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雪美詩五首:風飄細雪落如米,索索蕭蕭蘆葦間
在一陣寒流掃蕩過長江之後,迎來了今年冬天的初雪。
晚上的雲特别的奇異,帶着暗黑卻又透着黃亮的色彩,壓過天半,你忽然覺得那厚重的雲彩一定有各樣的冬天的神仙站着,他們仿佛正準備在雲頭播撒雪花。而風明顯是霜風,那種零度左右的風,吹動樹梢如旗幟,雪,将來。
上古周天子冬天祭祀,說“上天同雲,雨雪氛氛。”你忽然了解了同雲的含義,那低垂的雲彩,必有大事,而這裡的雨雪,是指像雨一樣落下的雪。
雖然雨夾雪也是冬天常見的氣象,但是都趕不上那種專門為落下雪花的幹淨鄭重。
今年的初雪不大,沒有雨,從天空飄下來細碎的雪花,仿佛是一首悠緩音樂的序曲,更能感受那種輕盈雪來得美。在古代,初雪象征瑞雪豐年,而變換的形式的雪,比雨更帶着一種飄然的美麗,比雨在半空中逗留更久,是輕盈的天花,更有一種祝福儀式感,讓人心生喜悅。
通常的初雪是小雪,而為了形容這種雪的美,還有一個詞,叫做細雪。

“微風搖庭樹,細雪下簾隙。
萦空如霧轉,凝階似花積。
不見楊柳春,徒看桂枝白。
零淚無人道,相思空何益”。 南梁 · 吳均《詠雪詩》
這首詩很能和初雪那種悠揚對應。
那微風搖動着庭前的樹,那細碎的雪從天下飄下,因為輕盈,随風飄進了窗簾的縫隙。
你仰頭去看那細細的小雪,如同雲霧在半空旋轉,你看看那飄下來的雪花,像落花層層堆積。
看不見楊柳的青色,那春天還遠着,看見雪花層層落在了桂樹上,所有的枝幹都堆積着雪啊。
我忽然落淚,因為隻有我一個人看着這絕美的雪花和雪景,因為美,分外地寂寞和傷感。
那麼很多人會認為這首詩是說下雪阻攔了相見,有情人不能相守的煩惱。但是實際不是。
是說的,下雪的美景沒有辦法和心愛的人一起觀賞。
南北朝有賞雪的風俗,且當時的社會沒有太多對女性的限制,大家可以一起遊玩賞雪。
“願歡攘皓腕,共弄初落雪。”這首詩寫的是良辰美景的孤單,不能和心愛的人,一起遊戲在美麗的雪景裡。雪有多美,相思和惆怅就有多深。
“仙童下赤城。仙酒饷王平。
野人相就飲。山鳥一羣驚。
細雪翻沙下。寒風戰鼓鳴。
此時逢一醉。應枯反更榮。”南北朝庾信《奉答賜酒詩》
南北朝賞雪也是皇帝貴族間的雅事。庾信的上司是著名的南梁第二位皇帝蕭綱,酷愛文學,身邊聚集着各類文士,形成著名的“宮體文學”,影響後世。
這無疑是蕭綱在下雪時節,宴請屬下,其環境是冬至祭祀之後的山頂廟宇和建築。皇帝作為上天的代表,在祭祀之後,賜給臣子酒宴,而那天正好有紛飛的細雪。
那皇帝身邊的少年近侍,此日就是仙童,端着酒過來代表了皇帝用瓊漿玉液賞賜臣子。這裡庾信以三國武将王平自比,恰如其分中帶着謙虛。因為庾信文武全才,此時也貴為将軍。
而我們就在這山間高台飲酒,豪邁之氣,喧嚣之聲,驚動了這裡的山鳥,一群群從眼前飛過。
那細雪,那細密的雪花,如同翻滾的沙一樣從天而落,這山風夾着雪花吹動,山林呼嘯,宛如戰鼓 。
此時我在高台喝着皇帝賜給的酒,說是冬天,但是這天這雪,是象征着冬至陽生,春天即将繁榮到來。
這首詩細細品讀,很有一種剛烈陽剛之氣質,很巧妙抒發了自己的壯懷。雖然是宮體,但是不纖柔華麗,反而蘊含着大氣。
“臘後冰生覆湓水,夜來雲闇失廬山。
風飄細雪落如米,索索蕭蕭蘆葦間。
此地二年留我住,今朝一酌送君還。
相看漸老無過醉,聚散窮通總是閑。” 唐 · 白居易《南浦歲暮對酒送王十五歸京 》
白居易貶谪到九江之後,雖然開始有一段不适應,但是很快,這裡的自然風光民風民俗吸引了他。比如他愛上的廬山,天高皇帝遠,仕途坎坷,但是另外有種山水閑适,他在這裡結廬,享受着和北方不一樣的四季景色。
