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金庸的情结:主角什么都能配,就是不能配父亲

文字 / 晶锅

图片 / 网络

金庸的情结:主角什么都能配,就是不能配父亲

初涉江湖故事,我们只当自己是主角。

女人,当然要武林第一美人儿;武功,当然要轻功内力剑法,无不是第一的;长相倒没那么重要,只要有不少女人围着自己转,能为情所困就最够了……

后来,经过现实一遍遍洗礼后,发现自己根本做不了主角,也不想做主角了。

主角,要么出生不凡,段誉是皇帝世家,袁承志的爹是蓟辽督师,张无忌是武当与天鹰教的后人。

要么际遇非凡,狄云坐牢房可以学到“神照功”,虚竹硬有人要塞给他武功,蝌蚪文只和石破天交朋友……

当然了,主角也必须要先历经磨难,受常人受不了的苦。

而这些苦当中的第一种,往往便是“丧亲”之苦。在金庸的世界里,主角拥有完全的父母,且在身边陪伴的,那是基本没有了。

金庸总给故事的主人公灌以关乎“父亲”的情结,父亲死了便要报仇,不见了,那就找父亲……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有趣的发现。

1

气势恢弘的《天龙八部》,仔细一看,原来也是一部“爸爸去哪了”。

本名萧峰的他,出场时还叫乔峰,在紫竹林中,一场关于权谋,忠义,种族,最后变成“我是谁”的大戏就上演了。

原本萧峰是少室山下乔氏夫妇的孩子,经此变故,契丹人萧峰就开始遍地寻找自己真实的身份。

死了不少人,跑了大半个江湖后,爹爹终于才出现了……

段誉看似身份鲜明,乃大理王爷的世子,从小在宫殿中生长,照理说这算是有保障的。

谁知王妃是个拿自己身体去出气的人,居然在月明之夜,与周身肮脏的人做了交合。

不过事出蹊跷,这叫花子模样的人,原来也姓段,正是段延庆,与段正淳居然是近亲,仍然是纯正的段家皇室血脉,倒没影响段誉的姓。

王语嫣、木婉清、钟灵、阿朱、阿紫等人,一个个不都是在认父亲的路上嘛。

说也奇怪,段正淳靠着魅力骗来的女人,一个个生出的孩子,竟然全是女儿身,而且是专给萧峰和段誉两兄弟作配偶来的。

本来段誉与众位美女的兄妹之亲成为了爱情的阻碍,一个“他的父亲也不是真父亲”的反转,立马便拯救了他们,一个个全娶了进屋。

真不得不佩服金老爷子的想象力。

虚竹当然也例外。虽整日与父亲玄慈方丈共处少林寺,子不识父,父不知子,近在咫尺而不能相认,回想起来,应该最遗憾的吧。

这一切,又是那个自己知道孩子在何处,但不能相认的父亲萧远山干的。

当然了,萧远山抱走了虚竹,是为了给自己报仇;而虚竹她娘叶二娘,更加变本加厉了,每天抱走一个别人的孩子,让无数父子尝尽了找不见孩子的痛楚。

我看两个人都学会了姑苏慕容的,“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在《天龙八部》中,年轻的,新一代人不是没有父亲,便是在找父亲的路上。

慕容复又怎知慕容博只是假死;游坦之一生只做了两件事,一件事为阿紫奋不顾身,另一件便是为父亲找萧峰报仇。

2

当然不只有《天龙八部》,以此推广,这条规律,几乎所有的主角身上,无不受用,不外乎三个主题:

找父亲,认一个正确的父亲,或者为父亲报仇。

郭靖要为父报仇,杨康认贼作父,两兄弟成为了势不两立的对头。

杨过少年丧母,孤苦伶仃,一生主要也只干了找姑姑,做大侠和为父报仇三件事。

张无忌命最好,父母亲陪伴着长到了十几岁,虽然死了,却有一个义父成了替代品,他便天天想着寻找义父,搭架义父,保护义父。

袁承志是立志要为父报仇的人,仇人的名头是所有主角中最大的,一个是大明皇帝崇祯,一个是满清皇帝皇太极。

雪山上能飞的狐狸胡斐,年轻时更是把追查父亲死因,报仇雪恨作为唯一的头等大事,最后一场较量下,他还在主要因为父亲的死,留下来一刀到底要不要砍下去的悬念结局。

连以“狗杂种”闻名江湖的傻子,也要背负找父亲的重任,对于一个脑袋不灵光的人,去调查二十多年前,出生的线索,真难为他了。

不过,他终于还是有了石破天这个大名,知道养了自己十几年的娘亲梅芳姑根本不是自己的真娘亲,而他的父亲原来是武林名宿石清。

细点各路诸侯,数来数去,似乎只有三位未入魔咒。

令狐冲家世如何,住在何处,完全没有交代,也是金庸小说中,对于主角交代最少的。

韦小宝出生妓院,关于他父亲线索倒是给了不少,但没一个有用的:可能是汉人、可能是旗人、蒙古都有,唯一可以确定的,不是红毛鬼;又说一个回人相貌英俊,与韦小宝有几分相似;这不就是扯来扯去么?

要确定韦小宝父亲是谁的难度,不亚于大海捞针,我看能确定是什么种族就不错了。

陈家洛也是个另类,乃乾隆皇帝的兄弟,父亲是陈世倌,身世清晰,他不用为父亲报仇,一生最大的追求居然是反清复明,真正做到了大公无私的人。

3

金庸笔下的大多数男主角,为什么都逃不了“父亲”情结?

孤儿才能被同情。

为什么郭靖和姑姑都那么喜欢杨过呢,他们口中常常挂念着的便是:杨过一生孤苦。同样的,我们在读起来,也能从中找到对他的同情,或者是共鸣。

寒门出贵子。

只有从小经历莫大的磨难,主人公才能肩负重大的担子,迫使自己不断进步,修炼武功。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苦其筋骨”,便是这个道理了。

金庸的父亲情结。

《金庸传》中介:1951年,金庸重回香港,在《大公报》任国际电讯翻译和编辑;同年四月,金庸父亲冤死,以“抗粮、窝藏土匪、图谋杀害干部”的罪名在故乡海宁被处决。噩耗传到香港,他哭了三天三夜。他少年丧母,此时又痛失父亲,伤心了大半年。

其实金庸先生自己的身世是可怜的,不平常,被冤枉的死更为他因父亲的去世增添了一份仇恨,个人心情如此,笔下的人物自然潜移默化间如此形成了。

其实不光是金庸的作品,文学作品中,为了给主人公历经磨难的背景,他们往往都失去了自己的父亲,这个父亲情结已成了文坛普遍现象了。

武侠故事中当然更是如此,孤身仗剑走天涯,何等豪迈,拖家带口总免不了要成了累赘。

所以主角什么都能配,唯独不能配男人的第一任偶像——父亲。

---END---

晶锅的武侠梦

如果你对武侠感兴趣,请关注晶锅!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