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劉邦一生中之最大錯誤,差點弄得自己衆叛親離、身敗名裂

公元前207年11月底,項羽諸侯大軍離開新安,經渑池、陝縣(今河南三門峽市一帶)逼近函谷關,劉邦欲遣人開關門迎接項羽,關中儒者解生卻勸他說:“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強。聞項羽号章邯為雍王,欲使之王關中,若不早為定計,沛公必不得此地矣。不如急使兵守函谷關,無納諸侯軍;稍征關中兵以自益,拒之可也。”(據陸賈《楚漢春秋》)

劉邦利令智昏,他果然派兵去函谷關,堅守關門,無論何軍,一概不準放入!

這些儒者,簡直就是唯恐天下不亂。劉季之前在霸上的“約法三章”裡已向天下宣布,他要“待諸侯至而定要束”。可現在他出爾反爾,竟派兵把守函谷關,阻止諸侯入關,這就将自己置于與天下諸侯為敵的危險境地,從滅秦功臣一下子成了反革命,這正好給了諸侯們除去他的絕好借口。

劉邦一生中之最大錯誤,差點弄得自己衆叛親離、身敗名裂

在這個世界上,利益就是實力,沒有實力求利益,等于沒車沒房追女孩,那八成是要偷雞不成蝕把米的。

項羽萬萬沒有想到,在函谷關等待他的并不是一個熱烈歡迎的兩軍會師場面,而是一扇緊閉的關門。

劉邦一生中之最大錯誤,差點弄得自己衆叛親離、身敗名裂

“開門!”項羽強忍心中不快,拍馬來到關下朝上面的守卒喊道。

“whoareyou?”

“Iam諸侯上将軍項羽。汝等快快開關,使我入見沛公。”

“Youare項羽,Iamsorry。沛公有命,無論何軍,一概不準放入,擅入者死!”接着隻聽見嗖的一聲,一支勁箭劃破空氣,正落在項羽馬前

“劉邦無禮,敢拒我耶?”項羽一聲怒吼,整個崤函山脈仿佛地震。

劉邦一生中之最大錯誤,差點弄得自己衆叛親離、身敗名裂

圖:宿遷項王故裡景區西楚古城門前項羽雕像

項羽沒有辦法不震怒,劉邦與他一别經年,兩人好不容易聯手滅了暴秦勝利會師,沒想到劉邦對他竟是這個态度!這不由讓項羽的幼小心靈大受刺激。

劉邦不與他合擊章邯,項羽可以忍受;劉邦想獨占關中,項羽勉強也可以忍受;但他獨獨不能忍受革命勝利後劉邦的翻臉成仇,難道兩人并肩作戰時的那段患難與共的深刻友誼,原來竟隻是一個笑話麼?

于是項羽震怒了。匹夫一怒,血濺五步;君王一怒,那可要血流成河!

“英布,給我強行入關,抵抗者殺無赦!”項羽一聲令下,他的頭号小弟英布頓時如打了一針興奮劑般,帶着幾萬兵潮水般向函谷關湧去。

對于英布而言,項羽就是他的神,項羽讓他殺誰就殺誰,無論是秦國的降卒,還是劉邦的友軍,甚至高高再上的菩薩楚懷王,他都不會有片刻猶豫。

函谷關,立刻血流成河了,關内數千守軍,盡數被英布屠殺。(《史記》言為英布攻關;《楚漢春秋》言乃範增在關前堆放柴薪,揚言放火燒關,函谷關守将吓得趕緊開關;不知孰更貼近史實)

血流成河隻是一個開始,百二秦關,即将血流千裡,因為複仇者來了,而且是震怒的複仇者。

項羽軍入關以後,沿渭水南岸由函谷關向鹹陽西進,一路勢如破竹,至戲水西岸的鴻門一帶停駐下來。項羽下令大軍北臨渭水,南靠骊山安營紮寨,這個地方,離劉季的霸上軍營不到二十公裡,顯然,項羽是來找劉季算賬了,這一年來的恩恩怨怨,咱們兩兄弟可要好好算算。

當是時,項羽軍四十萬,劉邦軍十萬,一個在鴻門,一個在霸上,問蒼茫大地,該由誰主沉浮?

劉邦一生中之最大錯誤,差點弄得自己衆叛親離、身敗名裂

劉邦追悔莫及,他派兵封鎖函谷關,本來是想占據有利條件,與諸侯軍展開外交談判;不料項羽根本不做任何交涉,竟然直接攻入關來。他更加沒想到,當年曾助秦國抵擋東方六國兵鋒長達百年的天下第一雄關函谷關,面對諸侯大軍居然如此不堪一擊,如今項羽兵臨城下,為之奈何?

