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節是西方的傳統節日,戴着紅紅帽子的老人、馴鹿、鈴铛、塞進襪子裡的禮物,這一切令人感到溫暖與快樂。在聖誕節看《真愛至上》也變成了一種浪漫的傳統。發生在聖誕節的愛情故事,讓人們沉浸在了這濃濃的聖誕氛圍裡。在這個聖誕節裡,除了觀看這部電影外,我們還可以圍着火爐,聽着鈴铛曲,一起看哪些獨特的專屬于聖誕節日的書呢?
聖誕暖心小故事——童話故事

查爾斯·狄更斯《聖誕頌歌》
狄更斯是英國知名的諷刺小說家,他想要将“充滿愛心與寬恕,與人為善的快樂的”聖誕精神傳遞給世人,于是寫下五個有關聖誕的小故事并形成《狄更斯的聖誕故事》。
《聖誕頌歌》是其中最受歡迎的一個,故事圍繞着刻薄商人斯克魯奇展開。斯克魯奇在他年少時失去了他的合作夥伴馬利,從此一個人經營着他們的公司。已經老年的他對所有人都态度惡劣,唯利是圖。他拒絕了侄子的聖誕聚會邀約,因為他認為對方對他必然有利益上的圖謀不軌;他拒絕接濟社會組織,還呵斥他離開自己的辦公室;他不想給他的部下放聖誕假,還要尖酸地諷刺他。他是一個将“惡”實施得很徹底的扁平化人物,在聖誕節的夜晚到來前,對他的一切描寫都讓人無法喜歡上如此簡單而醜惡的人。
聖誕節即将來臨,狂風大作,斯克魯奇的屋中出現了他的老朋友馬利的鬼魂——這幾乎吓破了他的膽子。漂浮的鬼魂告訴他,這隻是第一夜,接下來會有三個鬼魂帶他度過這個不眠聖誕:他們代表着過去、現在與未來。
過去之夜,一張張年輕的面孔夾雜着過往向他席卷而來——那是年輕時候的自己。在過去的很多個聖誕節,他也曾被愛包裹着,可因為對金錢的追求,曾經愛過的人都遠離了他。他尖叫着讓鬼魂不要再讓他看了,但鬼魂隻是詢問他:“你為什麼要悲傷?這是你自己當初更想要的生活。”
現在之夜,他看到了被他辱罵的職員鮑勃和他的小侄子在貧窮和快樂中慶祝着聖誕節,還高舉起酒杯祝斯克魯奇先生聖誕快樂。
未來之夜,他看到了自己老無可依,可悲至極。
當他醒來時又是新的一天:聖誕節才剛剛開始。他于是醒悟并痛改前非,從此當上了鎮上有錢又有愛的大善人。
英劇《聖誕頌歌》(2019)劇照
顯而易見,狄更斯這部帶點靈異色彩的童話故事是一部适合兒童閱讀的書。他結構簡單、用詞淺顯,其中的諷刺和教育意義是很明确的。時至今日,我們也許會覺得這樣帶有說教意義的故事無論對于孩子還是成年人都有一些老套,但細讀之後我們卻能體味到一些從未改變的核心東西:善良的内心。任何節日作為一種象征最後都承擔着媒介的作用:它給予了人們一種天然的機會去思考一些獨特的事情,例如愛,例如給予,例如我們可能在寒冷中久未溫暖的真心。
家庭團聚、互換禮物、享用大餐,這些習慣正是因為狄更斯的這部書的流行,而逐漸成為一種聖誕風俗。在今日重溫19世紀的聖誕故事,也讓我們重拾一些久違的童心,對世界多付出一些愛。
聖誕探險——推理小說
阿加莎·克裡斯蒂《波洛聖誕探案記》
大名鼎鼎的阿婆,也寫過一宗發生在聖誕節的案件,小胡子波洛先生于是在倫敦的一個豪宅中再次閃亮登場。
這是發生在一個大家庭裡的故事。聖誕将至,西米恩·李召集了他散落在外的所有家庭成員,舉辦一場例行的聖誕節家庭聚會。這個開端已經足夠詭異——畢竟據他的兒子哈裡所說,他的父親“在感情上相當吝啬”,兄弟阋牆、父子關系破碎,在這樣的感情背景下,老人卻堅持将所有在世的親人都聚在一起。平安夜,他的兒媳希爾達也看透了他的陰謀并指出了他的險惡居心:他隻是想把大家叫來挑撥離間,并享受着玩弄大家感情、居高臨下操縱權力的快感。然而,災禍悄然而至。随着他的兒子彈奏的《喪禮進行曲》,一聲尖叫宣告着這本小說的大幕正式拉開——一生作惡多端的西米恩·李被鎖在自己的屋中,在一片狼藉中迎來了自己的末日。
大偵探波洛先生于是不得不在這聖誕節開始加班,雖然作為說法語的比利時人他似乎并不在乎,還順便質疑了下英國人過聖誕節的舊式英倫傳統。
