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說不值得買的車之前,我們要搞明白一個問題,就是什麼叫值,什麼又叫不值。
買車嘛,主觀能動性太強,主觀因素占比重,就好像難以界定一個人一樣,我們也很難直接定義一款車型的好壞。看品牌看銷量評價更不客觀,賣得好的車總是有着各種各樣的理由,賣不好的車也不代表它就沒可取之處,隻能說它不太貼合車市消費熱點。但是有那麼一些車,是不管什麼時候都不太推薦也不值得入手的,比如下面這五類。
太标新立異了

寫在前面,再三申明,不是因為車不好,而是因為它們太過标新立異。造型也好,設計也罷,有着自己獨特的一套設計語言,和市面上的車型格格不入,或許它們是美的,但就現實生活來看,買了你一定會後悔。
首先這類車型定位小衆,價格還不一定便宜,而且周邊配套服務和設施不夠完善,咱就不說保值率了,就說你知道它能存活幾年?這可不是沒理由無腦唱衰,畢竟昙花一現然後隕落的車型比比皆是,嘗鮮就意味着冒險,除非你錢多的沒地花,不然還是不要輕易嘗試了。
已經退市的車
因為排放标準更替或者是不貼合國内車市等種種理由,很多車企品牌或者經典車型,相繼地淡出了我們的視野,它們停産停售,但不排除會繼續活躍在平行進口或者二手車市場。甚至有的車賣得比新車還要貴。
如果從情懷和喜愛的角度出發,那就入手了,不要在意這些細節。但是如果是追求成本效益等其他原因,盡可能的還是不要買這類車型。我們分析一下,為什麼它會停産,或者退市呢?要麼排放标準不合格,買了以後上牌問題先不談,就年檢和限行等問題,你可曾想過?一時沖動,平添不少麻煩。
而且有些品牌雖然退市之前宣稱後續維修保養都有指定地點,但随着經銷網點的關閉,維修保養的便捷性是否考慮過?而且零部件的流通性,費用是否會上漲?這些都是未知的,為了避免麻煩,盡可能的還是不要嘗試。
年份久的二手豪車
二手車可以買,但一些年頭久或者說價格特别低的豪車,就盡可能别碰了。10萬跟着衆泰買個高仿保時捷卡宴還能了解,但是如果十萬真給你一輛卡宴,你敢買嗎?那必然是不能,畢竟事出反常必有妖。
豪車之是以能成為豪車,賣出家用車難以企及的高度和價格,靠的就是品牌文化支撐,簡單了解就是賣的就是那個牌子。溢價能力高也意味着保值率表現強,除非年代太過久遠,比如十年的奧迪A6L,可能賣個一兩萬,看上去不買就虧,其實入手才倒黴,因為這類車型往往都是徒有其表,内裡千瘡百孔,都是潛藏的問題,一旦維修起來,費錢費力費時間,可能還找不到配套的零部件,花錢給自己找罪受,不值!
國外已經停産的、國内特供車
很多車型因為海外版本的不同,進入國内車市都會搖身一變成為兩款車,比如豐田的卡羅拉和雷淩,其實就是美版和歐版的卡羅拉,一款車搞成兩款車賣,車企老套路罷了。而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那些國外已經停産了,但國内依舊在售的特供車型。這類車型,你說它原汁原味?國外老東家都不幹了,你說它貼合本土市場,買純正的國産車不香嗎?
新車期的大幅度優惠車型
先要說明,這裡的意思不是說新車上市就有大幅優惠,而是指的是常年終端都給出大幅優惠的車型,換代改款時期的新車,不值得入手。比如一些車型終端經常給出近10萬的降幅,而新車上市時期,降幅就會收窄,這時候入手就是最不值得的,成本效益低。如果真的想入手,可以等到過了新車期,後期價格穩定了再入手相對值得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