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日軍的滑鐵盧!諾門罕戰役

諾門罕戰役,或稱哈拉哈河戰役,又叫諾門坎事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日本及蘇聯在遠東地區發生的一場戰役。

日軍的滑鐵盧!諾門罕戰役

戰事于1939年在當時的滿洲與蒙古的邊界諾門罕發生。日、俄雙方的軍隊分别代表''僞滿洲國''及''蒙古國''交戰(以蘇聯朱可夫元帥和蒙古人民共和國喬巴山元帥為上司的蘇蒙聯軍),但日、俄雙方并沒有向對方正式宣戰。戰事以日本關東軍大敗結束。日、俄雙方此後在二次大戰中一直維持和平狀态,直至1945年8月6日美軍在日本廣島投下原子彈後,蘇聯在8月8日向日本宣戰并攻擊僞滿洲國的八月風暴行動為止。

日軍的滑鐵盧!諾門罕戰役

諾門罕戰役,起因于侵華日軍和外蒙軍為諾門罕以西,直至哈拉哈河這塊呈三角形地區的歸屬問題,最後引起戰役。戰役結果以日本關東軍的慘敗而告終。

日軍的滑鐵盧!諾門罕戰役

1939年8月中,歐洲形勢急劇變化。蘇、日兩方亦在八月底後加緊外交談判。蘇軍雖然在遠東取得戰役的勝利,但無意擴大戰果。雙方于9月16日停火,事件最後以日本退讓,承認現存邊界結束沖突。1940年6月9日,蘇、日兩方正式締結協定。

諾門罕之戰,曆時135天。雙方投入戰場兵員20餘萬人,大炮500餘門,飛機900架,坦克、裝甲車上千輛,死亡6萬餘人。

日軍的滑鐵盧!諾門罕戰役
日軍的滑鐵盧!諾門罕戰役
日軍的滑鐵盧!諾門罕戰役

諾門罕戰役中,朱可夫指揮裝甲部隊以機動戰首獲大捷,獲得''蘇聯英雄''稱号的嘉獎。蘇聯政府得到包括間諜理查德·左爾格的情報得知日方的南進,是以應該不會即時對西伯利亞發動另一次攻勢。蘇軍于是被調往歐洲;在1941年12月,朱可夫再指揮西伯利亞部隊在莫斯科保衛戰中成功發動反攻擊敗德軍。

日軍的滑鐵盧!諾門罕戰役
日軍的滑鐵盧!諾門罕戰役
日軍的滑鐵盧!諾門罕戰役
日軍的滑鐵盧!諾門罕戰役

戰後,第6軍的軍醫部公布了日軍的陣亡人數為7696人,負傷人數為8647人,下落不明的人數為1021人,出動兵力總數為58925人。有一種說法是:這個數其中是有一些疑問的,負傷的人數與陣亡的人數太接近了,如果将陣亡人數加上失蹤人數,兩者幾乎相等,而且陣亡失蹤人數比負傷的人數還多。有人是以質疑日軍資料的準确性。但這種說法是站不住腳的。負傷人數比死亡人數大得多、且大緻為3:1的情況隻适用于擊潰戰,而對于殲滅戰而言這一規律并不成立。殲滅戰一般是死亡人數與負傷人數接近或死亡人數大于負傷人數,諾門坎戰役蘇軍對處于弱勢的日軍顯然是一定程度的殲滅戰,是以日軍第6軍軍醫部的資料非常合理,符合實際情況。而日軍出動的58000餘人中,實際參戰的隻有以23師團為核心的25000餘人,其餘的部隊都是戰争末期的8月29日以後才調來的,這些部隊實際并未怎麼打過仗。

日軍的滑鐵盧!諾門罕戰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