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玉門關在哪兒?古代詩人為什麼總會寫到它?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王之渙的這首《涼州詞》可謂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在這首詩中,即描寫了塞外的蒼涼景色、笛聲悠悠,又展現了士卒們懷念故鄉卻無法傳回的深情。

“玉門關”一詞,頻繁出現在唐詩中,那麼,它到底是哪兒,為什麼詩人們常常提到它呢?

漢武帝時,漢朝逆轉了之前幾代君王面對北方遊牧民族匈奴的被動局面,在衛青、霍去病等名将的帶領下,漢軍面對匈奴接連取得勝利。大約從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到元鼎六年(公元前111)這十年時間,漢朝為了對從匈奴那裡取得的勝利成果進行鞏固和發展,便在河西走廊地區設立了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四郡。

玉門關在哪兒?古代詩人為什麼總會寫到它?

這四郡的設立不隻是起到軍事意義,其經濟作用也不容消失。河西走廊是漢朝和西域交流的重要通道,是絲綢之路的必經之路,為了在匈奴南下侵擾時進行及時的發現和防備,漢武帝又建造了玉門關和陽關,它們和敦煌郡遙相呼應,互相援護,保障來往商人的路途安全。

元鼎元年(公元前111),玉門關的修築工程開啟,大約曆經十一年,到元封六年(公元前105)正式建成。據說,因為著名的和田玉便是從關隘處進入中原,是以“玉門關”是以得名。根據《漢書?地理志》的記載:“龍勒有陽關、玉門關,皆都尉治。”玉門關同陽關一道,被修築在因龍勒山得名的敦煌郡龍勒縣,即今天的甘肅省敦煌市西南部。

不過,後世則對此有不同的看法,唐宋時期的重要地理書籍,如《括地志》、《元和郡縣圖志》等都主張,漢時的玉門關是建在壽昌縣(即今天敦煌市南湖鄉)往西北一百多裡的地方。有的人則認為玉門關最早的位址位于敦煌之東,或是漢時的玉門縣處,玉門縣現在已經改名為玉門市,其舊址在今赤金鎮,後來才被遷徙到敦煌西北部。

後來,小方盤城的出現帶來了新的線索。在敦煌西北八、九十公裡外的戈壁灘上,伫立着一個被風化了多年的四方小城堡。在這裡,考古人員發現了有“玉門都尉”字樣的玉簡,于是判斷此地很可能就是漢玉門關的舊址。

玉門關在哪兒?古代詩人為什麼總會寫到它?

漢朝時玉門關是西域和中原溝通的必經之地,想要進入中原,先得到達玉門關。東漢永平十六年(73),班超奉命出使西域,此後三十餘年,他在西域積極活動,憑借膽略讓五十多個大小國家向漢朝稱臣。永元十二年(100),已經六十九歲高齡的班超請求回國,在奏疏中,他言辭懇切地說道:“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願生入玉門關。”

永初元年(107),西域都護段禧被龜茲國的叛軍所圍困,中原到西域的道路被斷絕,朝廷中有大臣提出“西域阻遠,數有背叛,吏士屯田。其費無已。”認為西域地區艱險偏遠,又經常背叛,派遣官吏士兵過去駐紮種地,所消耗的錢糧将會是無窮無盡的。于是漢安帝下令取消西域都護,玉門關被廢棄。

不過,絲綢之路代表着的軍事意義和貿易利潤是巨大的,于是後來,玉門關又被重新啟用,曆經數次廢和立,它的地位依然非常重要。不過,随着曆史的演進,玉門關的位置也發生了很多的變化。隋唐時期,玉門關由敦煌西北遷到敦煌以東的瓜州晉昌縣,即今天的甘肅省安西縣東南,根據學者的考察,這時的玉門關和漢時相比已經差了二百四十公裡。

唐朝滅亡後,中國曆史進入了五代十國的混亂時期,根據那時的地理著作,玉門關搬遷到了唐朝時玉門關以東的約兩百公裡處。再根據考據,五代的玉門關應當是為适應當時的軍事局勢而移動到了今嘉峪關市的石關峽處。宋代,玉門關被正式廢除,從此消失在曆史中。

玉門關在哪兒?古代詩人為什麼總會寫到它?

班超的那句“生入玉門關”,也是許多戍邊将士的心願,他們為了國家出生入死,在塞外和各部族征戰拼殺,想要活着回到玉門關,甚至回到家鄉,往往隻是個美麗的奢望。

詩人們目睹塞外的苦寒和荒涼,驚訝于将士們的艱苦生活條件,想到他們對家鄉的思念,對回鄉的渴望,便不由得以玉門關為寄托,創作出許多名篇。關外,是保家衛國、建功立業;關内,是劍南江北、兒女情長,能夠常常溝通二者的詩人們,寫下這些詩詞也就非常自然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