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黨史故事丨文立正:日寇未滅,何以家為

黨史故事丨文立正:日寇未滅,何以家為

西漢時期,大将霍去病飲馬瀚海,封狼居胥,面對漢武帝的府邸封賞,他卻留下了“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的千古名句。兩千多年後,日寇瘋狂侵我中華,文立正毅然投筆從戎,浴血抗戰。當繼祖母急迫催問婚事時,他也做了相似的回答:“我們在外隻談工作,根本不顧私事!”意思是:抗戰不勝利,根本不考慮成家。

文立正,原名文立徵,字國遒,湖南衡山人。1911年4月出生在衡山縣東湖鎮天柱村一個軍官家庭。6歲時,在家鄉的私塾開始接受啟蒙教育,老師的循循善誘,使他從小就對讀書産生了濃厚的興趣。

1934年9月,文立正考入當時北平四大名校之一的輔仁大學,開始了向往已久的大學生活。或許出于從小到大養成的習慣,或許出于對輔仁大學、對化學系的無比熱愛,他總是過着刻苦的生活。清晨,太陽剛剛升起,他便起床開始背誦英語單詞;上午,認真聽取老師授課,做好課堂筆記;下午,幾乎每天都呆在實驗室,在老師的指導下做實驗、寫報告;晚上,則到圖書館翻閱各類書籍和資料,充實自己的知識。當别人在睡懶覺時,他卻早已起床學習,當别人下課後遊玩時,他卻在認真讀書、做實驗。聞雞起舞的生活,使他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即使是面對從未接觸過的全英文授課,他也能很快适應。在與弟弟往來的書信中,常能見到他用英語交流思想。平日裡,他課餘時間看書累了,便拿出口琴吹奏,同學們也十分喜歡聽他吹奏出的優美旋律。

黨史故事丨文立正:日寇未滅,何以家為

1935年12月18日,文立正寫信給弟弟立徽介紹一二九愛國學生運動情況

在外求學的文立正,心中總挂念着親人。他懷着滿腔熱忱經常給讀高中的弟弟文立徽寫信,勉勵弟弟立志報國,“今夜一過,明天又是新年,你應當仔仔細細想想你所要做的事,如何準備你的将來,對着全國、全世界。”他告誡弟弟求學成材,“我希望‘你的面巾上有因打球流的汗,也有因讀書流的汗漬’。”“一個人能解決吃飯問題,固然重要,但我以為終身毫無學問上的享受,何不長眠以休乎!”他的家書裡,更有許多教誨弟弟修身養性、關心國事的言語。一份份家書,一句句囑咐,表達了一位有理想有抱負青年的愛國之情,也傳達了他對弟弟、對家人的深深愛意。

校園讀書期間,文立正經常關注時事政治。當時萬惡的日本帝國主義瘋狂侵略華北,祖國大片河山落入敵手,國民黨政府竟奉行不抵抗政策,抗日的前途在哪裡?國家孱弱、社會黑暗、官吏腐敗,誰又能拯救中國?這些都是他苦苦思考的問題。

在一次慶祝大會上,文立正聽到一位共産黨員号召人民團結抗日的演講。他激動不已地說:“我過去長久思考的問題,現在總算有了答案,我看,抗日的前途就在這些共産黨人身上,隻有中國共産黨才能救中國!”後來,參與一二九愛國學生運動,讓文立正感受到了中國人民對抗日救亡的迫切渴望;《八一宣言》的發表,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更讓文立正深深感受到共産黨抗日救國的決心和真誠。從此,他下定決心一心一意緊跟共産黨走,為黨的事業、為抗日救國奉獻一切!

黨史故事丨文立正:日寇未滅,何以家為

文立正犧牲前住的房子

1937年6月,文立正毅然辦理大學退學手續。當時他已讀大三,大學畢業指日可待。退學抗日,不僅意味着他将離開喜愛的大學,熱愛的學業,更意味着他将出生入死,遠離親人。可是個人事小,國家事大,他知道抗日前線正需要熱血青年的英勇獻身,共産黨的事業正需要追求者的勇往直前,他堅定地表示:“不趕走日本強盜,我再不返校園!”

1938年3月,他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産黨。從此,将自己的一切獻給了黨上司下的民族解放事業。他遠離家鄉親人,全身心投入對敵鬥争,先後擔任山東魯南人民抗日自衛軍政訓處副處長、八路軍115師運河支隊政治部主任、魯南軍區第一軍區政治部主任兼尼山支隊政治處主任、魯南軍區第三軍分區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魯南軍區獨立支隊代理政委兼鐵道遊擊隊政委、中共魯南區二地委委員兼宣傳部長等職。他轉戰南北,浴血沙場,率領隊伍爬飛車、斷鐵軌、炸火車、襲洋行、毀橋梁、奪機槍,打得日寇丢盔棄甲,打得敵人聞風喪膽。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神出鬼沒的對敵作戰戰術,使他很快成為赫赫有名的抗日英雄。後來我國家喻戶曉的著名小說和電影《鐵道遊擊隊》中的政委李正,便是以他為原型創作的人物。

在為理想奮鬥的道路上,在血與火的戰場上,在結下生死情誼的戰友中,也有如花的少女與他互生情愫。可是國家危難、時局動蕩、戰火無情,内心相愛的兩人相識幾年後便隻能天各一方,難有音信來往,至死都沒能互訴衷腸。

1945年2月22日,文立正在臨城縣六區(現屬滕州市)開展工作時,因叛徒告密,遭敵僞突然襲擊,不幸壯烈犧牲,年僅34歲。

黨史故事丨文立正:日寇未滅,何以家為

2015年8月,經黨中央、國務院準許,民政部公布第二批在抗日戰争中頑強奮戰、為國捐軀的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文立正名列其中。

相關連結:

黨史故事丨毛澤建:縱湘水嗚咽,我心誓死為黨

黨史故事丨李實行:待到革命勝利日,便是我歸來時

黨史故事|康菊英:命運不曾厚待,她卻厚待人民

黨史故事丨葆有初心,便不懼在最絢爛的年紀死去

黨史故事丨羅帥回鄉:不聽彙報,隻問實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