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馬谡隻違抗了一次軍令,就會被斬殺?看馬谡犯的錯能知道了

公元228年,諸葛亮上書《出師表》給劉禅,向劉禅表達了北伐的重要性與意義,在得到劉禅的應允後,諸葛亮先是讓趙雲和鄧芝率領一支軍隊出斜谷作為疑兵,擺出要攻打長安的樣子,以吸引關中主力大軍,與此同時,諸葛亮則親率主力大軍出祁山。由于曹魏事先沒有準備,導緻隴右五郡中的三郡望風而降,一時間曹魏朝堂震動,魏明帝曹叡不惜親率大軍坐鎮長安,并排除張郃救援隴右。此時參軍馬谡領了諸葛亮的軍令坐鎮街亭,隻可惜馬谡沒能守住街亭,就此被張郃擊敗,第一次北伐也是以無功而返。在此之後,諸葛亮就将馬谡斬殺。

為什麼馬谡隻違抗了一次軍令,就會被斬殺?看馬谡犯的錯能知道了

事實上,古代征戰雖然有常勝将軍一說,但并沒有哪個将領能夠保證從來都不敗的,畢竟一場戰事的勝負與很多因素有關系,是以領的軍令沒有完成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正因如此,在張郃被張飛擊敗後,曹操沒有處置張郃,諸葛瑾率軍征讨曹魏失敗,孫權也沒有處罰諸葛瑾,既不按張飛失守下邳,劉備也沒有将張飛斬殺,而馬谡也隻是違抗了諸葛亮的一次軍令而言,為何他就會被諸葛亮斬殺呢?

為什麼馬谡隻違抗了一次軍令,就會被斬殺?看馬谡犯的錯能知道了

在古代戰争中,将領出現如下幾種情況是必須死的,第一種就是謀大逆,即在出征的時候毀壞宗廟,山陵,宮阙等,第二種是以下犯上,也就是謀反,這是逃不掉的死罪,第三種是動搖軍心,即在重大長河違背君王指令,從罪名上看看,這一種從罪名上算“謀叛”,與謀反有一定差别,第四種是私募兵馬,超過一定數量而不上奏也是死罪,第五種是濫用軍權。不過絕大多數情況下,将領被處死的原因是出現重大決策性食物或者犯了重大錯誤,導緻必勝的仗打輸,而馬谡就屬于這種情況。

為什麼馬谡隻違抗了一次軍令,就會被斬殺?看馬谡犯的錯能知道了

也就是說,無論是演義還是正史,馬谡都沒有活命的幾率,畢竟他不光出現了戰略性決策食物,同時還違背了諸葛亮的軍令,而當時馬谡的決策是可以左右第一次北伐的最終結果的,在此之後,魏國加強了對邊疆的防雨,諸葛亮隻能走陳倉古道,再也沒有第二次機會了。正因如此,馬谡違背了諸葛亮的軍令,同時還出現了重大失誤導緻北伐失敗,是注定會被殺的。

為什麼馬谡隻違抗了一次軍令,就會被斬殺?看馬谡犯的錯能知道了

筆者認為,馬谡本身犯下的罪責罪無可赦,是以他注定沒辦法活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