難道真的要與他這位脾氣暴躁的項老弟兵戎相見嗎?事情怎麼會發展到這個地步?完了完了。

霸上與鴻門,緊張的氣氛幾乎讓所有人喘不過氣來,項羽心中的怒火尚未平息,很快又一次被人無情的點燃了。

這個人叫曹無傷,是劉邦手下的左司馬,當他發現劉邦大事不妙後,立刻決定上演無間道,來向項羽告密,以另謀出路,投靠項羽這座更大的靠山。他派人對項羽說:“沛公欲王關中,令嬴嬰為相,珍寶盡有之。”

這個曹無傷可不是小人物,此人是最早追随劉邦從沛縣出來打天下的元老級人物。劉邦初起之時,正是他率軍擊敗了前來圍剿的秦軍,并且俘殺了泗水郡守壯。要知道當年項羽劉邦聯手才斬殺三川郡守李由,是以曹無傷俘殺泗水郡守壯一事,乃是極大的功勳,而他所任左司馬之位,在楚國軍制中僅次于大司馬之下,那也是極高的軍職。

劉邦沛縣嫡系進階将領曹無傷的反叛,也說明劉邦十萬大軍并非鐵闆一塊,相信隻要項羽大軍攻來,恐怕不少人要臨陣倒戈的。

這件事同時也說明,劉邦的沛縣嫡系(除樊哙、夏侯嬰、紀信三位生死之交外)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忠心,當生死利益攸關之時,我很懷疑他們的忠誠度,如果韓信當上齊王之後奮起而與劉邦争天下,曹參、周勃、傅寬、齊受、陳涓、丁複、陳武、孔聚、陳賀等人的立場恐怕也堪憂。

劉邦一生中之最大錯誤,差點弄得自己衆叛親離、身敗名裂

而正是因為曹無傷地位非比尋常,是以他的情報準确度應該是非常高的,項羽聽罷,隻覺自己的小心肝再次被一枚小暗箭正正刺中,他怒不可遏,拂案而起,在帳内暴走不止。

——好你個劉季,我二人相約共入關中誅滅暴秦,為千千萬萬的楚人報仇,誓言猶在耳邊,你卻重用嬴秦之餘孽,獨占暴秦之珍寶,抗拒諸侯入關,乘人之功,而奪為己有,并且妄圖勾結嬴秦反動派舊勢力,搞分裂,搞獨裁,搞複辟,開曆史倒車,此喪心病狂之舉,既傷兄弟之義,亦傷楚人之心,我項羽饒不了你!

帳内諸将也個個義憤填膺,紛紛請求項羽立刻攻打劉邦,将這個現行反革命抓起來治罪。

英布道:“沛公招納降王嬴嬰,遂爾釋放,惟知獨擅,而不知懷王之命,此其罪一也;邀買人心,改秦法律,此其罪二也;拒關遣将,阻諸侯之兵,此其罪三也。劉季有此三大罪,項王可代懷王誅之。”

範增也勸項羽:“沛公居山東時,貪财好色。鄉人最賤惡之。今入關,财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在小也。吾令人夜觀天象,見雲成五彩,此天子氣也。急擊勿失!”

劉邦一生中之最大錯誤,差點弄得自己衆叛親離、身敗名裂

從這句話我們可以看出,範增其實是個陰陽家,而陰陽家最大的學問就是望氣,他們能從玄之又玄的氣中看出上天的意志,這在唯物主義的我們看來似乎有些愚昧可笑,然而在遙遠的中古時代,人們對此深信不疑,就連著名的無神論者東漢學者王充都認為:“項羽用兵過于高祖,高祖之起,有天命焉。國命系于衆星,列宿吉兇,國有禍福;衆星推移,人有盛衰。”可見這樣的想法多麼的深入人心。

是以在中國曆史所有成功偉人的身上,無一不被有意無意的披上了件叫做“天意”的神秘外衣。

劉邦也不例外,他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靠了這些所謂天意(其實就是運氣好)的加持,他和他的臣子們也一直在不遺餘力的對此大加宣傳,這樣一種輿論的威力,是百萬雄兵也難以抵敵的。範增正是被這樣的輿論給擊倒了,是以後來絕望而終;而項羽開始的時候也不相信,後來他想不信都不行了——天意這玩意兒,本是無所謂有,無所謂無,信的人多了,還真成了那麼回事。

不過這會兒,範增決定逆天而行,幫助項羽對抗天意的選擇,成功與失敗,在此一舉。

項羽卻不相信天意,他隻想快些解決自己與劉邦的恩恩怨怨,于是他果斷下令道:今晚大飨士卒,明日一早大軍出動,收拾劉邦他小樣兒的。

抗拒項羽諸侯大軍入關,這恐怕就是劉邦一生中犯的最大錯誤了,如果不是所謂天意加持,剛好項羽叔叔項伯跟張良關系夠鐵,劉邦恐怕還真早就玩完兒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