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 晶鍋
圖檔 / 網絡

初涉江湖故事,我們隻當自己是主角。
女人,當然要武林第一美人兒;武功,當然要輕功内力劍法,無不是第一的;長相倒沒那麼重要,隻要有不少女人圍着自己轉,能為情所困就最夠了……
後來,經過現實一遍遍洗禮後,發現自己根本做不了主角,也不想做主角了。
主角,要麼出生不凡,段譽是皇帝世家,袁承志的爹是薊遼督師,張無忌是武當與天鷹教的後人。
要麼際遇非凡,狄雲坐牢房可以學到“神照功”,虛竹硬有人要塞給他武功,蝌蚪文隻和石破天交朋友……
當然了,主角也必須要先曆經磨難,受常人受不了的苦。
而這些苦當中的第一種,往往便是“喪親”之苦。在金庸的世界裡,主角擁有完全的父母,且在身邊陪伴的,那是基本沒有了。
金庸總給故事的主人公灌以關乎“父親”的情結,父親死了便要報仇,不見了,那就找父親……
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有趣的發現。
1
氣勢恢弘的《天龍八部》,仔細一看,原來也是一部“爸爸去哪了”。
本名蕭峰的他,出場時還叫喬峰,在紫竹林中,一場關于權謀,忠義,種族,最後變成“我是誰”的大戲就上演了。
原本蕭峰是少室山下喬氏夫婦的孩子,經此變故,契丹人蕭峰就開始遍地尋找自己真實的身份。
死了不少人,跑了大半個江湖後,爹爹終于才出現了……
段譽看似身份鮮明,乃大理王爺的世子,從小在宮殿中生長,照理說這算是有保障的。
誰知王妃是個拿自己身體去出氣的人,居然在月明之夜,與周身肮髒的人做了交合。
不過事出蹊跷,這叫花子模樣的人,原來也姓段,正是段延慶,與段正淳居然是近親,仍然是純正的段家皇室血脈,倒沒影響段譽的姓。
王語嫣、木婉清、鐘靈、阿朱、阿紫等人,一個個不都是在認父親的路上嘛。
說也奇怪,段正淳靠着魅力騙來的女人,一個個生出的孩子,竟然全是女兒身,而且是專給蕭峰和段譽兩兄弟作配偶來的。
本來段譽與衆位美女的兄妹之親成為了愛情的阻礙,一個“他的父親也不是真父親”的反轉,立馬便拯救了他們,一個個全娶了進屋。
真不得不佩服金老爺子的想象力。
虛竹當然也例外。雖整日與父親玄慈方丈共處少林寺,子不識父,父不知子,近在咫尺而不能相認,回想起來,應該最遺憾的吧。
這一切,又是那個自己知道孩子在何處,但不能相認的父親蕭遠山幹的。
當然了,蕭遠山抱走了虛竹,是為了給自己報仇;而虛竹她娘葉二娘,更加變本加厲了,每天抱走一個别人的孩子,讓無數父子嘗盡了找不見孩子的痛楚。
我看兩個人都學會了姑蘇慕容的,“以彼之道,還施彼身”。
在《天龍八部》中,年輕的,新一代人不是沒有父親,便是在找父親的路上。
慕容複又怎知慕容博隻是假死;遊坦之一生隻做了兩件事,一件事為阿紫奮不顧身,另一件便是為父親找蕭峰報仇。
2
當然不隻有《天龍八部》,以此推廣,這條規律,幾乎所有的主角身上,無不受用,不外乎三個主題:
找父親,認一個正确的父親,或者為父親報仇。
郭靖要為父報仇,楊康認賊作父,兩兄弟成為了勢不兩立的對頭。
楊過少年喪母,孤苦伶仃,一生主要也隻幹了找姑姑,做大俠和為父報仇三件事。
張無忌命最好,父母親陪伴着長到了十幾歲,雖然死了,卻有一個義父成了替代品,他便天天想着尋找義父,搭架義父,保護義父。
袁承志是立志要為父報仇的人,仇人的名頭是所有主角中最大的,一個是大明皇帝崇祯,一個是滿清皇帝皇太極。
雪山上能飛的狐狸胡斐,年輕時更是把追查父親死因,報仇雪恨作為唯一的頭等大事,最後一場較量下,他還在主要因為父親的死,留下來一刀到底要不要砍下去的懸念結局。
連以“狗雜種”聞名江湖的傻子,也要背負找父親的重任,對于一個腦袋不靈光的人,去調查二十多年前,出生的線索,真難為他了。
不過,他終于還是有了石破天這個大名,知道養了自己十幾年的娘親梅芳姑根本不是自己的真娘親,而他的父親原來是武林名宿石清。
細點各路諸侯,數來數去,似乎隻有三位未入魔咒。
令狐沖家世如何,住在何處,完全沒有交代,也是金庸小說中,對于主角交代最少的。
韋小寶出生妓院,關于他父親線索倒是給了不少,但沒一個有用的:可能是漢人、可能是旗人、蒙古都有,唯一可以确定的,不是紅毛鬼;又說一個回人相貌英俊,與韋小寶有幾分相似;這不就是扯來扯去麼?
要确定韋小寶父親是誰的難度,不亞于大海撈針,我看能确定是什麼種族就不錯了。
陳家洛也是個另類,乃乾隆皇帝的兄弟,父親是陳世倌,身世清晰,他不用為父親報仇,一生最大的追求居然是反清複明,真正做到了大公無私的人。
3
金庸筆下的大多數男主角,為什麼都逃不了“父親”情結?
孤兒才能被同情。
為什麼郭靖和姑姑都那麼喜歡楊過呢,他們口中常常挂念着的便是:楊過一生孤苦。同樣的,我們在讀起來,也能從中找到對他的同情,或者是共鳴。
寒門出貴子。
隻有從小經曆莫大的磨難,主人公才能肩負重大的擔子,迫使自己不斷進步,修煉武功。所謂“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苦其筋骨”,便是這個道理了。
金庸的父親情結。
《金庸傳》中介:1951年,金庸重回香港,在《大公報》任國際電訊翻譯和編輯;同年四月,金庸父親冤死,以“抗糧、窩藏土匪、圖謀殺害幹部”的罪名在故鄉海甯被處決。噩耗傳到香港,他哭了三天三夜。他少年喪母,此時又痛失父親,傷心了大半年。
其實金庸先生自己的身世是可憐的,不平常,被冤枉的死更為他因父親的去世增添了一份仇恨,個人心情如此,筆下的人物自然潛移默化間如此形成了。
其實不光是金庸的作品,文學作品中,為了給主人公曆經磨難的背景,他們往往都失去了自己的父親,這個父親情結已成了文壇普遍現象了。
武俠故事中當然更是如此,孤身仗劍走天涯,何等豪邁,拖家帶口總免不了要成了累贅。
是以主角什麼都能配,唯獨不能配男人的第一任偶像——父親。
---END---
晶鍋的武俠夢
如果你對武俠感興趣,請關注晶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