關于謎案的破解,來自西班牙年輕而美麗的女郎皮拉爾——老人家的“外孫女”,在陪伴李老先生時說了一句西班牙諺語:“你盡可以随心所欲,然後再為此付出代價。”面對兇案現場,李先生的另一個兒媳莉迪亞喃喃地念起了莎士比亞戲劇中麥克白夫人的一句台詞:“誰想到這老頭兒有這麼多血?”李老先生是一條蛇一樣的人,他足夠有耐心:在他年少的時候,他可以等待十五年來複仇、毀滅、讓對方傾家蕩産。波洛一針見血指出:被害人的性格特征從來都與他的謀殺有關,而他的孩子們也總會或多或少繼承到他的特點。當苔絲狄蒙娜、馬拉、茂丘西奧這些古老的名字出現,阿加莎便已然營造出了狂風暴雨般的命運感,本來就緊張的氣氛中戲劇的張力也在此拉滿。
故事的結局嘛——作為一本推理懸疑小說,将結局直接披露給讀者是非常不禮貌的事情,是以本文就點到為止。阿加莎再次完成了一個完美的閉環,兇手足夠出人意料,滿口謊言的人群中人們各自打着自己的算盤,大偵探波洛在衆說紛纭中鎖定了真相。這命案突起的聖誕節,尾聲卻是愉快的——一家人們在此番紅色事件後能更多地給予彼此了解,約定好了之後的聖誕節該怎樣度過。
這本書在1995年改編成了電視電影,在聖誕閱讀這個在聖誕發生的奇案,給我們的節日帶來了一分神秘色彩。
《波洛聖誕探案記》劇照
聖誕回憶——短篇故事
杜魯門·卡坡蒂《聖誕憶舊集》
提起杜魯門·卡坡蒂,人們或許最先想起的是他所寫的《蒂凡尼的早餐》,優雅的黑裙女人赫本拿着法棍面包,Moon River的旋律緩緩流瀉。在寫别人的故事之外,卡坡蒂筆下關于自己的回憶也同樣十分打動人。
《聖誕憶舊集》所寫的是杜魯門·卡坡蒂的三個聖誕節回憶片段,講述了小男孩巴迪、小狗奎妮、老婦人蘇柯的故事,分别是“一個聖誕節的回憶”、“一個聖誕節”、“感恩節來客”。七歲的小男孩巴迪和六十多的老婦人蘇柯是好朋友,他稱呼她為“我朋友”,而非其他别的名字或者尊稱。他們陪伴彼此,一起在聖誕節前夕做蛋糕送給認識或不認識的人;在父母離異的背景下,蘇柯與小狗奎妮給予了巴迪童年的所有溫暖。
無花果、威士忌、水果蛋糕,半透明的眼睛與鲸魚标本的眼珠,卡坡蒂的魅力在于他能将這些美麗的東西組合在一起,再向我們生動地展現。童年在大多數時候本就是一個人的一生裡最純淨而美麗的時光,但幼年時的我們太過單薄,沒辦法用自己的思想與言語去建構并承擔起這無邪又盛大的花園世界。卡坡蒂以瑰麗的文字組建還原了這些過往,在我們以他者視角去看回他的童年時,讓我們觸動更多的也是我們自己那年複一年的幼時回憶。
“隻有一種罪不能被原諒,那就是故意的殘忍。所有其他都能被原諒。這個永遠不會。”“永遠”一詞在這句話中是如此沉重。巴迪在年幼時對蘇柯是“我”的朋友,但她畢竟是比巴迪年長六十歲的老人。杜魯門·卡坡蒂在現實中的人生活得肆意又轟轟烈烈,在這本關于聖誕的回憶錄裡,他仿佛又成為了那個奇思妙想、純真如白紙的七歲孩童。
卡坡蒂的文筆流光溢彩,橘色的太陽灑下檸檬色的光,藍色的憂傷與綠色的潮濕感交織在一起,脆弱中帶着一絲悔悟,有一種靜谧的力量。這或許就是一個經曆了成長的成年人回頭觀望自己童年時會有的自深深處的負罪感,敏感、細膩如斯。在聖誕節跟随一個人的文字腳步去回看他的童年,我想順着筆觸流動的也是我們蓬勃的内心。孤獨的人從卡坡蒂的筆下看到永遠消逝無法回頭的過往,簡單快樂的人從這淡淡的文字裡又感受到了溫暖。聖誕節的爐火裡,燃燒的不僅僅是我們,還有這普世中每一顆等待救贖的靈魂。
這一份專屬于聖誕節的書單,給我們在聖誕的歡歌中多了一些額外的文字空間,也增添了另一種度過假日的方式。掰下一塊姜餅人,舔一舔聖誕節條紋拐棍狀的糖果,将禮物放進襪子裡悄悄挂到床頭,當身邊人的聖誕老人。不論如何,這是一個關于愛與團聚的節日。Christmas is all around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