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跟印象中的皇親國戚完全不搭邊麼且若論輩分,他與漢獻帝同屬于一個祖先漢景帝,然而漢獻帝是漢景帝13代孫,劉備則稱為18代孫,如此漢獻帝怎麼反稱劉備為皇叔?甚至有些人聲稱劉備謊稱自己是皇叔,以下依據相關資料做簡要分析。
第一曆史上的劉備是不是皇叔?若想知道劉備是不是中山靖王之後其實很好辦——查史書。史書尚且好說,《三國志》有明确記載:
先主傳第二卷:先主姓劉,諱備,字玄德,涿郡涿縣人,漢景帝子中山靖王勝之後也。
同樣《資治通鑒》中也有明确記載:
備,中山靖王勝之陸城亭侯之後,然自祖父以上,世系不可考。
然而此中世系不可考則多玩味,翻譯過來就是:我知道他是中山靖王的孩子,但是不知道是哪一個的。這也不能怪司馬光,畢竟據記載中山靖王一輩子造人120位,其中有史記載僅有幾人。故而從曆史上來說其實已經承認了劉備的家庭背景——中山靖王之後。
第二家庭背景又有哪些線索?
上一條我們已經從曆史的角度确認了劉備的曆史地位,然而又有人會提出疑問——若是皇親國戚還會買草鞋?若是皇親國戚說“吾必當乘此羽葆蓋車。”會被大人訓斥為胡說?若不是中山靖王之後,劉備還是皇親國戚麼?
首先介紹劉備為何會買草鞋,首先我們要做一個辟謠:漢時皇親國戚并非大家印象中的“四阿哥”這類的大權在握可通朝野,也并非如同明朝的“福王”之類的被圈養的王爺。漢時王爺更類似臨時工,父為王爵則封地子分,子分地為侯爵,以此類推,到最後就沒有爵位。
曆史上的劉備很慘,他的祖先陸城亭侯被漢武帝以“坐酎金失侯”為由削去爵位。從此這一脈都是平民,等到了其祖父被具為孝廉出任知縣才算小小的崛起了一把,随後劉備父親在其少年時早逝,無奈劉備僅能買草鞋為生。
其次為何劉備幼時說“吾必當乘此羽葆蓋車。”會被其叔父斥責為胡說并說有滅門之禍?關于三國志的這段描寫我大抵是不信的,這大抵屬于曆史上通用的春秋筆法。縱觀曆史關于開國皇帝必定幼時都異于常人,有雄心壯志。
故而我認為此段大抵是陳壽根據劉備後世成就所添加所成。然而就這句依然被各種“非中山靖王”的網友拿出來用。意思從側面證明要是劉備是皇親國戚說這句話就稀松平常,然而并非如此,蓋因羽葆蓋車是皇帝所用之物,不管是誰,除了皇帝說出這句話都是滅門之禍。
關于最後一問,若是劉備不是中山靖王之後還是皇親國戚麼?有大機率是的,首先一個原因:經過百年發展,彼時劉姓大多多出于劉邦一脈。其次劉邦老家涿郡是中山靖王所建立的中山國所在。加上中山靖王又是著名的後代衆多,而涿郡涿縣更是諸多劉姓封賞的地方,故而劉姓紮堆,是以假如劉備不是中山靖王之後也有大機率是皇親。
第三假稱中山靖王之後能給劉備帶來什麼好處和壞處
首先我相信人做任何事情都是有好處的,比如認祖宗也是如此,劉備第一次稱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後時給他帶來好處了麼?顯然沒有,反而給他帶來了風險:假如不是中山靖王之後,若是以後有了勢力,必然被人調查其背景,查出作假必然又是損失。是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剛出道”劉備作假的可能性很小。
其次就就是自稱中山靖王之後對于剛出道的劉備來說作用不大,我們都知道,漢朝最重出身,然而出生是對于王侯來說才有用出,難道剛剛平定黃巾之亂的劉備便知道以後必然天下大亂?我想并非如此。再者說若是假托出身,何人不好非托中山靖王之後?要知漢朝最重家傳,比如你是張良之後,人們必然認為你是謀略傳家,若托王莽,别人必然對你厭惡,而托中山靖王之後人們對劉備第一印象必然不算太好。
最後便是家譜,過去宗族特别是皇族最重家譜,可以說每個人剛一出生便進入家譜,固然劉備稱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後對于職位上升會有好處,有可能會引起皇帝青睐。然而皇家之後隻需要一查家譜上數祖宗就知道是不是中山靖王之後,就為了有幾率的青睐為以後埋下這麼大的地雷,我想以劉備才智是不會去做的。結合這三點,我想劉備不可能是假托中山靖王之後,其說必然為真。
以上就是我認為劉備為何必然是中山靖王之後的理由,僅為個人猜測做不得真,其實劉備是不是中山靖王之後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其所做的功績與挽大漢之将傾的決心。
你是如何看待劉備的?
歡迎關注,講述三國故事,了解那段鮮為人知的曆史。