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養馬高手,大家會想到誰呢?伯樂?那是相馬高手,不是養馬高手。孫悟空?他在天上當弼馬溫的時候确實養得一手好馬,可那是神話傳說啊,是以也當不得真。不過在中國古代曆史上還真有這麼一号人物,憑借着養得一手好馬,登上了人生的巅峰。
他是誰?他就是嬴非子,是秦始皇嬴政這一脈的老祖宗,是以說沒有他,也就沒有後來的大秦帝國。

赢非子,生活在周孝王時期,他的老爸叫嬴大駱。赢大駱有兩兒子,一個就是長子赢非子,但他是庶生的,另一個叫赢成,雖說是次子,但卻是正妻申後所生(記住這一點,後面我們會講到)。赢大駱是當時周朝西陲一個小國家犬丘國的國君,同時也位養馬的高手。赢非子很好的繼承這一點,成了犬丘國的養馬冠軍,後逐漸引起了天子周孝王的注意,将他招進朝廷,封其為禦馬監總管,專門為朝廷養馬。
我們知道周朝的交通和戰争方式非常落後,在當時馬匹就是最為重要的交通和戰争工具,尤其是諸侯國之間的互相征戰,以及對東夷、西戎、南蠻、北狄等的戰争,戰馬的優劣直接就起着決定性的作用。是以赢非子養馬養得好這一優勢,迅速為其帶去了好運。
在為周孝王養馬的三年時間中,赢非子任勞任怨,把朝廷的戰馬養得那叫一個彪悍,深得周孝王的欣賞,于是周孝王便打算讓他回去繼承其父的衣缽,成為犬丘國新一任君主。但這一決定遭到了重臣申侯的反對,為何?因為他的閨女叫申後,也就是前文我們提到的赢大駱的正妻,赢成正是他的親外孫。是以,他怎可能讓一旁人去繼承犬丘國的君主之位呢?哪怕這個旁人是自己親外孫的哥哥。
那如何阻止赢非子和自己外孫搶奪君主之位呢?巧的是當時周孝王剛好命申侯挂帥,西征犬戎,申侯決定拿這個作為談判的條件。他對周孝王說,如果不放赢非子回去,進而讓自己外孫赢成繼承國君,那他可以保證不戰而屈人之兵讓西戎人臣服,永保周朝西部邊境安甯。
最終周孝王同意了他的這個建議,而申侯确實也有幾分本事,還真就做到了。
如此一來的話,赢非子既然不能回去繼承君主之位,那又該如何獎賞他的養馬大功呢?周孝王想了想,決定封嬴非子為附庸(國),準許他在秦地(今甘肅省張家川城南一帶)建邑,号稱嬴秦。秦由此正式成為周朝在西域的封國,開始了秦族走向強盛的曆史。
赢非子因為馬養得好,成了秦國的締造者,可以說是曆史上最好的馬夫了。同時,因為赢非子是馬夫出身,又生活在和犬戎交界的邊境地區,是以一直成了抵抗犬戎的中流砥柱,是以從他開始,秦人就逐漸形成了尚武的性格。
秦人為何最終能一統天下?因為商鞅變法使得國力強盛了?沒那麼簡單。
有道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在當時那個時代,戰馬的數量和品質以及對它們的駕馭能力,直接就相當于現在的飛機大炮和航母了,秦人因為遺傳了赢非子這位老祖馬夫的基因,是以在戰馬的品質,數量乃至對其駕馭的能力上,一直都要比其他諸侯國更強大,再加上數百年來戰争中所積累的戰鬥經驗,以及後來幾十代秦國君主的勵精圖治和引進商鞅變法實作強國,這才最終一統了華夏。
當然了,後世還有很多人跟赢非子的經曆很像,比如高俅,因為球踢得好而當上了國防部長;還有伊尹,原本隻是個奴隸,因為廚藝好,最後成為了宰相;還有樊哙,隻是個屠狗的,可最後也陰差陽錯成了開國功臣。
是以說,我們一定要有遠大的志向,出身其實并不太重要,什麼行業其實也不太重要,隻要志向夠大,在本行業内潛心修煉,将事情做到極緻,誰知道哪天幸運之神就會垂青我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