑外觀,确實吸引不少關注目光。然而昂貴的價格、較短的續航裡程勸退大量消費者,當年銷量隻有慘淡的59輛。而随着2019年政策退坡,大量新能源車企陷入困境,長江、綠馳、雲度、博郡等相繼被爆出欠薪的消息。就連蔚來也一度走到懸崖邊,創始人李斌還被評為“最慘的人”。
屋漏偏逢連夜雨,同年2月長城華冠退市,本身就不寬裕的前途汽車失去了“輸血”管道。随後,拖欠員工工資、供應商貨款等負面消息紛紛被曝光。去年11月位于北京三裡屯的全國首家體驗門店關閉,位于金港汽車公園的傳遞中心也人去樓空。
2021年1-11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達到251.4萬輛,同比增長178.3%,全年有望沖擊300萬輛。有業内人士分析指出:基于市場的增長潛力,資本正在源源不斷湧入新能源汽車行業,一些前幾年表現不佳的公司将獲得第二次機會。
基于此,前途汽車“複活”并不讓人意外。但在前途K50至今銷量不足200輛的現實面前,他們需要明确其定位,産品需更适合大衆消費需求。在日趨白熱化的競争環境下,這家造車新勢力是否還有“前途”?充滿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