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代通緝令畫那麼抽象,真能抓到人?專家:看上面10字,誰敢包庇

看過古裝劇的朋友們都知道,古代抓犯人通常要在專門的地方貼上“通緝令”,但是我們仔細看,上面畫的跟罪犯本人根本一點兒也不像,甚至電視劇裡的罪犯,還敢跑來親自看一看自己的通緝令,靠着這樣的通緝令能抓到人就怪了。

那麼真正的古代通緝令也是這樣嗎?捕快能抓到罪犯嗎?答案竟然出乎意料。

古代通緝令畫那麼抽象,真能抓到人?專家:看上面10字,誰敢包庇

根據現有史料可以判斷,最早的通緝令出現在春秋戰國時期。公元前522年,楚平王自己荒淫無度,國家逐漸衰敗,卻懷疑太子“外交諸侯,将入為亂”,導緻伍子胥一家人被卷入這場政治鬥争中。

伍子胥從楚國逃去吳國,做了吳王阖闾的大臣,相當于叛國者,但是這一路可不容易,無數次差點被抓住。話說當時楚平王非常生氣,于是找人畫了伍子胥的畫像,張貼到全國各地,動員全國尋找他,并且給出了豐厚的懸賞。這是目前普遍被接受的我國第一張通緝令的觀點。

古代通緝令畫那麼抽象,真能抓到人?專家:看上面10字,誰敢包庇

從史料中我們可以看到,這張通緝令的模式已經和後世裡的通緝令很相似了。第一,有目标罪犯的畫像和姓名;第二,設定了豐厚的獎金。不過看這張“通緝令”中的畫像,就算讓伍子胥站在它面前,都不見得大家能認出來。

然而就這樣的“通緝令”,竟然讓伍子胥逃亡路上困難重重,虧的是遇到了很多人幫助他,不然根本跑不掉,因為不管去哪裡都很快被捕快追上。史料中這樣寫道,當年追兵已經追到屁股後面了,伍子胥拼命跑,結果遇到了一條大江,此時一位老漁夫剛好路過,就把他渡過大江。

古代通緝令畫那麼抽象,真能抓到人?專家:看上面10字,誰敢包庇

感動的伍子胥要把祖父傳下來的寶劍送給漁夫,漁夫說:“楚王為了捉你,給出了五萬石米作為賞金,還要封告發者大夫爵位。我不貪圖賞金也不貪圖爵位,怎麼會貪圖你的寶劍呢?”伍子胥終于逃出楚國。是以我們可以得出,第一張通緝令就已經知道設定巨額獎賞了。

然而那麼簡陋的通緝令,如此簡單的畫像,古人是怎麼做到分分鐘追到罪犯的呢?原因有三。

古代通緝令畫那麼抽象,真能抓到人?專家:看上面10字,誰敢包庇

第一可怕的連坐制。連坐制起始于西周,秦朝時期商鞅變法對它進行了更細緻的規定:禁止父子兄弟同室而居,凡民有二男勞力以上的都必須分居,獨立編戶,同時按軍事組織把全國吏民編制起來,5家為伍,10家為什,不準擅自遷居,互相監督,互相檢舉,若不揭發,10家連坐。這你要是犯了事兒跑了,10家人都不會放過你,加上罪犯自己也不好意思連累那麼多人,是以通常就自首了。

第二身份證件制度,這個又和商鞅有關系。由于連坐制度的展開,每個人都得有戶籍,友善朝廷查詢到人,這種憑證比戶籍詳細多了,上面寫了姓名和職業,并且畫着持有人的畫像,最後蓋上公章。

古代通緝令畫那麼抽象,真能抓到人?專家:看上面10字,誰敢包庇

那麼最大的問題就是,姓名和職業都能造假,畫像就更别說了,你都不認識我,看了一點兒也不像的畫像有用嗎?那麼你就不用擔心了,古代絕大多數人是不會遠行、外出的,要擁有這個憑證得專門去辦理,都有登記。比如當年唐僧去取經,是不是去哪裡都要用到“通關文牒”,這就是古代人的護照,它也是憑證的一種。

當時商鞅變法得罪了很多人,秦孝公一去世,他失去了靠山,所有人都想殺掉這個變法之人,公元前338年,秦惠王上位,立馬下令逮捕商鞅。商鞅一路逃命,到了邊關,好不容易要逃出生天了,結果他要住宿的地方,主人拒絕了他,因為商鞅沒有帶憑證,當時收留沒憑證的客人是要治罪的,商鞅最後被迫回到封邑商,被秦惠王打敗而戰亡。

這就是古代的身份證件制度,和今天的身份證已經很相似了。即使畫像粗糙,畫師還是會把主要特征描繪出來,再加上三更半夜一個外地人跑來投宿,老闆們都會多留心眼。

古代通緝令畫那麼抽象,真能抓到人?專家:看上面10字,誰敢包庇

第三點想必聰明的朋友們已經猜到了,就是巨額賞金,在古代,普通老百姓、農民,辛辛苦苦一輩子,也攢不出一錠金元寶(大約等于10000枚銅錢),再給你個大官當一當,這誘惑力實在太大,當時還衍生出了類似“賞金獵人”的人,畢竟有錢能使鬼推磨。

結合這3點,古代那看似粗糙的通緝令,其實效果非常好,追捕速度快到讓逃犯懷疑人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