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魯迅去世後,給他生了兒子的許廣平,為何自稱是他“同居女友”?

魯迅去世之後,《魯迅年譜》的修訂,就被排上了日程。

而後,在确定魯迅和許廣平關系的這個問題上,

經過許廣平本人的同意後,把許廣平定義為了魯迅的“同居女友”。

魯迅去世後,給他生了兒子的許廣平,為何自稱是他“同居女友”?

有人感到疑惑了:明明許廣平都給魯迅生兒子了,咋還是同居女友呢?難道不是妻子或者是二太太麼?還真不是,因為魯迅既沒有正式娶了許廣平,也沒有納許廣平為妾。

魯迅之是以會這麼做,是因為在魯迅和許廣平之間,還牽扯到了第三個人,這個人就是魯迅的原配夫人:朱安。

魯迅和朱安

魯迅和朱安的結合,也算得上是時代的悲劇。

因為外人很難明确地界定:到底是魯迅悲慘,娶了朱安呢?還是朱安命不好,嫁給了魯迅?

魯迅去世後,給他生了兒子的許廣平,為何自稱是他“同居女友”?

一九零一年的時候,魯迅和朱安有了婚約。

原本是計劃在年底辦婚禮的,但是趕巧碰上了魯迅在日本的學業要加長時間,于是婚事兒暫時被告一段落。

後來,

關于魯迅在日本成家立業的流言蜚語甚嚣塵上。

魯迅母親着急了,于是,一封“母病速回”的電報被發往魯迅那裡。

待魯迅着急忙慌趕回來的時候,發現院子裡居然張燈結彩!

一問才知道,原來自己要結婚了!

面對這個由母親親手準備好的騙局,

魯迅内心一時難以平複。但是,又能怎麼辦呢?母親是親母親,結婚也的确是人生大事。就這樣,

内心抗拒的魯迅還是走進了婚房。

魯迅去世後,給他生了兒子的許廣平,為何自稱是他“同居女友”?

在揭開朱安的蓋頭後,魯迅的不滿就飙到了最高點。雖然先前知道自己的妻子是個舊社會女性,

沒怎麼讀書、還裹腳,

但是也沒人告訴自己,自己的妻子居然長的這般模樣!

于是,關于魯迅到底有沒有和朱安圓房的事情,到現在依舊沒有個定論。崇拜魯迅的人說,魯迅先生沒有做那樣的事情;黑魯迅的人,吹了蠟燭都一樣,魯迅也是個男人。

其實,圓沒圓房,對魯迅和朱安來說重要嗎?其實不重要。假如,當初朱安身上沒有那麼多舊社會印記的話,可能魯迅也不會拒絕得那般決絕;又或者,朱安要是沒有嫁給魯迅的話,也不會被嫌棄得那般徹底。

魯迅去世後,給他生了兒子的許廣平,為何自稱是他“同居女友”?

就這樣,兩個沒有感情的人,被封建禮教綁在了一起。

結婚後沒幾天,魯迅便以學業為由逃離了周家,而朱安則像一隻永遠爬不到井邊的蝸牛一般,被留在了周家。

有人或許會問,魯迅這麼不情願,為何不幹脆離婚呢?

五四期間離婚的文人又不在少數。要從這個方面來說,

這就是魯迅既封建又偉大的一個特點所在。

封建在于,對于孝道,魯迅執行的很徹底;偉大在于,魯迅知道,假如朱安被休,輕則被流言蜚語傷害得擡不起頭;重則被家族除名,進而可能走向死亡。

魯迅去世後,給他生了兒子的許廣平,為何自稱是他“同居女友”?

從朱安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傳統二字仿佛已經被刻在了她的血脈裡。盡管魯迅一輩子沒有給過她夫妻感情,但是在她心裡:自己便是周家的少奶奶,而魯迅則是自己的丈夫。

就這樣,在魯迅和許廣平還未開始之前,有一個女人便牢牢占住了魯迅太太的位置。

魯迅和許廣平

和朱安相比,許廣平确有很多令魯迅欣賞的地方。

一八九八年,許廣平出生在廣東的一個舊官僚家裡。雖說許家比起以前的風光低調了許多,但是爛船也有三斤鐵,是以許廣平是上着學堂長大的。

魯迅去世後,給他生了兒子的許廣平,為何自稱是他“同居女友”?

一九二三年,魯迅和許廣平在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院相遇了。彼時兩個人的身份,一個是老師,一個是學生。

就這樣,這段師生關系在平淡如流水的日子裡,慢慢消磨過去了。

在這期間,二人關系也隻是止步于師生關系。

直到一九二五年三月,許廣平給魯迅寫了一封信,這才拉開了二人私下聯系的帷幕。

畢竟在那個時代,愛上一個如魯迅這般的人物,實在是太容易了。

于是,

在許廣平的積極争取下,魯迅的心裡慢慢多了一個叫許廣平的名字。一九二六年八月二十六日,魯迅和許廣平離開北平。幾經周折後,在上海定居。一九二九年,許廣平生下了她和魯迅的兒子周海嬰。

魯迅去世後,給他生了兒子的許廣平,為何自稱是他“同居女友”?

而後的很多年裡,許廣平一直全心全意地照顧着魯迅。

為了魯迅的創作,許廣平甘願當起了偉大男人背後的女人。而

對于許廣平的付出,魯迅看在眼裡記在心上。

是以,淡然如魯迅,也向許廣平做出了保證:以後離其他女學生遠遠的,就算是有女學生詢問感情問題,也堅決用消極态度來面對。

就這樣,魯迅和許廣平相扶持着走了下去。

然而,因為有人占着魯迅太太的位置,是以許廣平沒能嫁給魯迅;但是又因為尊重許廣平,是以魯迅沒有把許廣平納為妾。這麼來看的話,許廣平把自己定義為魯迅的同居女友,是再合适不過的。

魯迅去世後,給他生了兒子的許廣平,為何自稱是他“同居女友”?

而在對于朱安的問題上,二人也都很坦然

。畢竟,盡管後來有了許廣平,但是魯迅也依舊供養着朱安,乃至于

魯迅去世後,許廣平也在經濟上支助了朱安不少。

結語

從三人的結局來看,也許這不是最好的,但是肯定不是最差的。

那麼,他們有錯嗎?似乎也都是沒錯的。假如魯迅休了朱安,可能朱安活得更加艱難。

假如沒有許廣平,那麼可能還會有李廣平、張廣平等等,魯迅和朱安之間本就不是因為多了一個許廣平,而是因為他們之間錯開了一個時代的時間。

對朱安來說,時間是定格的。打小接受的思想教育,已經牢牢把她捆綁在了封建禮教的牢籠裡。而對于魯迅來說,這正是他最難以接受的。

為了朱安的後半生,魯迅沒有離婚。但是為了自己,他有了一個許廣平。

對于許廣平來說,她沒有逼着魯迅離婚,這可能已經是一個女人能做出的最大讓步。

更别說,魯迅去世後,她依舊做了那麼多。

站在外人的角度上,這些問題尚且沒有一個标準答案,就更不要說深處旋渦中的他們了。

也許,對于他們來說,錯的最多的,便是那個吃人的時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