比如這裡的十二月,河水才結冰,而山中的冬雪更是奇特,一晚上的凍雲,掩蓋了廬山的真面目,早上下起雪來。
但這裡的雪不一樣,因為濕氣大,最初降落下來時是雪子,古代叫作霰。風飄細雪落如米,就是雪子打下來,像米粒一樣,很是生動。而這種雪子的聲音比雨聲更脆,比雪聲輕快,那麼這種聲音,索索蕭蕭,可比雪花簌簌那種更有聽覺感和力量感。
在窗外細密的雪子聲裡,白居易給朋友送行。
也談了一下自己心情的寥落。你回京青雲直上,我就在這裡悠閑地享受這山林美景吧。
實際上白居易這種平靜的姿态,很快也就傳到皇帝那裡,這種榮辱淡然的狀态,為他後來回京做高官,做了鋪墊。
雪子如米,想想,也很貼切。雖然雪花輕盈,但是還真沒有多少比喻是寫雪子的。
這是白居易的細緻。
“寂寥堆積者,自為是高僧。
客遠何人識,吟多冷病增。
松煙青透壁,雪氣細吹燈。
猶賴師于我,依依非面朋。 ”五代 · 貫休《鄂渚贈祥公》
貫休是唐末人,他一生雲遊四海,所居住的地方多是山林寺廟。他本人魁梧勇猛,愛憎分明,有繪畫的天才,是以雖然在山林,他的交往不乏達官貴人。而且酷愛詩畫的他也和許多人保持着良好的友誼。
這首詩是他在楚地寫給一個朋友的。
我是一個寂寞的人,靠着自己的修行,被人認為是高僧,當然我自己也承認。
隻是我在這裡,身居山林,并沒有多少人認識我,而我喜歡吟詩,也往往沉醉其間,多了風寒之病。
我在這裡的山洞穴居,松樹的青色滲透到枯冷的石壁上,從外面飄來的雪花雪氣,搖曳着孤燈。
我感謝你對我的指導和愛護,我和你的依戀之情,已經不是普通的朋友啊。
那麼貫休這首詩的美,美在什麼地方呢,最生動最讓人有身臨其境感的,就是,在荒涼寒冷的石壁山居裡,那雪風飄進洞穴,一陣陣搖曳着燈火,顯示着貫休修行生活的清寒艱苦。
看起來雖然有仙意,但是貫休就是在這樣的苦寒下,修行的。雖然以苦為樂,并能提煉出極緻的美感,但是他為什麼還要感恩朋友呢?
因為在這樣的寂寞甚至病痛裡,還是有人真正關心和關懷他。
尤其是一個朝代末期的出家人,他們有很多是不得已沒有了社會的出路,尋求精神和生存的出路,但是作為人,對于人間的冷暖,還是有着切身的體會的,隻是很少有人知道和問詢吧。
“水陸盡經過,地暄晴更和。
鳥聲臨水近,人影向橋多。
細雪傾殘橘,輕冰脆立荷。
少為鹽米計,聽徹竹枝歌。”宋周弼《石塘》
這是一首别緻的雪後晴詩。這裡的石塘應該是古代一個水陸交彙的碼頭,浙江也有,江西也有。周弼中年後漫遊東南各地,隻是不知道他看到的是哪處水鄉冬天的美景。
這是小雪初晴後的一片水域,舟船車馬彙聚在此,十分熱鬧。
那鳥聲不避開行人,在岸邊的樹上,而橋上熙熙攘攘。這是冬天有水小鎮的熱鬧。
而岸邊還有雪的痕迹,下了一場小雪,細雪壓在橘樹枝幹上,橘樹上還有沒有摘完或落盡的果實,白雪青葉紅橘,顯示這裡的富庶。而水邊還有冰淩,讓水中的枯荷更加脆弱,仿佛随時都會折斷一樣。
最美的卻是年關将來時候這裡的喧嚣熱鬧,如果你不為生存奔忙,這裡岸邊到處是本地方言的歌舞,足以讓你從白天聽到晚上。
這裡的細雪,點綴了年節前的熱鬧。它們在橘樹上,在岸邊的枝頭,不多不少,讓人感覺年的風味。
整首詩仿佛是小型的清明上河圖。
寒潮已到,你那裡下雪了沒有?無論大雪小雪,來,寫一首關于雪的詩吧!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圖檔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